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彭衛民 ,男,1987年生,湖南雙峰人,中共黨員,法學(法政治學方向)博士生。先後承擔各級課題十餘項,出版專著有《<喪禮撮要>箋釋》、《明清域外喪禮漢籍經眼錄》、《明清域外喪禮漢籍經眼錄續編》。在《中國史研究》(韓國)、《書目季刊》(台灣)、《學術界》、《探索》、《西南大學學報》、《中國圖書評論》、《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報》、《中國民族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與報紙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學術成果多次獲得重慶市與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成果獎勵。部分文章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書報複印資料》以及《清史研究》、《儒學研究新進展》(台灣)、《國學新知評論》、《譜牒文化》等刊物全文轉載、評介。先後獲得“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重慶市十佳讀書人”、多次獲得“重慶市科技創新標兵”、“重慶市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稱號,並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兆國與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
學術著作
1、《<喪禮撮要>箋釋》(20萬字,獨著),台北: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
2、《明清域外喪禮漢籍經眼錄》(25萬字,獨著),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第16編,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3、《域外喪禮漢籍經眼錄 續編》(20萬字,獨著),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第17編,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4、《域外喪禮漢籍經眼錄 三編》(15萬字,獨著),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第17編,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待出版。
5、《『朱子家禮』한국 進路:정치 문화정체遞嬗》——《The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es》(《中國史研究》,韓國:中國史學會主辦)2013年總第83號。
6、《<韓國禮學叢書>所見朝鮮王朝禮學著述》——《書目季刊》(台灣:學生書局主辦)2013年第47卷第3期。
7、《“諸夏不如夷狄”?——從<燕行錄>看李氏朝鮮的華夷情結》——《學術界》(CSSCI)2013年第3期。
8、《朝鮮燕行使節中華認同觀的遞嬗》——《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4年第5期。
9、《朝鮮王朝禮書考略——兼論<韓國禮學叢書>在域外漢學中的價值》——《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3年第5期。
10、《朝鮮王朝政書考略——從通制與典章看中國禮學的朝鮮化》——《社會科學論壇》(CSSCI擴)2014年第8期。
11、《明代南昌墓地案:一則結構功能主義無法解釋的案例——兼評卜正民<明代的社會與國家>》——《中國圖書評論》(CSSCI)2012年第6期。
12、“清代漢學:在‘興奮’與‘緊張’之間——讀張循先生《漢學的內在緊張:清代思想史上‘漢宋之爭’的一個新解釋》”——《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2期【人大書報複印資料《明清史》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並收入王緒芬:《2011年清史研究索引》,《清史研究》2012年第6期】。
13、“在‘尊德性’與‘道問學’之間:清代‘漢宋之爭’的內在理路”——《史學彙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主辦)2010年6月總第25期【該文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儒學研究新進展》第29、31期推介,成功大學三位台灣學者做出評價】,簡要版《作為思想的歷史:清代“漢宋之爭”的內在理路》刊於《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14、“清代漢學內部的‘漢宋之爭’”——《社會科學論壇》(CSSCI擴)2012年第9期。
15、“我國台灣地區社會科學成果獎勵辦法的盱衡與啟示”——《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CSSCI)2013年第2期,【人大書報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
16、“失落的期刊分級與本真的同行評議——再論我國大陸與台灣學術評鑑制度的比較分析”——《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CSSCI)2012年第2期,【人大書報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17、“社會科學成果的取捨標準:我國台灣與大陸學術評鑑的比較分析”——《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CSSCI)2011年第2期。【人大書報複印資料《出版業》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該文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屆學術年會“社會科學的責任與使命”成果二等獎,同文並收入該年會論文集】。
18、“斷裂與聯結——儒學整體性格的‘漢宋之爭’”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1月10日<歷史版>,【《國學新知評論》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並為人民網、光明網等近百家網站轉載】。
19、“家奠弔祭儀制發微”——《中華人文社會學報》(台灣)總第10期【《儒教郵刊》總第15、16、22期分期全文轉載】。
20、“實質評鑑還是“予取予求”——台灣社會科學成果評鑑的盱衡與啟示”——《學術界》(CSSCI)2011年第6期【本文英文版“Substantial Assessmentor Freewheeling Observation and Elightenment on Assessment of Social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 Taiwan”,同刊《學術界》英文版《Academics》2011年第6期】。
21、“清季張之洞君子儒探賾”——《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9年第3期】。
22、“昭穆制的歷史意義與功能(一)——婚制、宗法與家族政治摭談”——《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9期【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刊《譜牒文化》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昭穆制的歷史意義與功能(二)——敬宗收族:家祭、譜法中的宗族政治”——《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6期【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刊《譜牒文化》2014年第2期全文轉載】。
