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堂樓

後堂樓

後堂樓,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府景區,就是前堂樓的後院,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孔令貽之子)和夫人孫琪芳當年的住所。前為父親的居室,後為兒子的住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父子相隨的思想。

結構

後堂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十二年重建。高13.60米,長31.23米,寬11.88米,形制與前堂樓同。堂前有東西配樓,3間2層,七檁四柱前後廊式木架,灰瓦歇山頂,前出廊,長17.45米,寬10.89米。後堂樓西是佛堂樓。清代建築,3間2層,長13.95米,寬10.70米,高12.10米。

景觀

後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後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堂中陳列著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東間為當時的會客室,中西結合式布置,體現出時代的風格。里套間是孔德成及夫人的臥室,東牆壁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影照。後堂樓西邊的兩間是當年孔德成的奶媽及結婚時北京來的伴娘居住的地方,裡面陳列著當年使用過的高檔玻璃器皿及部分孔德成結婚時贈送的禮品。東牆壁上掛有兩幅照片,是當年孔德成婚禮的部分場面。

東配樓,又稱“繡樓”,是當年府內女工做刺繡活的地方,現仍保存當年的部分用具和絲繡材料。孔府的刺繡屬魯繡的範疇,歷史上魯國的紡織業較為發達,以“魯縞”聞名於世,所以魯繡還是比較精美的。

西配樓,為孔府招待來府內的至親女眷的住處。院內兩棵十里香樹點綴著院落,顯得此院高深清雅。

後堂樓西的佛堂樓是當年衍聖公及其夫人燒香拜佛之處,說是佛堂樓,其實裡面供奉著許多各路神像,如關公、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等等,其中也包括觀音菩薩等,並以佛像居中為主。每年的節日、壽辰、夫人孕育、臨產等要正式在此燒香拜佛,乞求各路神仙保佑孔府老幼平安,吉祥如意,健康長壽。

後堂樓的後面還有五間出廊的房子叫“棗槐軒”。因原來此院中各有槐樹、棗樹一棵而得名。原軒已毀,現房為後建。因在孔府後部,也叫“後五間”,民國年間為糧食倉庫。

歷史

孔德成,字達生,1920年農曆正月初四生,當時他的父親已經去世兩個月。同年的四月襲封衍聖公,這是最後一位衍聖公。1935年蔣介石將“衍聖公”爵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並享受特任待遇。1936年底結婚,1937年7月離開孔府去武漢,後又到重慶歌樂山,蔣介石特為他建了奉祀官府。之後又在南京居住,淮海戰役後轉到上海。1948年12月,與夫人、子女到了台灣,曾任台灣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長。夫人孫琪芳,長孔德成一歲,安徽壽州人,清朝鹹豐年間狀元孫家鼐的孫女。孫家鼐曾任工、吏、禮部尚書,擔任過毓慶宮行走。孫家也是世代書香門第。孫琪芳文學修養甚佳,又忠誠老實,辦事說話體現出名門閨秀小姐的文雅風度。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和孫琪芳結婚時,新房就設在後堂樓。景區已布局復原七十七代衍聖公孔德成1936年大婚時場景。 明間正中掛有國民黨主席林森題寫的“瑞應睢麟”橫幅,有許永昌、沈鴻烈等民國要員題寫的對聯。正中條几上放著國民黨政府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聯合贈送的雙風銀鼎。樓內陳列孔德成結婚時的政府官員及友人贈送的銀鼎、銀杯、銀盾、銀瓶等,琳琅滿目,體現出孔德成結婚時儀式的隆重。當時連蔣介石也曾打算專程前來參加其婚禮,因發生西安事變,沒有能夠參加婚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