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形勢
1934年9月,國民黨糾集大批正規軍“清剿”閩東蘇區。10月17日(農曆9月初十),為避敵鋒芒,閩東獨立師副師長兼紅一團團長賴金彪率領紅一團3個營8個連和1個特務連500多人,從福安白露村出發前往柘洋。途經仙嶺、車嶺、千詩亭、石二、西洋、社評等村,於10月18日晚4點多鐘到達楮坪洪坑村,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民眾對紅軍非常熱情,紅軍戰士也覺得象回到了自己親人身邊一樣。當晚7點許,福安上白石佳漿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楊祿金、幹部老郭和炊事員楊細汆、楊春松、楊德康等5人,趕到洪坑向紅一團首長報告:駐紮在福安上白石村的國民黨新10師某團,有一個連的兵力今晚在前洋過夜。明晨開往柘洋、福鼎一帶“清剿”紅軍。
戰鬥布署
紅一團得到敵情報告後,迅速在洪坑附近幾個山頭布置好崗哨,監視敵人動向,以防敵人突然襲擊,其餘部隊原地休息待命。首長們分析了情況,認為敵人只有一個連100餘人的兵力,紅軍有500餘人,力量對比遠遠超過敵人,而且自敵人進攻以來,獨立師還未與敵人正規部隊正面交戰過,現在敵寡我眾,完全可以消滅這股敵人,決心要打好這一仗。當晚召開連以上幹部緊急作戰會議,研究殲敵方案,決定選擇在彭家山一帶伏擊敵人。具體部署是:將特務連埋伏在與敵作戰的最前沿的白坑岔左右兩側,負責正面截擊敵人;1營3個連埋伏在白坑岔的南面佳漿牛旽山50米山坡上,負責夾擊敵人;2營4、6連隱蔽在白坑岔的北面葫蘆墓小山包上,作為特務連的後盾,又與一營三連形成夾攻敵軍之勢;3營7、8連配置在白坑岔的西北面疊石崗和坪崗150米高地上,負責阻擊敵軍增援和截擊敵軍退路;2營5連配置在洪坑的西竹岔崗頭上,負責紅軍撤退時截擊敵人追趕。
戰鬥過程
19日凌晨1點,一陣清脆的哨聲,劃破夜空,把經過一天行軍跋涉的戰士從酣睡中喚醒。戰士們迅速按連隊集中,用過早飯,簡單地進行了戰前動員。4點鐘,由楊祿金等5人帶路,經過陸家村、洋坪到達彭家山的白坑岔,各連隊按預先制定的作戰方案進入陣地待命。
早晨6點許,東方發白,駐紮在上白石榛洋的國民黨新10師1個連,以為這一帶是他們的“控制區”,便大搖大擺地向彭家山白坑岔方向上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紅軍已在這裡設好了“口袋陣”,等待他們往裡裝。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特務連值日排二排長打響了第一槍,緊接著聽到“嘟嘟嘟……噠噠噠……轟隆隆”的聲音,全團步槍和輕機槍組成嚴密的火力網,射向敵群,石雷也在敵群中開了花,截住了他們的去路。敵人在三面夾攻下亂成一團,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死傷近半,在後面的敵人,不敢正面衝上來,一部分往南面牛盹山爬上來,另一部分向北邊疊石崗衝擊,企圖打開缺口,向北逃竄。戰鬥中,駐佳漿區蘇維埃警衛連趕來參戰,彭家山周圍的貧農團上百人也手持梭鏢和田刀在山頂上吶喊助威,高喊著“沖啊……!殺啊……!”。槍聲、喊殺聲,此起彼伏,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連成一片,到處硝煙瀰漫,戰鬥非常激烈。狡猾的敵軍連長帶了2名士兵從牛盹山的園坪坎下繞向白坑岔,左手舉起步槍,佯裝投降,口喊“不要打了,我把槍繳給你”。特務連二排排長不知是計,以為他真的投降,跳下坎去繳他的槍。然而,敵軍連長背在身後的右手拿起駁殼槍向二排長開槍,子彈擦過二排長的下巴,他受了輕傷。這時,四班長和幾個戰士看到,一下子火冒三丈,他們迅猛地跳下坎向敵軍連長和兩個敵軍士兵連打了數槍,敵軍連長和兩個敵軍士兵應聲倒下。又一個敵軍排長向疊石崗爬上去,沒爬幾步,就被埋伏在崗頭上的戰士打了一槍,一命嗚呼,上西天去了。殘敵繼續負隅頑抗,戰鬥持續到下午3點。駐紮在上白石的國民黨軍得到訊息,不斷趕來增援。紅軍因子彈不足,不與敵人糾纏,予敵重創後主動撤出戰鬥。3營撤往楮坪秀家宅,經楮坪到富溪,其餘隊伍由賴金彪率領撤往西竹岔。敵人援兵不甘心失敗,隨後緊追不捨,又受到紅軍2營5連的嚴重截擊後,才退縮到上白石。當晚,紅軍在富溪會合,第二天轉回福安柏柱洋。
戰鬥結果
經過一天的激戰,共斃、傷敵人七、八十人。我軍也犧牲十餘人,傷二十餘人。彭家山激戰是閩東紅軍反“圍剿”的一大勝利,粉碎了敵人妄圖前往福鼎“圍剿”紅軍的陰謀,蘇區人民受到極大的鼓舞,這一勝利對當時閩東革命形勢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