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塘鎮

彩塘鎮

彩塘鎮,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下轄鎮,位於韓江下游平原地帶,桑浦山橫臥西部,西南面與揭陽市地都鎮毗鄰,南與庵埠鎮接壤,東南與東鳳鎮相連,北與金石鎮,西北與沙溪鎮交界。鎮政府位於彩金路中段,離潮安縣城5公里。潮汕公路、廣梅汕鐵路貫穿境內,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平方公里(19044畝)。轄32個村和1個社區,共有53個自然村落。至2005年底全鎮有347個村民小組,23817戶,常住人口10383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35戶,9202人,外來人口25000人,海外潮人、港澳台同胞87000人。2018年工農業總產值51.1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9.3億元,農業總產值1.81億元,外貿出口額8000萬美元,農村人均收入73256元。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潮安區彩塘鎮鎮政府辦公大樓 潮安區彩塘鎮鎮政府辦公大樓

北宋時期,彩塘鎮已有村落。宋代彩塘鎮屬上莆都,都建制一直沿用至1914年,改上莆都為上莆區。1926年並東莆區為上東莆區,1928年稱第七區,1930年屬第七區,1946年劃分為莆東、莆西兩鄉,建國後遂改為上東區,1950年廢上東區為第七區人民政府。1956年改稱彩塘鄉,1958年成立彩塘鎮人民公社,1960年末拆為彩塘、金華兩個公社,1962年又合併為彩塘公社,1983年廢公社改稱彩塘區公所,1987年改區公所為鎮人民政府,1992年稱潮安縣彩塘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彩塘村 院前村
坽頭村 水美村
新聯村 東寨村
仙一村 仙安村
仙二村 龍吉美村
和平村 紅旗村
宏一村 宏二村
宏三村 宏四村
宏五村 宏六村
金東村 南方村
金一村 金二村
金三村 金四村
東里村 華橋村
華東村 華一村
華二村 驪一村
驪二村 驪三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彩塘鎮位於韓江下游平原地帶,桑浦山橫臥西部,西南面與揭陽縣地都鎮毗鄰,南與庵埠鎮接壤,東南與東鳳鎮相連,北與金石鎮,西北與沙溪鎮交界。鎮政府位於彩金路中段,離潮安縣城5公里。總面積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彩塘鎮地處韓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區南部,按省的地形劃分標準是相對高度小於10米,整個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傾斜坡度小於5度,低洼地是歷史的積水田,中離溪自北沿山麓而南,其支流流遍各村落。

彩塘有其獨特的自然地理,在其域內的小桑浦榮山,是古老的燕山期侵入岩的花崗岩山脈。古地理彩塘是海,這個古海稱彩塘灣,以後,彩塘盆地在海陸互動沉積的基礎上逐漸發育起來,形成“海水湖泊”(俗稱內洋),後逐漸淤高,露出水面。現尚存全國罕見的古海蝕地貌,五千年前海浸時期的多處海蝕遺蹟,如海蝕岩、海蝕柱、蘑菇石等。屬海跡湖的梅林湖和施厝內湖(永安湖),均是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

氣候

彩塘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短夏長,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

土壤

彩塘鎮土壤可分為平原和山區兩個部分,兩種類型。平原地區屬水稻土類瀦育型。山區為赤紅壤性自然土類花崗岩赤紅壤屬,還有寬谷沖積土田及麻紅泥田等。

自然資源

彩塘鎮水源部分得自桑浦山泉,大部分靠韓江水,池塘溪澗多,屬平原水網地帶。桑浦山花崗岩層245米以下深度蘊藏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屬矽酸碳酸型礦泉水,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彩塘已辦起一批優質水稻、優質蔬菜、高產甘蔗、高產花生、優質水果、速生豐產林、優質禽畜、優質塘魚等農業商品基地。彩塘著名的農副產品主要有大米、花生蒜頭、糖蔗、蔬菜、茶葉、藥材、竹筍、薯類等。水產品主要有脆肉鯇、鱅魚、鰱魚、鯉魚、鯽魚、鰻魚、對蝦、蟹、蚝等。農業生產正向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方向發展。

