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翰

張邦翰

雲南鎮雄人,著名的建築大師,政治家。私立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主要創辦人之一,教授。

簡歷

張邦翰1887年出生,字西林。雲南鎮雄人,著名的建築大師,政治家。私立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主要創辦人之一,教授。

經歷

1905年入省城高等學堂,肄業後被選送越南南巴維學堂。1906年4月在河內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奔走於南洋群島及香港、澳門間。曾先後主編新加坡《中興報》與香港《中國報》,宣揚革命,與保皇黨報刊論戰激烈。參加1907年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及1908年河口起義,失敗後復與胡漢民在越南河內收容同志。1909年由孫中山派赴法國巴黎,繼至比利時布魯塞爾,學習套用科學。1911年冬,奉孫中山命回滇,任雲南軍政府外交司長。就任數月,再次赴歐續學,在比利時獲電化工程師證書。1920年返滇,歷任耀龍電燈廠工程師、無線電報局局長、航空學校教官、私立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理工教授。

主要貢獻

雲南大學會澤院,蔣介石夫婦1935年曾在此樓2樓住過12天。現為校行政辦公樓。雲南大學會澤院,蔣介石夫婦1935年曾在此樓2樓住過12天。現為校行政辦公樓。

主持設計了東陸大學最為著名的建築會澤院,建成於1923年。1920年東陸大學開始籌建,董澤即受託與時任教育司司長的王九齡領籌,首設籌備處於翠湖“水月軒”,董澤任處長,籌備員肖揚勛、張邦翰、童振藻柏西文楊克嶸等24人中,多數為海外留學歸來的學子。他們都血氣方剛、學有所成,勘擎興國育材奔大任。董澤知人善任,籌辦同仁精誠團結,諧合無間。董澤主校私立東陸大學八年(1923-1930年)期間,員、務幾經變動,唯張邦翰幾乎一直堅持駐校,教學長達七年(1922-1928年)與董澤同進退、共錦籌,積極諧合董澤東陸治教、澄江(撫仙)暨江川(星雲)辦農(農場)、西山太華華亭植林(辦林場)、乃至協助董澤首勘滇緬公路路基等。董、張七年共事,同舟共濟、同標共趨,先同儕而後摯友知交,於敬業中建立了真誠而深厚的兄弟情誼

1927年蔣介石南京政府成立後,率先往見蔣介石,鏇被命回滇整頓黨務,進行清黨。1928年1月,任雲南省府委員兼外交部特派交涉員,後曾兼建設廳長、民政廳長。抗日戰爭時,復兼任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昆明辦事處長、雲南省驛運處長。抗戰勝利後,任立法委員。在國民黨內,曾任雲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代理主任委員,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7年由前立法院解職回滇。

晚年

1949年8月離昆經香港去巴黎探視其在法國留學的子女,然後轉赴美國,定居於長子張家恭處。1958年10月15日,張邦翰於美國舊金山病逝,終年73歲。

後人關懷雲大

張家恭先生曾秉承父親遺願,多方關注其父張邦翰與董澤等“篳路籃縷”、“同標共趨”,共同創辦和發展的東陸大學———今日的雲南大學。張家恭先生和夫人、孫中山先生嫡孫孫穗華非常關心雲南大學,2001年10月孫穗華和張家恭先生回國參加辛亥革命90周年紀念活動,因為對家鄉教育的關懷,特別抽時間一起訪問了雲南大學,在了解了雲南大學的資金困難後,他們立即確定捐資220萬美元建蓋雲大管理科學大樓及資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與雲南大學商旅學院的合作,以此支持雲大MBA教育項目的發展。

張家恭2003年被雲南大學聘為董事會副董事長。
2006年,他們又決定從張家恭和孫穗華家庭基金會中捐資為雲南大學新校區洋浦校區建設一座高質量上檔次的教學樓——中山邦翰樓,中山邦翰樓總體投資2209.05萬元,在總投資中張家恭和孫穗華捐資120萬美元,大樓自2005年8月動工興建,建築面積達18479.7平方米,每個房間均能實現多媒體教學、教學科研監控、同步傳輸、遠程教學及有線、無線上網功能。中山邦翰樓以孫中山先生和雲南大學創始人之一張邦翰先生的名字命名。2006年,孫穗華在雲南大學中山邦翰樓竣工典禮暨揭牌儀式上,勉勵學生們秉承“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雲大精神,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終與時俱進的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