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

張雲,男,1960年7月生,陝西省周至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985”三期“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文化與邊疆史地哲學與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985工程"南亞與中國藏區研究創新平台特聘教授,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青海民族大學等校客座教授,西藏博物館特聘研究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元史研究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3—1985年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社會科學部任教;

1988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室,獲歷史學碩士學位(西北民族史方向);

1986—1987年在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學習藏文;

1988—1990年在西北大學任教;

1989年9月—1990年7月,在陝西省教委舉辦的“俄語高級培訓班”進修;

199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研究室,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蒙元史方向);

1992年3—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進修古藏文;

2000年9月—2001年1月,在中共中央黨校“西藏班”(第25期)學習;

2003年4—7月,在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Insearch進修英語;

2007年9—2008年2月在加拿大渥太華萊斯特語言學校進修英語;

1993年至今,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從事藏學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藏族古代歷史、文化,特別側重唐代吐蕃史和元代吐蕃史研究。

主要貢獻

一、 承擔課題狀況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97czs003):“唐代吐蕃與波斯文明關係問題研究”(1997-1999年);

2、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一般課題:“元代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獨立承擔)。

3、參加“哲學社會科學‘六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第八卷中古時代·元時期(陳得芝主編)元代西藏部分的撰著任務。

4、參加“哲學社會科學‘七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元以來中央與西藏地方關係史研究》課題,本人承擔乾隆朝部分的撰寫任務,十萬餘字,該書2005年內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

5、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項目“西藏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部分工作《昌都的歷史與文化》一書唐代和元代歷史部分的撰著工作(與人合著),該書2000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6、參加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昌都地區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課題,承擔社會可持續發展部分的任務。

7、參加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昌都地區旅遊發展規劃”課題,承擔人文資源和茶馬古道歷史淵源部分的任務,

8、參加國家重點課題《西藏通史》(拉巴平措、陳慶英總主編),擔任副總編,兼《西藏通史·史前卷》主編和《西藏通史·吐蕃卷》主編。

9、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歷代邊政與邊事通論”(厲聲研究員主持),本人承擔西藏部分的研究與撰寫任務,完成23萬餘字。

10、主持科技部科研項目“西藏經濟綜合發展戰略研究”(2003-2004年)。

11、參加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新修清史”《民族志·藏族篇》(周偉洲教授主持)項目的研究工作。

12、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項目“新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主持“新疆與西藏關係史研究”課題(2006—2008年)。

13、多次承擔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等上級部門交辦的涉及西藏事務的其他重要任務與課題。

二、科研成果目錄

1、學術著述(獨著)

(1)《絲路文化·吐蕃卷》,28萬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版。

(2)《青藏文化》,35.5萬字,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3)《元代吐蕃地方行政體制研究》,33.1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7月。

(4)《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25.5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5)《唐代吐蕃史與西北民族史研究》,40.6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年版。

(6)《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26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版。

(7)《西藏歷史問題研究》,29.8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版;《西藏歷史研究》再版本,44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

(8)《漂泊的佛爺——九世班禪內地活動的前前後後》,11.3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年。

2、參加及合作項目成果

(1)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八卷、第九卷,陳得芝主編《中古時代·元時期》(上、下),撰寫“元代西藏”部分有關內容,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1月。

(2)王堯、陳慶英主編《西藏歷史文化辭典》,擔任編委、主要撰稿人,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6月。

(3)參加李光文、楊松、格勒主編《昌都的歷史與文化》一書唐代和元代歷史部分的撰著工作(與土呷合著),重慶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版。

(4)曹自強等主編《中國西藏歷史文化圖集》,重慶出版社2001年4月版,與人合編第二卷,併合撰前言文字約6萬字。

(5)多傑才旦主編、鄧銳齡副主編,鄧銳齡、陳慶英、張雲、祝啟源著《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人撰寫12萬餘字。

(6)陳慶英、高淑芬主編《西藏通史》,本人撰寫第一編、第二編,共11萬餘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2年版。

(7)余太山主編《歐亞史研究一百年》,本人撰寫“西藏與內陸亞洲”一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王晨主編《西藏知識幹部讀本》,本人撰寫第七章,人民出版社2010年。

(9)卞孝萱等主編《新國學三十講》,本人撰寫“藏學”,鳳凰出版社2011年1月。

3、學術論文(按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1)“‘甌脫’考述”,《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第67-70頁。

