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利城村

後利城村東與江蘇省贛榆縣接壤,村中有古利城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蛟龍鎮駐地東北5.5公里處。

基本信息

簡介

利城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蛟龍鎮駐地東北5.5公里處。東與江蘇省贛榆縣接壤,村中有古利城遺址。以遺址為中心分為兩個村落。遺址之南為前利城,之北為後利城,2004年兩村合為後利城村。耕地137公頃,全村530戶,1916人。是山東省歷史文化村鎮。

經濟發展

後利城村附近有著廣闊的丘陵,適宜的溫差,是培植高品質紅薯的理想地帶。收穫後的紅薯,是加工粉條、粉、紅薯粉的最佳原料。後利城村有著百餘年粉條加工的歷史,採用傳統的粉條加工方法 ,原始方式手工製作. 成品粉條口感正、質量好,雖然價格稍高一些,卻贏得各地人的喜愛。農民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從20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加工紅薯粉,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近十年來,在地方政府關心支持下,後利城村附近(蛟龍鎮)已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紅薯粉加工基地。粉條(皮)、紅薯粉產品暢銷山東、河南、河北、上海、山西等十多個省、市. 近幾年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探索推行林、農複合經濟,成立了後利城村林下菌種植協會,在林間空隙地大力推廣林下食用菌種植模式,發展林下香菇種植面積200多畝。已銷往山東、江蘇北部等地大中城市。 2012年已開工建設“臨沭縣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 ,後利城村坐落在該產業區內。規劃產業定位以光電產業、電動車產業與高檔食品產業為主,規劃面積達22.8平方公里(3.42萬畝),產業區建成後會給後利城村經濟帶來大發展。

歷史遺蹟

後利城村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東漢時在這裡曾設利城郡治。該村古遺址古碑上刻“利城鎮”,明萬曆三年(1575年)鐵罄上也嵌有“利城鎮”字樣,證實了利城鎮的存在。清康熙《重修沂州志--疆域志》載:“萬曆九年設利城社”。明弘治年間兩村分立,今古城遺址為兩村共有。197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當地老人回憶,民國年間本地有古廟,廟碑上有“大元肱志重修行香院”幾字。後重修廟宇,門額改題“太平寺”,寺中有古槐一株,乾粗十餘圍,碑刻“唐朝不記碑”五字。古城遺址之南原有射箭台、古墩、演兵場、古墓群,惜今均已不存,唯近年出土的殘碎磚瓦可證。

後利城村自然風光秀麗。其地北望蒼馬山,東北有夾谷山,西鄰紅石嶺,東傍小河,村舍座落於山凹盆地平原之上。清末在此設館的塾師常某,曾對村貌作文描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左有小河圍繞,流水潺潺;右有寺廟亭,柏槐參差;前有關帝廟,後有普薩墩(又稱塘子廟)”。該文對後利城村貌的勾畫,與歷史基本吻合,也與出土文物相印證。

20世紀40年代,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戰時工作委員會,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曾駐紮在利城村周圍一帶。1941年6月28日,新華通訊社山東分社在後利城村成立。後利城村在上級政府支持下,對該村紅色遺蹟進行保護及修復,成為後人參觀學習的紀念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