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吉

張鴻吉

1910年11月出生,2006年1月29日去世,江蘇省興化市昭陽鎮人。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西屋公司半導體材料部主任、西屋公司太空核能研究所顧問。多次赴日本、台灣講學,協助創立了日本、台灣的第一代半導體工業。退休前應台灣交通大學之聘為講座教授。

基本信息

人生履歷

張鴻吉(1910.11.18--2006.1.29),號迪生,男, 江蘇興化人.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故居在城內張老娘巷5號,生前定居美國洛杉磯。

人物生平

張鴻吉幼時就讀於文正國小,詩文已斐然可觀。
1924年,考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省揚中”),同班同學有胡鼎新(胡喬木)和來自興化北郊鐵陳莊的陳士彥(即丁冬放,中國人民銀行東北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局局長、辦公廳主任、行長助理、副行長),三人相處甚洽。胡、陳二人常將秘密閱讀的《中國青年》、《嚮導》和《共產黨宣言》等書刊請張鴻吉先生幫助收藏,以防搜查。
1930年,高中畢業,同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同時還考取浙江大學),與錢學森等人同班同學。先生學習成績優異,大學期間即發明了硫酸銅整流器,還編寫了高中物理教科書。曾積極救助被捕入獄的丁冬放同志。
1934年,大學畢業,任北平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嚴濟慈)。一度與錢三強同事,合住一個宿舍。任職期間,為準確測定地球重力加速度,走遍大半箇中國,完成了國際物理學會的科研課題。抗戰勝利,工廠遷滬,任上海電工器材廠總工程師。
1947年,“資源委員會”擬派三名科技人員赴美國考察“電錶”(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對出國考察人員的要求相當嚴格,經過考試,應徵獲選。初赴美國,無意於學位,只想多學點技術,完成考察任務。後聞新中國成立,欣然乘船回國。因途中受阻,不得已,又返美讀書,於1953年獲博士學位,後成為著名的大規模積體電路電子學專家。先生在美國匹茲堡西屋電氣公司從事科研和工程建設達20年之久,取得了十多項發明專利,取得十多項發明專利,被列入美國名人錄。
曾任西屋公司半導體材料部任、 西屋公司太空核能研究所顧問、後任宇航局太空核能研究所所長。此外,曾兼任美國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加州等)的教授和博士、博士後導師,被王安電腦公司聘為顧問。所指導的博士生中,著名的如張俊彥,系台灣第一位工程博士。於退休前一兩年被台灣交通大學聘為講座教授。多次赴日本、台灣講學,協助創立了日本、台灣的第一代半導體工業。退休前應台灣交通大學之聘為講座教授。

家族簡介

明朝宰輔張居正後代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時,張靜修年僅15歲,被李幼滋送到應城避難。後來,張靜修
張居正像
與李家小姐完婚,生了個兒子名叫張士彥。後逃往蘇州,在閶門外山塘街謀了一個舂米的差事以掩飾身份。清
張居正故居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頒下“移民墾荒”詔,其中兩湖、兩粵、陝西、福建等十餘個省的百姓被強制遷徙四川,這就是著名的“湖廣填四川”。 這波移民大潮同樣波及江南,蘇州府也有一批“無業游民” 從蘇州“閶門移民”被遣散到蘇北,來到興化後,先是開荒務農,然後重操祖業,在縣城開了舂米作坊,後來又開了米店,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殷實的家族。

父 張道中

張道中,是民國時期的書畫家,寒社成員,擅長畫驢,代表作有《百驢圖》、《巴山驢隊》等頗負盛名。系清朝末科秀才,22歲考入揚州兩淮師範學堂。年考入北京大學,主修國學並潛心於教育學。後改入中國大學法學科,曾聆聽過蔡元培講話的張道中,對教育事業十分熱衷。張勛復辟,張道中返回興化,變賣家產興辦培德國小(今城西國小),後獻給國家。

弟 張鴻慶

畢生獻給家鄉教育事業,興化安豐中學老師。國文根底深厚。

侄 張炳嘉

張炳嘉,男,64歲,漢族,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現任興化中學孔子書
院院長、楚水實驗學校特聘學術顧問,近幾年主要忙於興化教育系統一項省級重點規劃教科研課題研究,任課題組副組長。“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興化市十佳模範共產黨員”。

親系祖國

情系祖國,每天都收聽大陸的廣播,一直以科研和科教為己任,未參加任何黨派。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國內、在美國,有人動員甚至脅迫他加入國民黨,先生均予拒絕。
1994年10月,先生飛赴上海探親訪友並看望母校,受到胡錦濤同志的親切接見,並應邀隨同胡錦濤和上海市主要領導同志一起考察上海高科技產業。隨後先生又趕赴故鄉興化探親、掃墓,受到興化黨、政領導的盛情接待。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家鄉的巨大變化而讚嘆不已;同時深切懷念敬愛的周總理和去世不久的老同學胡喬木、丁冬放,懷念當年的省揚中校長周厚樞和教過他的諸位老師,懷念去世的雙親。提及周總理,先生難忘抗戰勝利以後,因要趕赴“資源委員會”報到,時限甚急,交通困難,情急之下,找到周總理,多虧周總理設法聯繫,得以搭乘美外交人員飛機而順利成行。提及胡喬木、丁冬放、錢學森,先生憶及當年的交往,講了許多令人可親可敬的軼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