(2)“葛邏祿部早期歷史初探”,《新疆歷史研究》1987年第2期第14-20頁。

(3)“試論吐蕃的動物崇拜”,《民族論壇》1987年第4期第58-64頁。

(4)“段部鮮卑歷史初探”,《東北地方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64-68頁,第91頁。

(5)“女國與女國文化”,《文史雜誌》1988年第2期第26-27頁,第25頁。

(6)“漢代匈奴與西羌之比較研究”,《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第18-23頁。

(7)“西藏本教與北方薩滿教的比較研究”,《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第52-59頁。

(8)“五代時期的散居党項”,《西北史地》1988年第4期第25-30頁,第66頁。

(9)“吐蕃與党項政治關係初探”,《甘肅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第11-24頁。

(10)“論吐蕃與党項的民族融合”,《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第49-61頁。

(11)“論吐蕃文化對西夏的影響”,《中國藏學》1989年第2期第114-131頁。

(12)“試論藏族的審美觀”,《文史雜誌》1989年第3期第32-34頁。

(13)“外來文化對西夏的影響”,《寧夏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第90-97頁。

(14)“論回鶻與遼的關係”,《西北歷史研究》1988年號,三秦出版社 1990年第84-100頁。

(15)“吐蕃與西域諸族的關係”,《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第101-109頁。

(16)“沙陀早期歷史初探”,《西北歷史研究》1989年號 西北大學出版社 1991年第55-69頁。

(17)“論本教在吐蕃王朝時期地位”,《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第34-41頁。

(18)“唐代北方民族的大遷徙及其影響”,《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第80-87頁。

(19)“唐代吐蕃與西域的文化交流”,《甘肅民族研究》1991年4期第48-52頁。

(20)“吐蕃‘七賢臣’考論”,《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第40-48頁,第9頁。

(21)“吐蕃在西域的部落及其組織制度”,《甘肅民族研究》1992年第2、3期第76-83頁,第31頁。

(22)“‘節兒’考略”,《民族研究》1992年第6期第99-104頁。

(23)“論藏族婦女的地位”,《西藏研究》1992年第2期第111-122頁。

(24)“新疆藏文簡牘所見吐蕃職官考述”,《西域研究》1992年第4期第63-72頁。

(25)“吐蕃統治西域的各項制度”,《新疆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第78-85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卷”1993年第1期轉載。

(26)“答失蠻其人及其經略吐蕃考實”,《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4期第94-98頁。

(27)“元代吐蕃與周邊地區的關係”,《甘肅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57-65頁。

(28)“‘Stod Hor’考辯”,《中國藏學》1994年第1期第99-105頁。又見《藏學論文選集》(上),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304-315頁。

(29)“‘重修大龍興寺功德記’及其史料價值”,《西藏研究》1994年第3期第76-80頁。

(30)“有關元代烏思藏宣慰司的幾個問題”,《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58-72頁。

(31)“元代吐蕃等路宣慰司史地考證”,《民族研究》1994年第6期第86-94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宋遼金元明清卷”1995年第1期第42-50頁轉載。又見《藏學論文選集》(上),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6年5月第331-349頁。

(32)“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中央機構--總制院與宣政院”,《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第91-100頁。

(33)“關於元代宣政院的幾個問題”,《中國藏學》1995年第2期第69-78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宋遼金元明清卷”1995年第3期第42-56頁轉載。

(34)“元代宣政歷任院使考略”,《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第163-183頁。

(35)“党項名義及族源考證”,《中國藏學》1996年第1期58-66頁;李範文等主編《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第24-34頁。

(36)“論元代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的基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1期第14-21頁。

(37)“吐蕃的起源及其與中原文化的關係”,《甘肅民族研究》1996年第3、4期第42-53頁。

(38)“元代烏思藏十三萬戶新探”,陳慶英主編《藏族歷史宗教研究》(第一集),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45頁。

(39)“薩迦本欽與烏思藏宣慰使關係問題再探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1期第35-45頁。

(40)“元代吐蕃等處宣慰司史地考證”,《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163-183頁。

(41)“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的形成與版本問題”,《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第83-91頁。

