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彭德懷(1898~1974年),原名得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軍。1922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在湘軍任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領導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及軍團前委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方軍司令員,陝甘支隊司令員,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員),中共北方局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彭德懷故居位於湘潭西南部風景峻秀的烏石峰下,靠山而建,與彭德懷紀念館和彭德懷銅像遙相呼應。故居始建於1925年,原是一棟小茅屋,1927年由彭德懷所在的部隊資助改建成瓦房,前臨田野,後枕小山,修篁掩映,是典型江南風味的普通農舍。堂屋門楣上,嵌著由鄧小平題寫的“彭德懷故居”橫額門匾。堂屋正中,懸掛著彭德懷著元帥服的巨幅彩照,兩邊牆上陳列彭德懷的生平主要活動年表。彭德懷故居是彭德懷早年的居住地,也是他投身革命後在家鄉唯一長時間居住活動的場所,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建築特色
故居原為三間茅屋。1898年10月24日,彭德懷誕生於此,並在此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彭德懷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平江起義,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部司令、國防部長、元帥。1925年至1927年,彭德懷任湘軍營長時,寄薪金800銀元,托胞弟彭金華與彭榮華在原屋西南30米處新建此故居,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穿斗式構架,硬山頂。主體為一棟六間,兩端各三間,占地約400平方米,取名“三華堂”,意為得華(彭德懷原名)、金華、榮華三兄弟之華廈。彭德懷親撰門聯曰:“為善最樂;見惡必除。”屋後有樹林,東邊為竹林。系典型而端莊的湘潭農村宅院。民國時期,故居遭國民黨破壞。1949年,當地政府和人民曾建議修復,被彭德懷拒絕,並將門聯改為“弔民伐罪,繼往開來”,橫批“為民服務”。1958年12月,彭德懷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陪同,回故鄉視察。1961年11月,彭德懷再次回故鄉進行調查研究,接待來訪的幹部、民眾2000多人次,並在此擬寫5份農村調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參考,後寫出四個調查報告。退堂屋為烏石地下組織——中共彭家圍子支部主要議事處。此支部系1938年彭金華從延安抗大學習回鄉後所組建。彭金華任支部書記,彭榮華任宣傳委員。走過軒敞的三合土地坪,便是正屋。堂屋門楣上,嵌著祁陽石雕刻的橫額門匾,鄧小平所書“彭德懷同志故居”七字,金光熠熠,耀眼生輝。堂屋正中,掛著彭德懷身穿元帥服,顯得十分威嚴而安詳的巨幅彩色照片;兩邊牆上,列有他的生平主要活動年表。東前正房,原為彭榮華夫婦臥室,有床鋪、書桌、凳子、衣櫃、洗臉架等家具。彭德懷兩次回故居均居於此房,時間長達36天。在此,他白天接待民眾,或外出調查,或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晚上,即撰寫調查報告。其家具因彭德懷使用過,即按原樣陳設。並在牆上懸掛彭德懷回鄉巨幅照片。東橫屋的牆壁上,懸掛有彭金華夫婦、彭榮華夫婦遺照與簡介。東廚房後門口,系彭榮華在1940年10月被國民黨殺害之處。彭金華、彭榮華於1940年10月先後犧牲,兩位烈士的遺體合葬在屋後面的山丘上,王震同志為二位烈士題寫了墓碑。西上房原為彭金華夫婦臥室。余為西橫堂屋、廚房、雜屋。西頭三間橫屋,系“文化大革命”時期埋藏彭德懷八萬言書和部分軍事論文手稿之處,為陳列室,陳列60多張圖片和50多件文物,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內外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彭德懷光輝壯烈的一生。在未建紀念館之前,曾一度將此三間闢為輔助陳列室,今已按原貌修復陳設。槽門兩邊有彭德懷1958年捎回的葡萄藤及1961年11月親手栽種的柚子樹和柑子樹。槽門外不遠處,有彭德懷1961年回鄉時,帶頭開的水田和捐資1000元而新修的千元塘。東北側有彭德懷母親墓葬。西南百米許的山丘上,有彭金華、彭榮華烈士墓,墓碑於1983年7月由原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題辭,辭為“彭金華、彭榮華烈士之墓”。碑為漢白玉質地陰鐫金字。離故居不遠的烏石學校,彭德懷親自題寫校名,並捐贈圖書數百餘冊,兩次回故鄉,都親臨視察。1976年5月,彭德懷夫人浦安修根據彭德懷生前的遺願,從彭德懷昭雪後補發的工資中提出一萬元人民幣,資助重建烏石學校。該校現在成為全國著名的希望國小。意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彭德懷平反昭雪,湘潭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故居進行維修,並辟西南端為輔助陳列室。1982年鄧小平為故居題名,1983年故居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彭德懷百年華誕之際,故居全面維修、復原,並按彭德懷1961年回鄉時原貌陳列,前來瞻仰的觀眾絡繹不絕。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後又確定為AAA國家級旅遊景區。文物保護
烏石彭德懷故居紀念園是為了紀念彭德懷誕辰一百周年而確定為1997年湖南省重點工程。烏石彭德懷故居紀念園地處湖南省湘潭縣中部,距湘潭市42千米,有省、縣級公路對外連線。紀念園東北地勢開闊,西南地勢險峻,最高的烏石峰海拔371米,最低處海拔70米;紀念園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彭德懷故居紀念園不僅擁有彭德懷故居、烈士墓、易華祠等獨特的人文景觀,同樣也有豐富的風景旅遊資源。該區青山峻秀、樹木蔥蘢,山水環繞,烏石峰下阡陌縱橫,稻浪滾滾,一派田園風光,詩情畫意。一、規劃構思
結合彭德懷故居人文景觀及青山峻秀、野趣橫生、山谷清幽、溪流潺潺的自然風光,規劃突出“紀念”、“弘揚”主題,確定紀念園性質為:以緬懷彭德懷豐功偉大績、弘揚彭德懷精神為主題,集風景旅遊、文史教育、國防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革命紀念地,具郊野旅遊和休閒療養功能的風景名勝區。
二、空間布局
規劃紀念園由瞻仰紀念、故居、國防教育、商業服務及旅遊接待、村野休閒、林業觀光、田園風光、園務管理八個功能區組成。其中瞻仰紀念區為紀念園核心區,利用臥虎山自然地形,規劃有序言廣場、以松柏烘托的百米長梯、採用夯土台形式的銅像廣場及與自然山體和諧相融的紀念館等。
規劃體現“以獨特的人文景觀揚名聲,以豐富的旅遊資源圖發展,以多樣的經營創效益”的開發建設思路,規劃開發相關的旅遊項目,同時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按地域、景觀特徵將規劃控制範圍劃分為特級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自然風貌控制區四個區。
三、創新與特色
1、以彭德懷故居為主,充分挖掘人文景觀,突出“紀念”主題。
2、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通過結合紀念園範圍內自然地形——臥虎山,規劃百米長梯並以松柏烘托,銅像廣場採用古代祭祀用的夯土台形式,體現古樸凝重;通過合理布局並控制紀念館體量使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