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微萍先生事略
彭微萍先生原名彭士浩,號淵如,投身革命運動時,曾用過“獨枝”、“之人”、“雁影”等化名或筆名。
先生於1907年6月14日(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五月初四日),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婁底鄉下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裡。父人樹,愛好古文,善傷科醫術;母陳素茵,勤勞善良,治家有方,這對先生日後的成長影響頗深。
先生性聰慧,三、四歲時,即隨父識字,五歲時已能認讀《千字文》、《百家姓》等。八歲至十四歲,在李岳齡等塾師門下點讀《四書》《五經》等。其後就讀於近代教育家羅輈重先生創辦的湘鄉白鷺灣陶龕國小,接觸了新的思想。先生好學強記,成績優異,深得老師喜愛。
1924年,先生17歲考入湘鄉師範講習所學習。是年夏,由公民教員王萼同志(中共黨員,1928年在湘鄉被反動派殺害)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年秋,社會主義青年團湘鄉縣特別支部成立,先生擔任書記職務。他根據黨的指示,做了發展、純潔組織等工作。如發展周華封等入團,開除了周世廉、周伯漁等蛻化分子;並開展了其他革命活動,如寒假裡的“非基督教活動”。中共“四大”以後不久,先生由中共湘區委員會的肖子璋(肖三)同志通知轉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在黨的直接領導下,先生努力學習革命理論,積極投入火熱的革命鬥爭。1925年上期,先生受聘為湘鄉私立美秉國小教員,以教書為掩護,有計畫的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宣傳發動工作,傳給民眾以救己的方法。此中詳情,見1925年6月21日《彭士浩給賢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現在想投入工人運動。你們想‘工’和‘農’哪個運動重要些?要研究我們的學問,其步驟怎樣?先讀唯物史觀,還是先讀經濟學,還是其他書籍?請詳細地告知我吧!”其潛心真理,矢志革命的忘我精神,於此可見一斑。(該信全文登載在《漣源黨史資料》第四期,原件存中央檔案館,影印件在省檔案館。)1926年春,先生轉入婁底茶團山啟明國小任教,曾一度受黨組織派遣;在長沙北區(清水塘一帶)從事地下黨的工作。
1926年秋,先生來到廣州,考上了黃埔軍校政治部的速記員,其主要任務是:把政治教官肖楚女、惲代英等同志講課的內容速記下來,然後整理成講義,再發給學員們。1927年北伐時,先生擔任北伐軍隨軍記者,寫過不少文章。“四·一二”政變後,先生和軍校政治部的同志,在代校長方鼎英德掩護下,乘輪逃離黃埔,輾轉來至武漢分校。“七·一五”事變後,先生又離開武漢,潛至九江,幾經周折才回到家鄉。
1928年,先生又任教於啟明國小,湘鄉團防局曾派槍兵來校緝拿先生,因有民眾通風報信,巧為掩護而脫險。此後,被迫改換姓名,亡命他鄉。有關這段經歷,原新華社副社長李普同志寫給漣源史辦的信中說:“我在啟明國小念過初小,那是在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不久。有一位姓彭的老師,很得我的愛戴。有一天早晨,有人來捉他,說他是共產黨;他剛剛在幾分鐘之前逃跑了。”
1928年秋,先生潛入南京,改名為彭微萍,往來於南京、上海間,尋找黨組織,但始終沒有找著。後來至皖南石埭的崇實中學任教,課餘廣閱醫書,並向名醫求教,從而提高了中醫的醫療水平,並基本上掌握了西醫的原理。
直至1937年冬,在抗日烽火中先生舉家回到家鄉湖南。後與婁底的老地下黨員傅三同志創辦“抗敵書報社”,開辦“戰地救護訓練班”,先生擔任教師。1939年春,在地下黨員陳素同志任校長的湘鄉圖南國小當國文、英文教員。1940年秋至1941年4月,在國民黨八十七軍政治部任中尉政治隊長,從事抗日宣傳工作。後因憎恨反動派的腐敗,先生憤然離職回鄉,與其夫人張月華在今婁底火車站附近,開設“微萍中西醫院”,又在湘鄉谷水開辦診所。先生行醫,始終以“救死扶傷、方便他人”為宗旨,對不少貧苦病人實行免費治療,還不辭勞苦親自送醫送藥上門,民眾都說“淵如先生是一個好郎中”。