第二產業

彩塘鎮是潮州市潮安區的工業重鎮,工業生產以不鏽鋼行業為主體,鞋類、服裝、印刷,電池等行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全鎮擁有不鏽鋼製品生產企業1580家,比2004年增加132%;規模以上企業128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20家,超5000萬企業15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6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5個;全鎮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2012年,彩塘不鏽鋼製品產業產值達到197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彩塘鎮不鏽鋼製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餐具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70%以上。多年來,彩塘不鏽鋼產業以產業集群為定位,遵循“錯位發展、協調發展”的理念,形成了品種多、規格齊、功能全的系列化產品,營造出了專業化生產的產業群,涵蓋了廚餐具、建築裝飾,日用品、醫療器械、不銹型材、鐘錶工具及配件、汽車配件等七大類,逐步建成創新能力強大、科技水平先進、產品門類豐富、產業配套完善、產業鏈條完整的現代五金不鏽鋼產業基地。2012年全鎮不鏽鋼製品行業實現產值197億元。

第三產業

貿易:彩塘貿易興旺繁榮。全鎮建有大小農貿市場近10個,大型綜合市場3個,五金不鏽鋼專業市場1個,大型超級商場1個,經營商品種類繁多,批發、零售生意兩旺,流通活躍。占地面積200畝的彩塘鎮五金不鏽鋼宏四商貿中心正在加緊規劃建設中。初步形成一個以城鎮為中心,城鄉結合,專業綜合併舉,批發零售相配套的市場網路,商品集散能力進一步擴大。

金融:現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都在彩塘鎮設有辦事處,另外農村信用合作社分布在各村共32個點,發展金融業務,金融形勢穩定,銀行存款額度逐年增長,備付能力逐步增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金融日趨完善。專業銀行職能逐步強化,全鎮金融機構、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已達近50個。

交通

彩塘鎮風貌 彩塘鎮風貌

彩塘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日趨完善,汕昆高速公路、省道233線潮汕公路、廣梅汕鐵路貫穿全境,毗鄰汕頭港和潮汕機場。隨著新安大道(舊潮汕公路)、龍華路、彩東路、東彩路、彩金路、彩里路、玉林路、仙華路、華埠路、彩文路、金里路、龍橋路、驪華路、驪金路、曾村大道、金和路等相繼開通或改造,全鎮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社會事業

教育

2018年全鎮有幼稚園62所,其中村集體辦26所,私辦36所,共209班,入園幼兒4722人,幼稚園教職工408人。國小22所,256班,學生11509人。中學5所,其中國中80班,學生5671人,高中26班,學生1629人。中國小教職工總數805人,其中高級職稱17人,中級職稱258人。2002年創辦全縣首家私辦國小“彩塘鎮外來工子女國小”,該校共有13個班,學生630人,教師19人。全鎮有完全中學(彩塘中學)1所,4個片區各有1所初級中學,各個行政村或自然村各有1所國小。  

衛生

彩塘鎮華僑醫院位於潮汕公路旁,占地面積6666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於1999年由旅外僑胞捐資興建,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於一體。醫院於2002年率先被評為愛嬰醫院,並於2003年全鎮實施住院分娩。2004年建立廣東省規範化接種門診。2005年全鎮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工作,參加人數達到60211人,參保率65%,共有863人享受合作醫療政策的補償,全額99.66萬元。

文化

各村擁有眾多的弦樂愛好者,社團活動空間活躍,樂組眾多。“彩塘潮樂聯誼會”參加市一、二、三屆潮樂邀請賽均獲獎。  

基礎設施

電力:電力資源豐富,省220千伏變電站落址鎮區,鎮10千伏供電所建成已投入使用,接入省網,並進行線路改造,供電設施和供電能力日益完善和提高。

供水:鎮內自來水廠原規模較小,1997後年鎮政府陸續投資一千多萬元進行擴容改造。現全鎮已完成了改水工程,鎮村實現供水自來水化,工業用水和民用水十分充沛,可滿足生活和生產的用水需要。