(42)“元代西藏地方的基層組織”,《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第19-23頁。

(43)“兩唐書吐蕃傳及其史料價值”,《中國西藏》1998年第3期第63頁。

(44)“元代西藏地方勢力的內部結構”,《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第93-98頁。

(45)“藏族古史傳說與波斯祆教的影響”,《中國藏學》1998年第4期第70-80頁。

(46)“祆、辛(gshen)與sanavee 考釋”,王堯主編《藏學論叢·賢者新宴》,北京出版社 1999年3月版第151-161頁。

(47)“藏史中古部族譜系說略”,王堯主編《藏學論叢·賢者新宴》,北京出版社 1999年3月版第39-52頁。

(48)“吐蕃絲路的貿易問題”,周偉洲等主編《周秦漢唐研究》(2),“國際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 三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第165-176頁。

(49)“‘元史·釋老傳’藏漢譯名證補”,《歐亞學刊》(創刊號)1999年12月版第193-201頁。

(50)“元代西藏地方的止貢之變”,《中國西藏》(英文版)2000年第1期第24頁。

(51)“元代西藏‘止貢之變’及相關問題考釋”,《中國藏學》2000年第3期第38-50頁。

(52)“佛教史觀與西藏古史的再塑造”,王堯主編《賢者新宴》第2期第29-38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53)“《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西藏部分讀後”,《中國西藏》2001年第2期。

(54)“伯戴克教授與他的《中部西藏與蒙古》一書”,《中國西藏》2001年第3期。

(55)“西藏屬於中國的說話不容歪曲”(署名“李雲”),香港《文匯報》2001年6月6 日。

(56)“評伯戴克教授的晚年力作《中部西藏與蒙古》”,《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57)“元朝在西藏地方徵稅考”,《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宋遼金元史》2003年第2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2期論點摘要。

(58)“乾隆皇帝治藏宗教政策的思想基礎”,周偉洲主編《西北民族論叢》(1),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59)“元代西藏地方的政治一統與文化認同”,王堯主編《賢者新宴》第3期第67-76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60)“《通典·吐蕃傳》的史料價值”,《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歷史學》2002年第22期轉載。

(61)《論西藏歷史上一些重大問題》,《思想戰線》200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族問題研究》2002年第6期轉載。

(62)《1980年以來中國政府西藏政策的若干問題》,《亞洲民族論壇》(1),雲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63)《論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若干問題》,拉巴平措、格勒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2年。

(64)《評夏格巴及其“藏區政治史”一書》,拉巴平措、格勒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2年。

(65)《西藏傳統文化的內在魅力與歷史命運》,陳虹、拉巴平措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4年。

(66)《“大西藏”與“西藏獨立”夢想》,陳虹、拉巴平措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4年。

(67)西藏歷史研究的責任與使命問題,載《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年第2期。

(68)“茶馬古道長,藏漢情義深—西藏和內地之間茶馬古道探幽”,載《中國西藏》,2005年第4期。

(69)“西藏參與、認同中國大一統的歷史及其啟示”,《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4期全文轉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學習與研究》2008年第5期,“西藏參與認同中國大一統的歷史及其啟示”。

(70)甥舅關係、貢賜關係、宗藩關係及“供施關係”——歷代中原王朝與西藏地方關係的形態與實質,《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7年第3期。

(71)古代藏族“四氏族”、“六氏族”傳說的形成及其文化內涵問題,《翁獨健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

(72)藏傳佛教活佛管理的歷史定製與制度創新,《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研究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

(73)藏彝走廊——民族研究新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74)吐蕃王朝擴張政策之分析,《中國藏學》2007年第3期。

(75)論吐蕃王朝滅亡的原因,達力扎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創刊號,民族出版社2007年。

(76)民族歷史學研究的一股清風——王明珂《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讀後,周偉洲主編《西北民族論叢》(第6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

(77)和琳駐藏——清朝駐藏大臣的一個典型性分析,《法國漢學》(第12輯),中華書局2007年。

(78)藏史研究巨擘,學術創新楷模——恰白·次旦平措研究員與西藏古代歷史研究,《恰白·次旦平措學術思想研究評論集》,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79)乾隆皇帝處理驅除廓爾喀善後事務的一些基本思想,《中國藏學》2008年第3期。

