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鯽又名蘆花鯽,屬鯉形目鯉亞科鯽屬,原產於江西省彭澤縣。彭澤鯽具有個體大,生長速度快,食性雜,抗逆性強,疾病少,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等優點,加上飼養技術簡單,管理方便,投資少,效益好,故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的歡迎。
一 生態習性
1.形態特徵
彭澤鯽體形呈紡錘型,頭較小,背較厚,體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鰭條青黑色,下頜底至胸鰭底部邊緣呈平緩的弧形。
2.生活習性
彭澤鯽是廣溫性魚類,喜底棲生活,主要生長季節為4-11月,其中7-9月最快。彭澤鯽對水溫的適應範圍廣,水溫4℃左右,80%以上的魚都會少量的攝食,即使在冰封的水下仍能很好的生活。彭澤鯽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水溫高至38℃也不影響它的生存。彭澤鯽為大型鯽魚,常見個體在250克以上,經過8-10個月的生長體重即可達到100-150克以上。
3.繁殖習性
彭澤鯽不僅能在河流、湖泊中產卵,而且也能在靜水池塘中產卵。春季或夏季繁殖出的彭澤鯽,在當年秋末其性腺就能發育至第Ⅳ期。在自然條件下,彭澤鯽屬多次產卵類型,繁殖季節為3-7月份,春季水溫上升到17℃即開始產卵繁殖,水溫20-25℃繁殖活動最盛。受精卵在水溫18-20℃時經過53小時左右即可孵化出魚苗,水溫越高,孵化時間越短。魚苗從孵化出到平游所需時間大致與孵化時間相當。
二 繁殖技術
1.親魚的來源和培育
彭澤鯽親魚來自於成魚池混養或苗種池套養的1-2齡的成魚。選留的親魚要求雌體200克以上,雄體150克以上,符合形態標準,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選留好的親魚要專池培育越冬,越冬池要求背風向陽,面積1畝左右,水深大約2米。越冬期間若天氣晴好,應按魚體重的2%左右投餵精飼料,開春後應及時將雌雄親魚分池培育。分池後應加強管理,適當增加投飼數量,經常巡塘,注意水溫和水質變化情況。
2.雌雄魚的鑑別
彭澤鯽的雌雄鑑別,在非生殖季節胸鰭尖長,末端達到腹鰭基部是雄魚,達不到的是雌性。生殖季節除此以外,還有其他鑑別方法:雌性個體體表光滑柔軟,體形較豐滿,卵巢輪廓明顯,擠壓下腹常能擠出卵粒。雄性個體頭部和胸鰭有追星,體表手感粗糙,腹部較癟,輕壓於腹部有乳白色液流出。
3.催產前的準備工作
選擇0.6~1畝的池塘作為親魚產卵池,催產前8-10天產卵池應清塘消毒,然後注水70厘米左右備用,注水時要用密篩絹過濾。魚巢用棕櫚皮或柳樹根紮成,使用前用10×10-6~20×10-6的高錳酸鉀或1/5 000孔雀石溶液浸泡消毒,曬乾備用。購置好催產藥劑備用,常用藥劑有絨毛膜促性激素(HCG)、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魚腦垂體(PG)等。
4.人工催產
當水溫上升到17℃時,即可選擇晴朗天氣進行人工催產。催產將選好的雌雄親魚按3∶1的比例配組,採用一次胸鰭基間注射催產。注射劑量一般為每公斤雌魚重注射HCG800-1000國際單位、或LRH-A20-30微克、或PG2-3個,其他藥物按使用說明催產,雄魚注射劑量減半。以上藥物既可單獨使用,也可兩種以上混合使用,效果較好。注射時間以下午3-5時為好,這樣可使親魚次日早晨產卵。注射藥劑的當天傍晚應放好魚巢。
5.孵化
水溫18-20℃,催產時間為9-16小時,整個群體產卵過程持續6-20小時,親魚發情追逐常在水面以下,水浪和擊水聲較小。彭澤鯽產卵後會吃魚卵,因而在產完卵以後,應及時將布滿受精卵的魚巢移至孵化池孵化。孵化池面積1畝左右為宜,水深大約0.6米,事先應清塘消毒,加注新水,一般畝放受精卵20-30萬粒,水溫18-20℃,約50-55小時可孵化出魚苗,出苗後3-4天可將魚巢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