電信:形成了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為輔的國內、國際長途傳輸網路,是潮安縣最早實現“電話鎮”的鄉鎮之一。同時隨著無線傳呼機、行動電話、圖文傳真、特快專遞和電子網路等形式的通信服務,已實現通信現代化。

風景名勝

從熙公祠

從熙公祠在彩塘鎮金砂寨斜角頭,為旅居馬來西亞柔佛洲僑領陳旭年所建。興工於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於光緒九年(1884),歷時十四年。

從熙公祠座東向西,面寬31.22米,進深42.25米,為二進院落布局,前廳與後廳之間是天井,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形成四廳相向的格局,後廳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斗拱抬架式木結構,地面鋪大理石規格磚。

琳琅滿目的建築裝飾,使整座建築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首進門樓前理分置精緻石獅一對,門樓屋架為雙面鏤空石雕。而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是鑲嵌於門樓石壁上的四幅石雕.這四幅石雕分別以土農工商,漁樵耕讀,花鳥蟲魚為題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運用了“之”字形的構圖,將不同時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畫面,濃縮故事情有節。表現最富戲劇性的瞬間。一幅“漁樵耕讀” 圖,分布了二十五個人物 或穿插於亭台樓閣之上,或出沒于山林曲徑之中,或拋網捕。或牧牛而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花鳥蟲魚”則以自然取勝,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展翅的鳥,跳躍的魚,肥碩的荷,怒放的花,無不維妙維肖,盡態極妍,其藝術造詣之高,堪稱一絕。

清穆宗同治七年門(1870年),陳旭年投資在家鄉金砂寨斜角頭,興建“從熙公詞”,陳旭年從柔佛移居新加坡時,從潮州請去工匠並運去原材料,按從熙公詞的現格和式樣,在克里門梭路和擯榔路間建成被該國列為國家第五古建築的“資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這座當地僅存的潮式古建築物理圖印發了郵票。這不僅是陳旭年家族光榮,也使華人引以自豪。該建築物現為救世軍公益設施,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旭年晚年告老回鄉,頤養天年,75歲卒於故里。

甘露石窟

甘露寺在桑浦山獅子岩半山腰,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處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岩洞。據《海陽縣誌》稱:該地“前為玉簡書院,後改甘露寺”,“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該寺始創年代不詳,據寺中石刻可考,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由潮州知府賈寶悌修造。

甘露寺為一天然岩寺,寺在狀如獅子巨口的石洞中,由山下拾級約三百六十餘級方可抵達。寺門由三塊巨石疊成一個“品”字,門額上“玉簡書院”陳跡可辨,“甘露洞天”勒石猶存。佛寺的上蓋由一塊凌空飛出的巨石所覆蓋,該石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為奇觀。寺壁摩崖石刻有句贊道:“甘露禪寺縹緲雲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寺中依石鑿就彌勒佛坐像一尊,袒胸露臂,大肚深臍,神態自如,造型優美,雕像高2.55米,寬4.15米。關於這尊佛像,當地民間還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句傳“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

急公好義坊

急公好義坊在彩塘鎮華美鄉塘東橋邊,為清光緒年間戶部主事沈紹遠之祖父二品封職沈學全暨妻二品命婦沈莊氏建。清光緒年間直隸水災,戶部主事沈紹遠遵照其祖父母“濟貧救災為急”之訓,捐銀一千二百兩,購衣一千二百件,解宜隸散發。為彰其善行,直隸總督李鴻章上疏於光緒皇帝,要求恩準沈紹遠於故里建坊,並“給子急公好義字樣”,光緒恩準了建坊的奏章。