(80)是“和平”“非暴力”,還是暴力犯罪?——達賴集團與拉薩“3·14”暴力事件的關係,《光明日報》2008年04月2日

(81)“西藏獨立”是達賴集團一直不變的政治綱領,與周源、安才旦、黃維忠、袁祥、邢宇皓合撰《光明日報》2008年4月7日

(82)揭開達賴集團的“和平”外衣,與袁祥、邢宇皓合撰,《光明日報》2008年4月10日。

(83)薩班與涼州會談:不可忘卻的記憶,《人民論壇》2008年第8期

(84)西藏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會科學報》2008年4月24日

(85)揭開達賴集團的“民族”外衣,與邢宇皓、袁祥合撰,《光明日報》2008年4月23日

(86)達賴集團與所謂‘西藏人權’,人民日報2008年4月30日海外版第四版、人民日報2008年5月1日海外版第五版

(87)借宗教之名,行分裂之實,《光明日報》2008年4月29日。

(88)少數民族與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學海》2008年第4期。

(89)藏學研究與中國邊疆學,《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90)藏文史書中的成吉思汗,《紀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誕辰暨藏族歷史文化論集》,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

(91)論吐蕃王朝建立的基礎,《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編委會:《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92)世界視野下的農奴解放運動——中國西藏廢黜封建農奴制與歐美“廢奴”縱橫談,《光明日報》2009年1月24日,《人民日報》2009年1月25日轉載。

(93)封建農奴制下的西藏寺院並非一方淨土,《中國藏學》2009年第1期。

(94)熱振活佛:藏傳佛教愛國高僧之林的一座豐碑,《光明日報》2009年4月3日12版。

(95)藏文史書中的忽必烈皇帝,中國元史研究會編《元史論叢》(第十一輯),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96)民主改革與現狀文化的新生,《紫光閣》2009年第6期。

(97)世界視野下的農奴解放運動,《外交》第92期(英文)

(98)誰是民族關係的破壞者?,《光明日報》2009年8月19日,新華社通稿。

(99)事實勝於雄辯——評達賴集團“中共所謂‘舊西藏是一個封建農奴制’純屬虛構”一文,《光明日報》2010年2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2月22日。

(100)西藏農奴解放與世界文明進步的歷程,《中國西藏》2010年第1期。

(101)《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與松贊乾布的生平事跡,敦煌研究院《敦煌吐蕃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年。

(102)《紅史》及其史料價值,《王堯先生八十秩華誕藏學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

(103)中國古代王朝繼承中的“正統”理念《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2期。

(104)論歷史上的“治藏必先安康”,《藏東論壇》2010年第2期(總第6期)。

(105)党項吐蕃關係雜議,《西夏學》第5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6)唐朝公主出嫁贊普與長安佛教影響吐蕃,《首屆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107)和平解放西藏與中央治藏政策的理論與實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2期。

(108)唐蕃之間的書函往來、對話與溝通,《中國藏學》增刊2011年。

(109)藏傳佛教的入世與出世觀分析——從八思巴與迥丹熱智的對話談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4、譯著

(1)伯戴克著,張雲譯《元代西藏歷史研究》,17.5萬字,雲南人民出版,2002年1月版;2010年10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增訂再版。

(2)《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與西藏歷史的本來面目》(藏譯漢,與人合譯),民族出版社 1996年11月。

(3)[蘇]阿·蓋·沙茲金“關於藏蒙的勸善故事”,《國外藏學研究動態》第4期第87-93頁。

(4)[蘇]德·葉列耶夫“匈奴人、突厥人和土耳其人”,《民族譯叢》1991年第4期第51-54頁。

(5)[蘇]H .阿巴耶夫、H .博爾索霍耶娃“藏醫的基本原理”,《國外藏學研究動態》第5期第90-93頁。

(6)[蘇] H .阿巴耶夫、H .博爾索霍耶娃“談西藏醫學史”,《國外藏學研究動態》第5期第97-99頁。

(7)[意]露絲·費麗貝克“關於甘丹赤巴編年的注釋”,《國外藏學研究動態》第7期第82-86頁。

(8)[意]畢達克“頓楚:薩斯迦主權在康區的出現”,《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第146-150頁。

(9)[美]史伯嶺“旭烈兀與吐蕃”,《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2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35-52頁。

(10)[意] 畢達克“藏文中的元代官方專用語詞”,《民族譯叢》1994年第6期第58-61頁。

(11)[日]宮脅淳子“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時期的蒙藏關係”,《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2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79-88頁。

