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佛塔

彭州佛塔

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彭州佛塔眾多,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三座:正覺寺塔、雲院寺塔、鎮國寺塔。正覺寺塔位於紅岩鄉,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為方形十三級、27.54米高磚塔。雲居院塔位於楠木鄉大曲村的曲尺山上,建於宋代,因雲居院而得名。鎮國寺塔位於丹景山鎮的白塔坪,因鎮國寺而得名,建於北宋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四川省
彭州佛塔VI-698

簡介

彭州佛塔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彭州佛塔眾多,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三座:正覺寺塔、雲院寺塔、鎮國寺塔。
正覺寺塔在彭州市紅岩鄉紅塔村。為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至四年建。磚砌,南向,正方形,13級,高27.54米,底寬8.2米。塔基為磚砌須彌座,邊長10.4米。內置磚梯4層鏇轉而上,每層作穹窿頂。

歷史

雲院寺塔位於楠木鄉大曲村的曲尺山上,建於宋代,因雲居院而得名。塔身為條磚疊砌,高20.86米,密檐式十三級,底座邊長9.3米,呈正方形,自下而上逐層內收,基座外沿用條石鑲砌。內部結構緊密,空心無塔室,虛以窗戶,實不通;檐角系鐵鈴,外壁飾自粉浮雕;保存完好。

..

鎮國寺塔位於丹景山鎮的白塔坪,因鎮國寺而得名,建於北宋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塔身為密檐式十三級方形磚塔,高28.34米,基座邊長10米,呈正方形。外檐疊澀磚達十三層;檐下原有各種佛、菩薩、寶塔、孔雀和飛天浮雕等,現部分脫落;內有五層塔室,蹬道盤鏇至頂,磚上有宋、王、楊、景、義記等戳記。

彭州市境內現存佛塔七座,保存較好的有雲居院塔、正覺寺塔和鎮國寺塔。雲居院塔位於彭州市楠木鄉大曲村的曲尺山上,建於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因雲居院而得名。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0.86米,自下而上逐級內收。基座外沿用條石鑲砌,塔內中空,內部結構緊密,塔體白飾,壁面飾浮雕,檐角皆系風鐸。正覺寺塔位於彭州市紅岩鄉紅塔村,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7.54米。磚砌須彌座式基座。塔外檐由菱角牙子磚和疊澀磚構成。內有三層塔室,磚砌圓柱、斗栱上承覆斗狀藻井。鎮國寺塔位於彭州市關口西北的白塔坪,建於北宋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8.34米。檐下原有佛、菩薩、寶塔、孔雀和飛天等浮雕,現部分脫落。內有塔室5層,攀蹬道可至頂層。彭州佛塔建築構思巧妙,在注重實用價值的基礎上,更注重裝飾風格及藝術造型,既有北方佛塔壯麗恢弘的建築風格又糅合了川西精緻典雅的建築理念,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宋代佛寺建築在四川地區的代表。

民間傳說

彭州多塔。有學者說,古時候,彭州的西山九隴山上遍布佛塔。只是,它們的蹤跡,我們只能在浩渺的歷史中去尋找了。
民間傳說,很早的時候,哥哥惠公和妹妹九娘打賭,用一夜的時間,在不同的地方各建一座佛塔,天明雞叫前完工,比誰建的塔宏偉、高大。哥哥誠實、勤懇,在平壩上建;妹妹精靈,在幾十里外選了一個山頂來建。她的手腳靈活,主意多,半夜剛過,就建好了。她得意地往平原一望,卻發現哥哥的工程也接近尾聲了,而且建造得更加莊嚴雄偉。她頓時心生嫉妒,為了取勝,立即學雞公叫喚,引得漫山遍野的公雞一起高唱。哥哥聽見雞叫,以為時間到了,只好停工,可惜寶頂還沒有安上。天亮後,兩地的村民都發現自家的牛在喘粗氣,原來是兄妹倆把這些牛趕去運磚、運料了。這兩座塔子,一座是位於彭州市內的龍興舍利塔,一座是位於麗春鎮境內的青龍寺塔。一個地方叫塔子壩,一個叫塔子山。
有的傳說中,把哥哥說成是著名的志公和尚。《崇寧縣誌》有關於青龍寺塔的幾行字:“塔高數丈,十八層,塔頂有銅風(鈴上有,此3字為筆者猜測)字云:‘梁天監九年十八層頂造,妹皇氏九娘施。’”說明這兩座塔的確歷史悠久。它們經歷了近五百年的風風雨雨,一直庇佑著彭州——人稱“七佛勝境”的一方國土。唐宋時,兩塔相繼毀壞,重修。
上個世紀末,青龍寺的塔僅剩下破爛的三層。奇怪的是,塔基的大部分卻垮而不倒。破四舊時,試圖把它炸掉,卻以失敗告終,成為一個難解的迷。十多年前,鄰縣一位老太婆雙目失明,八方求醫無效,聽說塔子山的菩薩很靈,就來朝拜。還沒有上山,就感覺病情好轉了。十多天后,眼病不治而愈。這樣的故事,民間傳說很多。

..