24、“昭穆制的歷史意義與功能(三)——銘旌的祭祀符號:身體、秩序與權力”——《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11期【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刊《譜牒文化》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
25、“昭穆制的歷史意義與功能(四)——於心有安:《茗洲吳氏家典》所見神主的昭穆涵義”——《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4期【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刊《譜牒文化》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26、“昭穆制的歷史意義與功能(五)——超越時空的禮學對話:《<喪禮撮要>箋釋》跋”——《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期。
27、“君子儒與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社會科學論壇》(CSSCI擴)2009年第11期。
28、“邊緣到共同體:符號學視野中的女權主義”——《社會科學論壇》(CSSCI擴)2009年第5期。
29、“中國古代的家奠弔祭制度”(第一作者)——《南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擴)2009年第1期。
30、“中國傳統民間社會的禮生與民間喪儀”——2013年北京大學法學院法治研究中心/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之“第五屆·政治法律與公共政策年會”第二場“政體與禮法:歷史的視野”宣讀【本文英文版“ 'Li Sheng' and Folk Rituals: An Analysis of Folk Funeral Ritu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同刊《學術界》(CSSCI)2014年第6期。】
31、“失控的革命話語:梁啓超革命觀的十年嬗變”——《社會科學論壇》(CSSCI擴)2015年第1期。
32、“共同富裕:歷史省思與中國夢的進路”(合)——《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4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轉載 】。
33、“傳統中朝關係研究的三種話語體系”——《人民論壇》(中文核心)2014年6月(下)。
34、“堅守學術底線,建立正和博弈”——《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4年6月18日學術評價版。 【人民網理論學術動態2014年6月18日以“學術生產過程是一種博弈的過程”為題摘編。】
35、“同行評議的權威在於公信”——《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4年7月16日學術評價版。
36、“著書豈能只為稻粱謀”——《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5年9月19日學術評價版。
37、“把握學術傳統與時代使命”——《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5年4月8日學術評價版。
38、“端視當前兩種‘學術中心論’導向”——《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2年7月2日爭鳴版。
39、“TSSCI的隨想:學術生產的永續發展”——《社會科學報》(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2012年2月16日學術版。
40、“邊界與自覺:清代漢學家的問學心態”——《社會科學報》(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2011年9月1日學術版。
41、“版面費的罪惡在於牟利動機”——《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1年10月18日評論版。
42、“《中國社會科學報》與學林新人”——《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2011年10月20日評論版。
43、“想像的烏托邦:16世紀朝鮮使節對明帝國的批判”——《中國民族報》(北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辦)2013年12月13日理論版。
科研項目
2013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朝鮮王朝中華認同觀的禮學建構”,主研第一名;
2010年度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重點項目“尊德性與道問學之間:清代漢學家記憶里的‘漢宋之爭’”,參加;
2011年度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重點項目“失落的期刊分級與本真的同行評議”,主持。
2013年度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重點項目“李氏朝鮮政治文化認同的禮學建構”,主持。
學術經歷
台灣國立高雄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交流學生計畫(2012)
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2011)
首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教育部,2012)
重慶市第二屆學術年成果(論文)二等獎(重慶市社科聯,2011)
重慶市社會實踐先進個人(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2012)
重慶市第二屆“十佳讀書人”(重慶市委宣傳部,2008-2009)
重慶市“三好學生”(重慶市教委,2012-2013)
重慶市“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重慶市教委,2009-2010)
重慶市“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重慶市教委,2008-2009)
重慶市“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重慶市教委,2007-2008)
重慶市“科技學術標兵”(重慶市教委,2007-2009)
重慶市“百佳”大學生(重慶市教委,2007-2009)
重慶市“優秀畢業生”(重慶市教委,2011)
重慶市“優秀畢業生”(重慶市教委,2014)
西南政法大學“錦上添花”獎學金(2011)
西南政法大學“錦上添花”獎學金(2014)
第十屆“芙蓉學子獎學金”(共青團湖南省委,2007)
西南政法大學優秀論文“特等獎”(2008-2009)
西南政法大學優秀論文“特等獎”(2009-2010)
西南政法大學優秀論文“特等獎”(2010-2011)
西南政法大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011-2012)
西南政法大學優秀論文“特等獎”(2012-2013)
西南政法大學“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09-2010)
西南政法大學“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08-2009)
西南政法大學“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