(12)(前蘇聯)勒·斯·薩維茨基“敦煌藏文早期寫本傳統”,《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3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120-133頁。

(13)(前蘇聯)德·庸東“關於飲酒有害的藏蒙勸世文書”,《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3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229-247頁。

(14)[德國]海爾伽·於伯赫著,《(第吾教法史)法律和政府部分注釋》,《國外藏學研究文集》第15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年5月版第100—116頁。

5、書評及其它著述

(1)《南涼與西秦》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8期第29-30頁。

(2)《唐代蕃將》評介,《民族研究動態》1991年第4期第44-45頁。

(3)山口瑞鳳與《西藏》一書,《民族研究動態》1992年第4期第64頁。

(4)張雲、王維強、周煒、黃維忠《從靈童到領袖-歷代班禪秘傳》,20萬字,海南出版社 1996年9月。

(5)“1996-1997年藏族史研究概況”,《中國民族研究年鑑》(1996-1997),民族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第172-179頁。

(6)“海峽兩岸藏學討論會”綜述,《中國藏學》1999年第4期第145-147頁。

(7)“《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西藏部分讀後”,《中國西藏》2001年第2期。

(8)“伯戴克與他的《中部西藏與蒙古》一書”,《中國西藏》2001年第3期。

(9)“黃顥研究員與藏學研究”,《中國西藏》2005年第2期。

(10)Zhang Yun: Views on “Golden Key: 17-Article Agreenment”, Vol.16 No.6 2005. pp52-53.

(11)“西藏歷史研究百年概述”,《中國民族研究年鑑》(2003年卷),民族出版社 2004年。

(12)參加《現代交叉學科大辭庫》(倪文杰等主編)的編寫, 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

(13)參加《中國皇家文化匯典》(耿劉同等主編)編寫,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4)參加《漢英藏對照常見藏語人名地名詞典》(陳觀勝、安才旦主編),外文出版社2004年。

(15)黨政幹部了解西藏問題的一部好書,《人民日報》2010年9月28日。

(16)簡明扼要 準確權威——《西藏知識問題解答》讀後,《光明日報》2011年3月24日。

三、參加學術會議

1、1995年8月22-26日參加在寧夏銀川舉行的“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党項的名義及族源考證”。

2、1996年8月參加在寧夏銀川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史學術研討會”,提交“民族史學與經世致用”。

3、1998年9月13-16日參加在西安舉行的西北大學與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吐蕃絲路的貿易問題”文。

4、1998年8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元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5、1999年8月16-23日參加在西安舉行的“海峽兩岸藏學研討會”,提交“元代西藏地方的止貢之變及相關問題考釋”一文。

6、1999年9月12-16日參加在浙江象山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邊疆史地學術討論會”,提交“本世紀藏族歷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文。

7、1999年9月16-17日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炎黃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研討會”,提交“元代西藏地方的政治一統與文化認同”一文。

8、2000年6月12-13日參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藏學研究與對外宣傳西藏研討會”,提交“關於做好西藏外宣工作的幾點建議”一文。

9、2001年7月25—28日參加北京藏學討論會,提交“元朝在西藏地方徵稅考”一文。

10、2001年10月28—11月2日參加在昆明舉行的中國中外關係史學術研討會,提交“元朝在西藏置驛考”一文。

11、2001年11月4日—10日參加雲南大學舉辦的“民族學/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民族學與當代民族的歷史命運——以西藏的發展與問題為中心”。

12、2002年1月12日參加北京廣播學院舉辦的“地域文化與跨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西藏傳統文化的內在魅力與歷史命運”。

13、2002年6月13—16日參加雲南大學舉辦“多民族的亞洲:和平、合作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1980年以來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

14、2003年8月參加中央民族大學“慶祝王鍾翰先生九十華誕暨清史、滿族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論歷史上的安藏必先安康”。

15、2002年9月,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辦的“海峽兩岸西藏歷史學術研討會”。

16、2003年11月6—9日參加在四川成都召開的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和中國西南民族學會聯袂主辦的“藏彝走廊歷史文化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古代藏族“六氏族”傳說的形成與民族走廊的古部落”一文。