龍興寺的寶塔更為神奇。它是中國僅存的19座真身舍利佛塔之一。對聯中寫道:“千秋古塔傳阿育,五代叢林自預知”。東晉義熙二年(406年),天竺僧人曇摩掘義建木結構塔,這是我國最古老的寶塔之一。五代時期,預知禪師改建為密檐式塔,青磚壘砌,塔體方形,17級,高35米,68角懸馬蹄鈴。明未清初,塔身四角從上到下分裂,東北一角消失,傳說飛到了彭州市北部的小石河中。有人說,小石河邊能夠看到一角佛塔的影子。1923年,塔的南半部又垮塌了,留下西北一角,獨立高空,成為“彭州第一奇觀”。
目前,彭州市境內僅存古塔七座。保存較好的有雲居院塔、正覺寺塔和鎮國寺塔。雲居院塔位於楠木鄉大曲村的曲尺山上,建於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0.86米,自下而上逐級內收。基座外沿用條石鑲砌,塔內中空,塔體裝飾為白色,壁面有浮雕,檐角系風鐸。正覺寺塔位於紅岩鄉紅塔村,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磚砌須彌座,通高27.54米。外檐以菱角牙子磚和疊澀磚砌成。內有三層塔室,磚砌圓柱、斗栱,上承覆斗狀藻井。鎮國寺塔位於丹景山鎮白塔坪,建於北宋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8.34米。檐下原有佛、菩薩、寶塔、孔雀和飛天等浮雕,現部分脫落。內有塔室5層,沿蹬道攀登,可到頂層。
彭州佛塔的建築構思巧妙,既有北方佛塔壯麗恢弘的風格,又糅合了川西精緻典雅的理念,既注重實用價值,更注重裝飾風格和藝術造型,是宋代佛塔在四川地區的典型代表。
佛塔之所以神奇殊勝,歷千年而不倒,不僅僅因為它在建築上匠心獨運,更在於它是菩薩無比悲心的化現。1944年,能海法師應請到龍興寺講經弘法,見寶搭殘缺,於國於教不祥,心中不忍,於是倡議重修。法師虔誠拜塔,晚上,寶塔舍利放出佛光。後來的兩夜,又連續放光。市內居民聞風而動,人山人海,爭相觀看舍利佛光,四眾弟子建塔信心倍增。
上師不僅歷盡艱難,親赴印度加爾各答菩提伽雅訪取金剛佛塔樣,還從1948年動工,在古塔東側建造樣塔。為了摸索工藝,他進行了種種實驗,曾經親率僧眾到50里外的山區自燒、自運青磚。為建佛塔,法師立下了誓言
1949年,樣塔主體工程因故停工。直到1985年夏,才安上銅質寶頂,進行裝修,就如同傳說中的建塔。眾生福緣淺薄,佛事曲折蹉跎,引人潸然淚落。
龍興寺塔倖存的一角,獨立寒秋,慘不忍睹。1981年,塔基開裂,眼看就要倒塌。後來,一個瘋子神不知鬼不覺地爬到了塔子開始拆塔,磚頭亂扔……
為完成能海上師未盡夙願,清定、寬霖、隆連等法師倡議自籌資金,重建寶塔。1993年4月,在成都文殊院成立“四川省重建彭州龍興舍利寶塔委員會”,在海內外佛門四眾及社會各界的協助下,集腋或裘,歷時四載,寶塔告峻。塔高81米,四隅四塔各高27米,塔座30米見方。塔表龕中供銅鑄、玉雕佛像1080尊。威鎮巴蜀,雄冠神州

代表佛塔

雲居院塔

雲居院塔雲居院塔

位於彭州市楠木鄉大曲村的曲尺山上,建於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因雲居院而得名。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0.86米,自下而上逐級內收。基座外沿用條石鑲砌,塔內中空,內部結構緊密,塔體白飾,壁面飾浮雕,檐角皆系風鐸。由於雲居院塔三面環山,群峰護衛,天然形成了防禦風暴的屏障,其結構良好,受地震影響不大,最關鍵的是路遙山深,人跡罕至,所以近千年來基本沒什麼損害,成為三座塔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從旁邊的山坡上望去,塔頂上長滿雜樹,塔身清瘦修長,亭亭玉立。這座塔的裝飾非常精緻,塔檐下裝有鐵鉤懸掛鐵鈴,本來是每級12枚,共156個,但現在只剩下十多枚,山風過處,聲聞數里。在塔頂四角,還剩下兩隻像是鳳凰一樣的雕塑,據介紹這叫“鐵鑄圓雕朱雀”,本來共有四隻,過去被人偷走了兩隻。在塔壁上,還可清楚地看到一些佛教故事的彩畫和字跡。

正覺寺塔
位於彭州市紅岩鄉紅塔村,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7.54米。磚砌須彌座式基座。塔外檐由菱角牙子磚和疊澀磚構成。內有三層塔室,

正覺寺塔正覺寺塔

磚砌圓柱、斗栱上承覆斗狀藻井。正覺寺塔有一角塔檐已經垮塌,殘破的塔身還倔強地直插藍天,帶給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這就是三座塔中破壞得最為嚴重的正覺寺塔。它位於彭州與什邡交界的紅岩鎮紅塔村,曾在清末鹹豐、同治年間遭遇火燒,又在1933年被7.5級地震震鬆了塔頂,從此就有墜磚現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群的人到塔內拆取磚塊使用,致使拱頂遭到毀壞,形成了一個大窟窿,現在三層以上已經不能再攀登了。塔基西南須彌座下已被拆進塔身1.15米,整個塔身出現了5厘米寬的裂縫,存在倒塌的危險。由於四周多為農田、農舍,缺乏樹木植被的保護,風化嚴重。雖然殘破,但這座塔的建築風格、修建技術、力學結構卻得到了歷史學家、建築學家的高度評價,被收錄進《中國古塔名典》。

鎮國寺塔

鎮國寺塔鎮國寺塔

位於彭州市關口西北的白塔坪,建於北宋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8.34米。檐下原有佛、菩薩、寶塔、孔雀和飛天等浮雕,現部分脫落。內有塔室5層,攀蹬道可至頂層。鎮國寺白塔是鋼筋加固的多層砌體,在結構上形成有機整體,具有極強的抗震能力,力學原理在整體建築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典型的中國宋代佛寺建築在成都地區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