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新

彭大新

彭大新,男,1966年生,江蘇射陽人。揚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揚州大學獸醫學院副院長。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全國動物防疫委員會流行病學分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學會獸醫公共衛生學分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中國動物檢疫》第三屆編委會委員。 主要從事動物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理和免疫機理研究及新型疫苗研製。先後主持承擔國家科技支撐、公益性行業項目、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8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申請發明專利8項,獲得發明專利2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31篇,合作作者發表論文130餘篇。

基本信息

學習工作經歷

彭大新 彭大新

1984年至1989 年,就讀於原江蘇農學院獸醫專業;

1989年至1995 年,於江蘇農學院/揚州大學農學院擔任助教;

1991年至1995 年,於揚州大學農學院攻讀預防獸醫學碩士研究生;

1995年至1998 年,擔任揚州大學農學院講師;

1998年至2001 年,於揚州大學攻讀預防獸醫學博士研究生;

1998年至2006 年,擔任揚州大學畜牧獸醫學院/獸醫學院副教授;

2002年至2005 年,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修博士後;

2006年至今,任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教授;

2008年擔任博士生導師;

科研情況

1. “水禽主要疫病快速診斷與疫苗研製”,公益性行業專項(農業)項目,2010.1-2014.12

2. “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病原譜流行規律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2.1-2015.12

3. “禽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病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公益性行業專項(農業)項目,2013.1-2017.12

4. “HA 蛋白糖基化位點對H5N1 亞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4-2017

研究方向

1.病原的分子致病機理與免疫機制

2.疫苗和診斷試劑的研製與套用

代表性成果

1. Wu A, Su C, Wang D, Peng Y, Liu M, Hua S, Li T, Gao GF, Tang H, Chen J, Liu X, Shu Y, Peng D(通訊作者), Jiang T. Sequential Reassortments Underlie Diverse Influenza H7N9 Genotypes in China. Cell Host Microbe. 2013, 14(4):446-452

2. Li Y, Zhang X, Xu Q, Fu Q, Zhu Y, Chen S, Peng D(通訊作者), Liu X. Characterisation and haemagglutinin gene epitope mapping of a variant strain of H5N1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3, 162(2-4):614-622.

3. Qian C, Chen S, Ding P, Chai M, Xu C, Gan J, Peng D(通訊作者), Liu X. The immune response of a recombinant fowlpox virus coexpressing the HA gene of the H5N1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and chicken interleukin 6 gene in ducks. Vaccine, 2012, 30(44):6279-6286.

4. Lu Y, Chen S, Dong H, Sun H, Peng D(通訊作者), Liu X.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Responsible for Biofilm Formation or Virulence in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 Avian Diseases, 2012, 56 (1): 134-143.

5. Dong H, Peng D(通訊作者), Jiao X, Zhang X, Geng S, Liu X. The Roles of the spiA Gene from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 Biofilm Formation and Virulence. Microbiology. 2011, 157(6):1798-1805.

6. Peng D, Hu WG, Choudhury BP, Muszyński A, Carlson RW, Gu XX. Role of different moieties from the lipooligosaccharide molecule in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Moraxella catarrhalis outer membrane. FEBS J. 2007 ,274 (20): 5350-5359.

7. Peng D, Choudhury BP, Petralia RS, Carlson RW, and Gu XX. Roles of 3-deoxy-D-manno-2 -octulosonic acid transferase from Moraxella catarrhalis in lipooligosaccharide biosynthesis and virulence. Infect. Immun. 2005,73 (7): 4222-4230.

8. Peng D, Hong W, Choudhury BP, Carlson RW, Gu XX.Moraxella catarrhalis bacterium without endotoxin, a potential vaccine candidate. Infect Immun. 2005,73 (11):7569-7577.

獎勵和榮譽稱號

1.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10年。

2. “家禽H5亞型高致性禽流感免疫淨化技術示範”,2011年,年江蘇省農業豐收獎三等獎,第五完成人。

3. “禽流感(H9亞型)滅活疫苗研製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2003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4. “新城疫病毒F48E8三個基因的克隆、全序列分析和雞痘病毒中的表達”, 2001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5. “禽大腸桿菌病流行病學與免疫保護機理的研究”,2000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完成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