17、2005年7月26—29日參加雲南大學舉辦的“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再論西藏的行政區劃與‘大西藏’問題”。

18、2005年8月11—17日參加四川大學藏學研究所、美國愛荷華大學州立人類學系舉辦“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動”中美學術合作研討會,提交論文“藏彝走廊與走廊民族的性格分析”

19、2005年8月16—19日參加在寧夏銀川舉辦的“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吐蕃與西夏關係問題再探討”

20、2005年10月14—18日參加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辦的“中國少數民族史第十次學術討論會”,向大會提交並報告“吐蕃王朝的崛起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史上的地位”一文。

21、2006年6月4-5日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成吉思汗與蒙古汗國建立”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藏文史書中的成吉思汗”。

22、2006年8月6—8日參加在雲南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邊疆史地學術研討會”,提交“甥舅關係、貢賜關係、宗藩關係及供施關係——歷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係的形態與實質”一文。

23、2006年8月27—9月2日在德國波恩舉辦的第十一屆國際藏學會(11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Bonn, Germany),提交“吐蕃王朝擴張政策之分析”(Analysis of the expansionist strategy of the Tibetan Empire)一文。

24、2006年9月9—10日參加在西安舉辦的“紀念馬長壽先生誕辰100周年暨中國民族學百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提交“人類來源、藏族族源與吐蕃王族來源的文本分析”一文。

25、2006年9月13—14日在蘭州舉辦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首發式暨敦煌藏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吐蕃王朝滅亡的原因”一文。

26、2006年10月2—4日參加由法國遠東學院北京中心、台北中心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協辦,在台北舉行的“中國歷代邊臣疆吏”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和琳駐藏——清朝駐藏大臣的一個典型性分析”(Helin in Tibet: an Example of Tibet Imperial High Commissioner)一文。

27、2007年6月8-11日,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合作舉辦的“藏傳佛教後弘期上路弘傳歷史藝術文化”專題研討會,提交論文“阿里王系之分析——疑義釋例之一”。

28、2008年7月26-29日甘肅蘭州-張掖,蔡美彪先生八十誕辰元代學術研討會,提交“藏文史書中的忽必烈皇帝”。

29、2008年8月1-5日,甘肅敦煌“敦煌藏學學術研討會”,提交“《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與松贊乾布的生平事跡”一文。

30、2008年9月9-12日參加中國民族史學會、西藏民族學院合辦“全國藏族歷史文化研討會”,陝西鹹陽。

31、2008年10月13-17日參加北京藏學會,提交“唐蕃之間的對話與溝通”一文。

32、2009年7月29-31日“紀念元大都國際學術研討會” ,提交論文“元朝大都梅朵熱瓦(me tog ra ba)今地考”

33、2009年8月24-28日任乃強與康藏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元代康區的“gtso mdo bsam vgrub ”(卓多桑珠)”和“dre mandhala”(哲曼達)今地考”

34、2009年3月18日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紀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西藏寺院民主改革的實施與意義”。

35、2009年9月26日首都藏學界紀念新中國建立60周年學術研討會,作“新中國60年來的藏族歷史研究成就”的發言。

36、2009年10月27-30日長安佛學世紀論壇,西安,提交論文“唐朝公主出嫁贊普與長安佛教影響吐蕃”。

37、2010年6月28-50日,第二屆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會。

38、2010年7月5-10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第二屆海峽兩岸藏學研討會。

39、2010年7月15-1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外背景下的西藏問題”。

40、2010年7月26-27日,西藏自治區博物館基本陳列展陳大綱專家研討會。

41、2010年10月14-16日“邊疆問題暨西南邊疆穩定”學術研討會,河北廊坊。

42、2010年11月14-16日,參加《光明日報》社、安徽大學合辦“走向世界的徽學、敦煌學、藏學”高端論壇。

43、2010年11月23-24日參加首屆中國藏學珠峰論壇,發表藏文史書的敘事傳統:宗教義理、文學故事與歷史紀實。

44、2010年12月16-17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參加第八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忽必烈及其十三世紀的世界學術研討會,提交忽必烈處理西藏佛教政策的分析一文。

四、邊疆歷史學術考察、調研活動

1、1986年7—8月,在甘肅敦煌莫高窟,新疆哈密、高昌古城、木壘、烏魯木齊、吉木薩爾、賽里木、伊犁、查布查爾、阿克蘇、庫爾勒、庫車、拜城、喀什、塔什庫爾乾、紅其拉甫山口等地考察。