該坊始建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竣工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石牌坊,坊額橫書“急公好義”四字,坊柱上分別鐫刻有直隸總督李鴻章,毅勇嗣候曾紀澤,兵部尚書、兩廣總督張之洞,禮部尚書昆崗所撰寫的對聯。1987年被列為潮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濟遺橋

仙濟橋在仙樂鄉深丘宮前,建於元朝(公元1309年),距今將近800年。橋由四墩三孔組成,長26.4米,寬1.5米,原有橋碑,曾一度失落。近尋返重新樹立於橋邊。元、明兩朝均曾重修現保存完整,有罕見的元朝建築特色。

海跡湖光

梅林湖在彩塘和庵埠交界處的桑浦山東南虎山腳, 湖面寬300多畝,深數丈,湖心東南有陸地凸起,稱湖心裡,約80畝。湖周圍一年四季綠禾如茵,稻菽飄香。附近有古海蝕石、中離洞、白雲岩和石林等風景勝跡。早在6000年前,梅林湖一帶處於海灣之中。由於韓江沖積和桑浦山泥沙風化聚集,2000年前,這裡已形成陸地。經過海浪侵蝕,梅林湖西北的牛頭山南麓,形成千姿百態的古海蝕石。現存的海蝕石,散落於山麓、田野之間,呈磨菇、海豚、羊頭、鯉魚、海龜、船帆、蛤煌等形狀。梅林湖畔的這些古海蝕石,是國內罕見的全國罕見的古海蝕地貌,是研究潮州沿海地形變化的重要歷史資料,同時也是是一處月夜泛舟,假日垂釣的勝地,堪列為旅遊一景。

寨牆弔古

彩塘鎮的金砂、宏安等鄉,昔為古寨,遺留有多處古寨牆、寨樓遺址。據史考證。當年建築鞏固寨牆主要是為防禦倭寇前來掠奪。所以,各鄉寨聯合起來,聚寨而居。並在寨周圍挖深壕、築堅牆以防禦。

桑浦遠眺

桑浦山在城西南約二十公里處,山高六百餘米,周圍約二十七公里,地跨揭陽、澄海,山以古時盛產桑樹而得名,山上怪石嶙峋,林木繁茂;巨石懸復的岩洞和千姿百態的石林遍布全山,其中較著名的有以7000平方米巨石為天然上蓋的古剎甘露寺;有中離洞、李姑洞等;有展示古海蝕地貌的海蝕蘑菇狀石林,有潮州名賢林大欽及其岳母的陵墓,南麓有新建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在潮州境內者有宗山、厚牛山、獅子山、西山、中離山、龍坑山、莊隴山等。

桑浦山早在明代已是有名的遊覽勝地,明季本《詠中離山》詩云:“覽遍離山好洞天,杖藜到處盡雲煙。此日中離藏修地,應作人間勝跡傳。” 佇立在山頭遠眺,曲徑繚繞,古木參天,花香撲鼻,空氣清新,染醉遊人,氣象萬千。

玉簡擎崖

玉簡峰為桑浦最高峰。峰頂有立石,高插入雲。人稱“一柱擎天”及“一笏朝天”。石上刻有“玉簡峰”三巨字。在石縫裡還刻有“玉簡洞天”四字。右邊山麓的晏塵岩左畔石壁上,鐫有一尺大的楷書“晏坐二字。傍邊有一石窟,傳說是禪師或游訪高僧煉武、切磋之處。

社會榮譽

1997年,彩塘鎮在北京專利產品博覽會上被授予“不鏽鋼王國”稱號;1998年國家在彩塘鎮設立了“中國不鏽鋼器皿分中心”,更使彩塘不鏽鋼製品業享譽海內外;1999年10月1日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彩塘鎮“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稱號;2018年6月中國五金製品協會再次授予彩塘鎮“中國五金不鏽鋼製品產業基地”榮譽稱號   。彩塘鎮先後被評為潮安縣工業發展先進鎮,潮州市科技工作先進鎮,潮州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鎮,廣東鄉鎮企業百強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首批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百強、全國重點鎮,廣東省文化強百強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