作品原文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①
玉樹後庭前②,瑤草妝鏡邊③。
花不老,月又圓。
莫教偏④,
和月和花⑤,大教長少年⑥。
作品注釋
①此詞作者有異議。從沈雄《古今詞話》“詞辨”云:“《後庭花破子》,李後主、馮延巳相率為之”,為李煜中、後期的作品。
②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淮南子·地形訓》中記載:“(崑崙)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後庭:指後宮。
③瑤草:《遺山樂府》中作“瑤華”。指傳說中的香草。
④偏:偏倚,偏失,指變化。
⑤和月和花:《花草粹編》、《遺山樂府》中均作“和花和月”。和,共,同。
⑥大教:唐圭璋《南唐二主辭彙箋》中作“天教”。大,一定。教,令,使得。
作品解析
此詞別說為馮延嗣作,若是李詞,當屬中期作品。
這首詞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青春年華的依戀。
後庭,妝鏡,暗示了作者富貴的身份.玉樹,瑤草都是傳說中的仙草,能永生不死。
花不老,不是真的不老,而是一年年謝了還會開.月不是又圓,而是缺了還會圓.在詞人心目中,如同不謝不缺.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在人眼中,都是永駐長存的.作者不禁向天發出呼喚:不要讓這一切有變化!請讓青春年少,如同這花月一般永駐。
整首詞通過玉樹,瑤草,花,月長存不朽的嚮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戀,而這種濃厚的依戀,卻正是建立在明知以後將要失去的無奈和恐懼之上,這種感情在後主詞中,是不常見的。
作品賞析
都是虛指,寫美好的生活畫面,時間的推移並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轉變,“花不老”並不是真的花從不凋謝,而是在人眼中永不凋謝;“月又圓”也不是才圓,而是未見缺,只見圓。這裡的描寫,以心理真實去刻畫生活真實,用情感真實塑造了藝術真實,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獨特感受。這種感受在後三句中得到了集中體現,作者把過去的感受化成獨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像的那樣,花不凋、月常圓,人也和花和月一樣,青春永駐、幸福常在。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閨詞很多都有對人生的感嘆和希望,但有如這首詞一樣熱切的企盼和依戀的情緒並不多見。究其原因,大概因為他那時並不能真正體味到“失而彌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雖然怨深愁切,但對生活的底蘊卻並未有更深的感觸。而只有當他真正體味到一切將失而不能復得進,他方能真正對這一切產生深深的依戀,而這種依戀恰恰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之上的。由此可見,這首詞大概為李煜中期的作品。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公元937—975年在位,國破降宋。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現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