從1941年秋至1949年解放,先生相繼在衡湘中學,湘鄉中學,九三中學、湘鄉一中學校任教。其中於1945年秋,先生與曾少孺(原名曾沖)、劉仲廉等18人,各捐稻穀20石,發起成立九三中學(以九月三日抗戰勝利日命名),推選曾少孺為校長,劉仲廉為教導主任,彭微萍為訓育主任兼校醫。其辦學宗旨是:“興辦教育,培養人才,振興祖國,造福後代。”校訓是“禮、義、廉、恥”,而訓導要目是青年守則。先生還擬制了訓育目標四條,即:自信信道,自治治世,自育育人,自衛衛人。又有訓導態度五條,即:以身作則;尊重人格;體會學生憂樂,默察學生得失;實事求是,排除成見;發揮積極因素,減少消極因素。其訓導方法,主要是寓訓育於教學之中。九三中學開辦四年有半,所培養的學生,現在大都成為工作上的骨幹,如胡桃軒現任昭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培斌現任甘肅白銀礦冶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曹源清現任漣源市委顧問等。
先生執教家鄉八年,經常抓住晚上及節假日,系統自學古代漢語,勤讀莊孟文章、斑馬史籍,唐宋詩詞,尤致力於音韻學及元明清戲曲的研究,手自摘錄,筆記盈篋;這就奠定了日後飲譽文壇的基石。
先生一向愛護真理,崇尚革命,曾極力支持曹源清等進步學生,積極為聶昭良率領的地下武裝游擊隊治療傷病員。以此國民黨湘鄉縣長鄭達密電指令部下監視先生的行動,電報說:“該校教員彭微萍,曾在匪區工作,近來言論荒謬,殊堪注意,希即查明具報。”湘鄉上里鄉的反動清鄉主任李恪翊曾帶槍兵去學校抓捕先生;由於曾沖同志的巧妙斡旋,才得倖免。
解放初期,先生先後在湘鄉中學、春元中學任教。1953年下期,先生調至昭陽市一中教語文。當時一中語文教師有“三傑”:先生長音韻訓詁,劉文修善說文解字,曾谷蓀擅文章講解。
先生教書育人,嘔心瀝血,既精於備課閱卷,又勤於課外輔導,曾經協助三十三班編寫《孔雀東南飛》劇本,指導該班羊臨懷、唐寬餘二同學編寫《小城之春》等電影腳本。
先生研究戲曲韻轍有根底,對戲劇編改有興趣。曾為昭陽市祈劇團編改過《三打祝家莊》,協助改寫過《西廂記》、《二度梅》、《大鬧嚴府》、《昭君出塞》等傳統戲。赴京匯報演出的《昭君出塞》,以唱詞優美,音韻和諧見稱,實與先生精心編詞有關。此後,先生又與蔣桂蓀、何少連編寫排練《黃公略》,為祈劇現代戲樹立了樣板。至今祈劇團的老同志,仍然感懷先生:“沒有彭老師的協助與指導,《昭君出塞》也可能上不了北京。”
1957年春,先生毅然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為昭陽市首批盟員之一。曾兩次代表民盟昭陽市委員參加民盟湖南省委員召開的代表會議。
1959年秋至1963年7月,先生調入昭陽市教師進修學校,講授古代漢語和歷代文選。筆者曾於1962年春,觀摩過先生的文選教學。當時主講的課文是《左傳》中的《鄭伯克段於鄢》。有一學員將“大都不過是參國之一”中的“參”讀為“參觀”的“參”;先生即當堂給予訂正:“參”與“叄”通,應讀為“三”。並將該句加以語譯:“諸侯國內的大城規模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先生這種一絲不苟的悔人精神、一字不苟的教學態度,無不為之傾倒。
1963年秋,先生又調回昭陽市一中工作。“文革”一開始,先生就被打成“黑幫”、“反動學術權威”;1969年7月,先生被“定為叛徒,遣送回鄉”,並被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遣回婁底家鄉勞動改造後,先生專為生產隊出工、收工鍾,或在家裡煮飯、餵豬。先生雖身受冤屈,但志圖進取,決心寫些東西留給後世,奮戰了四個春秋,終於整理完成四部著作,總計約45萬字。這些著作的名稱如下:
1:《<傷寒論>語譯講解》,約16萬字;
2:《<金匱要略>語譯講解》,約10萬字。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中醫學的兩部古典名著,原文是用文言寫的,又無標點符號,倘無較深的古文根底和較好的中醫專業基礎,是難於讀通、搞懂的。先生用心血凝成的《語譯講解》,通俗易懂,可說是對中醫學的一大貢獻。
3:《常用草藥類編》,約6.5萬字。這部書中所列的各種草藥,都是俗名加學名,既便於一般讀者查閱,也有利於中草藥方的普及。
4:《實用戲曲韻轍》,約13萬字。該書以明清以來北方說唱文學所用的十三轍為綱。每字下列若干韻藻,可供戲曲工作者及其愛好者參考、選用。
1973年冬,先生平反覆職;因已年逾花甲,不久批准退休,即與其夫人同住於婁底春元中學。曾應春元中學教師的邀請,多次為之舉辦了“古漢語講座“。
先生歷經浩劫,元氣殆盡,於1979年12月28日,因患高血壓中風,溘然長逝,享壽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