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順陵(恭帝柴宗訓墓),位於慶陵東北500米處。現存冢高4米,周長40米。過去該墓曾被盜掘,墓室和墓道還保存有壁畫。柴宗訓為世宗第四子,顯德六年(959年)嗣位,立八月,因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遜位。入宋,封為鄭王,開寶六年(973年)崩於湖北房州,同年十月歸葬於此。在其墓之東北側有一個直徑約一米的盜洞。據《河南考古四十年(1952-1992)》載:1991年,恭帝柴宗訓順陵被盜,文物工作者在勘察中發現了兩幅壁畫《武吏端斧圖》 、 《文吏迎侍圖》 。另外,墓室穹隆頂有天象圖等。
歷史
恭帝,名柴宗訓(公元954~972年),周世宗柴榮第四子。柴榮病死後繼位。在位半年,為趙匡胤廢后病死,終年18歲,葬於順陵(今河南省新鄭縣城北廓店)。
柴宗訓,原封為梁王。周世宗於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
柴宗訓即位時,年僅7歲,由符太后臨朝聽政,范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他在位期間,以李重進兼淮南節度使,防備南唐;以韓通兼天平節度使,防守開封東北面;以趙匡胤兼歸德軍節度使,防守開封東面;以向訓為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防守開封西面。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賀柴宗訓時,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忽然有人來報說,遼和北漢合兵南侵,范質便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抵禦。禁軍到達陳橋驛後,突然發動兵變,擁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建立宋朝,廢黜柴宗訓,降封他為鄭王。後周亡。
不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今河北省北房縣)居住。史稱柴宗訓為恭帝。
現狀
陵前原有御製祭(祝)文碑44通,現存35通,多數下半截埋人土中,其中7通僅露碑首。順陵為恭帝柴宗訓之墓,位於陵上村東北約300米處。冢高4米,周長約40米。懿陵為後周世宗皇后符氏之墓,位於陵上村中,冢高2米,周長約20米,在居民院內,冢土保存很差。後周皇陵規模較小,據史載,郭威臨終時要養子柴榮喪葬從儉。故嵩陵前面只有墓碑一座。慶陵、順陵、懿陵前均無石人石獸,文獻上也未見到陵前有石人石獸的記載。直至明朝初年,才開始為慶陵修建陵園。陵園呈方形,邊長約20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後周皇陵與歷代帝王陵墓相比,規模較小,儀設也比較簡單,這與郭威、柴榮體恤民困、崇尚儉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