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彼·德拜(PeterDebye),荷蘭物理化學家。1884年3月24日生於荷蘭Maastricht。1910年在慕尼黑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在蘇黎士大學、烏德勒支大學、哥廷根大學和萊比錫大學講授物理學。1935年,任柏林威廉皇家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德拜的第一項研究成果是關於偶極矩,提供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原子間距的知識。1916年,他提出粉末狀態物質能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從而免除了首先要製備良好晶體這一步驟。1923年他取得了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和E·休克爾將S·阿倫尼烏斯關於溶液中鹽離解為帶正、負電的原子(離子)的理論加以推廣,證明不是部分電離,而是全部電離。他還與休克爾建立了闡述電解質溶液某種性質的數學表達式,即德拜—休克爾方程。德拜因對偶極矩、X射線和氣體中光散射的研究成果而獲得了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1940年德軍入侵荷蘭前兩個月,德拜去美國紐約州伊薩卡,在康奈爾大學講學,1946年加入美國籍。至1950年,作為化學系主任退休。德拜於1966年11月22日在紐約去世。享年82歲。成就貢獻
彼·德拜一生在物理化學領域開展了廣泛的研究。1916年和他的研究生P.謝樂創立了X射線粉末法(德拜-謝樂法),適用於多晶樣品的結構測定。1911年提出了分子的偶極矩公式和物質比熱容的立方定律(德拜公式)。1918年和他的助手E.休克爾開始研究強電解質理論,並於1923年成功地得出了強電解質溶液的當量電導表達式(德拜-休克爾公式)。1929年提出了極性分子理論,確定了分子偶極矩的測定方法,為測定分子結構、確定化學鍵的類型提供數據。人們把偶極矩的單位定為德拜。1930年後他致力於光線在溶液中散射的研究,發展了測定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技術。
他因利用偶極矩、X射線和電子衍射法測定分子結構而獲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一生中獲得過16所大學的名譽學位,成為20多個國家和地區性科學院的院士,曾獲吉布斯、尼科爾斯、普里斯特利等重要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