2、1995年8月到寧夏考察賀蘭山岩畫、西夏王陵等。

3、1998年到西藏昌都考察卡若遺址、強巴林寺、昌都岩畫,噶瑪縣噶瑪寺、類烏齊卡瑪多塔林,調查類烏齊家庭經濟和一妻多夫制婚姻制度。

4、2001年到昌都地區昌都、類邦達、左貢等地調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旅遊資源。

5、2002年拉薩大、小昭寺、羅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藥王山關帝廟、曲桑寺、帕蚌卡、乃窮寺等,山南澤當鎮、昌珠寺廟、雍布拉康、吐蕃王陵,林芝喇嘛林、須巴古碉樓、苯波日、大柏樹等。

6、2002年11月考察甘肅臨夏、臨洮,甘南拉卜楞寺、蘭州白塔寺,青海塔爾寺等古蹟。

7、2003年拉薩布達拉宮、哲蚌寺、色拉寺、四大密院、木如寺、扎齊寺、曲貢遺址、卓瑪拉康、楚布寺、熱振寺、達隆寺、扎葉巴寺,墨竹工卡吐蕃松贊乾布出生地墨竹宮故址、直貢替寺等,精齊寺(增其寺)、桑日寺,林周甘丹曲郭林、那蘭扎寺,達孜桑昂、蔡公塘等寺,貢噶曲德、熱瓦堆、熱瓦麥,扎囊桑耶寺,扎塘寺、敏竹林寺等,山南傳說中的猴子洞、雍布拉康、熱吳德欽寺、唐波且寺等。

8、3003年11月考察四川阿壩地區汶川、理縣、茂縣營盤山遺址、桃坪羌寨碉樓。

9、2004年拉薩布達拉宮、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協拉康寺、墨竹工卡墨竹宮遺址、甲瑪萬戶遺址等。

10、2005年7月29—8月8日,考察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村寨,大理南詔德化碑、萬人冢、崇聖三塔、元世祖平大理碑,麗江古城、木王府等。

11、2005年8月18—20日,在寧夏考察西夏王陵遺址、賀蘭山古代岩畫、青銅峽108塔等。

12、2005年8月24—9月17日,在西藏拉薩、日喀則、那曲等地考察古代寺院和著名歷史遺蹟。

13、2006年9月15—16日考察青海塔爾寺、日月山、青海湖等地區。

14、2007年8月2—22日考察西藏拉薩、日喀則等地去,參觀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雪城、羅布林卡、西藏自治區博物館、朗仔廈,以及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納塘寺、夏魯寺等。在四川參觀樂山大佛、峨眉山萬年寺等佛教勝跡。

15、2009年9月26-10月10日西藏調研。

16、2010年7月26-8月17日在西藏拉薩、山南乃東、瓊結、桑日、曲松(拉加里)調研;在日喀則地區白朗、江孜(白居寺、紫金寺、乃寧寺)、康馬、亞東(曲米雄谷、古魯、堆納、乃堆拉);拉孜、聶拉木(樟木口岸)等地調研。

五、其他

(一)電視片中接受專訪

1、北京電視台《走進喜馬拉雅》電視片歷史顧問(1997年);

2、中央電視台《三江源》電視片受訪專家(2005年);

3、上海衛視台《唐蕃古道》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4、中央電視台《青藏鐵路》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5、中央電視台《天上西藏》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6、山東衛視台《天路紀行》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7、中央電視台“今日關注”(2008年)

8、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2008年)

9、鳳凰衛視“西藏歷史”(2008年)

10、西藏電視台“跨越”(2009年)

11、西藏電視台採訪“西藏文化”(2011年)

(二)出訪與學術交流:

2006年參加第11屆國際藏學會,波恩,2006年8月27-9月2日(The Eleventh Semina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Germany)

2008年7月8日-22日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成員出訪英國、瑞士。

2009年3月15-29日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團長,率團訪問英國、義大利。

2011年4月5日-10日參加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合作8-15世紀西藏藝術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VIENNA-CTRC Symposium)(擔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代表團團長)

(三)擔任雜誌編委: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輯刊》(南京大學)

《西北民族論叢》(陝西師範大學)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