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張錫瑗1907年生於北京市房山區(原河北省房山縣,1960年歸入北京市管轄)良鄉鎮,父親張鏡海是鐵路職員,曾任良鄉火車站站長。
李大釗、趙世炎
1925年張錫瑗來到北京,認識了李大釗、趙世炎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當時的北京,因為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傾向國民革命,直系吳佩孚的勢力已被肅清,馮玉祥又邀請孫中山北上,所以政治環境比較寬鬆。當時國共合作已經實現,共產黨在北京可以以國民黨的名義活動,處於半公開狀態,因此北方的革命運動也迅猛開展起來。為配合孫中山北上,中國共產黨發起了國民會議運動。來到北京的張錫瑗,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國民會議促成會的召開,從事各種革命活動並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
張錫瑗和鄧小平
1925年下半年,張錫瑗由中共北方黨組織選派,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這裡,張錫瑗和鄧小平相識。
那時,鄧小平22歲,張錫瑗20歲,她活潑、爽快、性情溫和,對人很好,長相則是“少有的漂亮”。
鄧小平和張錫瑗在中山大學只是同學、同志、戰友,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沒有發展到戀人的程度。
中山大學的學制是兩年,但鄧小平學習不到一年,就因革命形勢的需要提前回國了。
1927年7月初,鄧小平來到武漢,在中共中央任秘書工作,負責中央檔案、交通、機要的記錄等。為適應工作的需要,他改名鄧小平。
發動反革命政變
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這就是著名的“八七”會議,鄧小平作為中央秘書,參加了這次對中國革命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
“八七”會議不久,鄧小平在武漢意外地遇見了張錫瑗。
張錫瑗於1927年秋經蒙古回國。回國後她參加領導了保定的鐵路工人罷工運動,這次罷工的籌劃領導工作,自始至終是在張家進行的,因此連張錫瑗當時只有8歲的小弟弟都印象很深。此次罷工後,張錫瑗到了武漢,在武漢中央秘書處工作,老同學相遇,既驚且喜,
並肩戰鬥在一起
他們這回真是並肩戰鬥在一起了。
不久,中共中央遷往上海,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張錫瑗也到了上海,而且就在鄧小平下屬的秘書處里工作。
他們相愛了
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情趣和緣分,他們相愛了。
1928年剛過年不久,鄧小平和張錫瑗結婚,鄧小平不到24歲,張錫瑗不到22歲。
為了慶祝這對年輕的革命者喜結良緣,中央的同志們特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個叫聚豐園的四川館子裡辦了酒席。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王若飛等都參加了,共有30多人。
據當時曾去吃喜酒的鄭超麟老人回憶:“因為上海比較松(1928年10月以前),所以可以辦酒席,還有幾個在中央工作的同志也是這樣辦喜酒結的婚。”鄭超麟已經91歲了,可他還記得清清楚楚:“張錫瑗長得很漂亮,個子不高,是保定第二女子師範的學生,和李培之(王若飛的夫人)一道鬧過學潮,在武漢也做過秘密工作。張錫瑗的朋友很多,當時也有其他的人追求她,可她和鄧小平結了婚,後來我住在一個叫王少興的人家裡,鄧小平在西北軍里認識王,他和張錫瑗常到王少興那裡,因此我常見到他們。”大半年時間,鄧小平夫妻和周恩來夫妻同住公共租界的一幢小樓,周恩來和鄧穎超住樓上,鄧小平和張錫瑗住樓下,霍步青和朱月倩夫婦在中央軍委機關工作,這三對夫妻編在一個黨小組,同過組織生活,一周一次,但為了安全,地點是經常變換的,那時6個人的平均年齡也就是20剛出頭,是個年輕又堅強的戰鬥集體。
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戰鬥在龍潭虎穴,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為了革命大業,鄧小平和張錫瑗這對年輕夫婦,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鄧小平回憶說:“我們在上海做秘密工作,非常艱苦,那是吊起腦袋在幹革命,我們沒照過相,連電影院也沒去過。我在軍隊那么多年沒有負過傷,地下工作沒有被捕過,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但危險經過好幾次,最大的危險有兩次。
“一次是何家興叛變,出賣了羅亦農。我去和羅亦農接頭,辦完事,我剛從後門出去,前門巡捕就進來了,羅亦農被捕。我出後門看見前門一個扮成擦鞋子的特科人員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後來羅亦農被槍殺了。
“還有一次,我同周總理、鄧大姐、張錫瑗住在一所房子裡。巡捕發現了我們住在什麼地方,要來搜查,我們特科的工作人員通知了周恩來,當時在家的同志就趕緊搬了。但我當時不在,沒有接到通知,不曉得。裡面巡捕正在搜查,我去敲門,幸好我們特科有個內線在裡邊,答應了一聲要來開門,我一聽聲音不對,趕快就走,沒有出事,以後半年時間,我們連那個弄堂都不敢走。”
1929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派鄧小平去廣西,以中央代表的身份,領導廣西黨的工作和組織武裝起義。鄧小平告別愛妻,踏上去廣西的征途。
1929年至1930年,鄧小平、張雲逸、俞作豫、李明瑞等發動百色、龍州起義,創立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病逝
鄧小平奉命回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這時張錫瑗正住在上海寶隆醫院,準備分娩,鄧小平離滬前,她已懷孕,鄧小平匯報完工作,急忙趕到醫院,夫妻久別重逢,雖感欣喜,但卻難產,後來,孩子雖生下來了,但張錫瑗卻得了產褥熱,鄧小平焦急地陪伴著妻子,但非常不幸,幾天后,張錫瑗就去世了,年僅24歲。剛生下不久的孩子也隨之夭亡。他顧不得埋葬妻子,便奉命匆匆趕回廣西,經過香港,遇到中央特科工作人員李強,鄧小平委託他代為埋葬妻子。
1930年春,李強回到上海,奉中央軍委之命,負責安葬張錫瑗。
李強回憶說:“我們把張錫瑗埋葬在上海江灣公墓,墓碑上寫的是張周氏,立碑人也是用的假名,這是地下工作的需要。給張錫瑗送葬的,有鄧穎超同志和她的媽媽,還有張錫瑗的妹妹張曉梅。”
紀念
1949年上海解放後,一進城鄧小平就去尋找張錫瑗的墳墓。因為戰亂,日本人又在公墓那裡動土修機場,公墓已面目全非。在李強的幫助下,才找到墓地。鄧小平把她的遺骨重新放置在一個小棺木中,並於1969年,安葬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她的墓碑上鐫刻著“張錫瑗烈士之墓”,鑲嵌著她惟一一張保存下來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