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金閶出現的又一位高道是張資理。 張資理,字一枝,號友桐,吳邑篁村人。據《道外藏書》記載,張資理出生於書香門第,祖輩都熟讀儒家書,奉科舉之路。到了張資理父親一輩,家道中落。張資理從小聰敏,博聞強識,並對道教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十一歲的時候就在朝真觀出家,拜當時蘇州頗有名氣的沈堅蒼法師為師,學習道教經懺法事。出家為道士的張資理,很快就因為他的嗜學不倦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又因為出生於儒學世家,從小打下了讀書寫字的基礎,進入朝真觀後,張資理並不僅僅滿足於學習經懺法事,他還從自身的長處出發,熟讀道教經典《道德經》,理解太上精旨。對於蘇州地區流傳的符�秘典,張資理也是孜孜以求,但凡能接觸到的,他都極力要求自己掌握貫通。由於熟讀道教經典,又擅長符�法術,張資理的名聲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蘇州本地的香客信眾慢慢的都知道,朝真觀有個張資理道長,道學深邃,道法高深,舉行齋醮法事,祈禳歷來靈驗。這名聲很快傳出蘇州,並傳到了雍正皇帝的耳中。 雍正十二年(1734),清世宗欽點張資理進京,入住正大光明殿,並拜早張資理幾年進京的蘇州另一名高道惠澹峰為師,一邊擔任御前值季法官,一邊學習雷法符�。御前值季法官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每逢乾旱或雨澇的時候,根據皇帝的意思舉行法事活動,祈求天下雨或晴朗。張資理作為御前值季法官以後,每遇雨�祈禱,舉行法事每每有應,並深合皇上的旨意,因此經常受到皇帝的賞賜。張資理任職十六年,於乾隆十四年(1749)回到蘇州。張資理到蘇州後不久,又奉婁近垣真人命,前往江西龍虎山上清宮領迎華院事,當時的五十七代天師張存義看重張資理的道學與人品,專門授以五雷正法。清朝時期,江西龍虎山由清政府冊封,統管天下道教事務,而婁近垣更是清代著名的道士,現在蘇州在進行齋醮法事時所用的科儀很多都出自他的整理。丙申年,也就是1776年,張資理請假由龍虎山回到蘇州,並於丁酉年七月,在蘇州郡紳士的公請下,任元妙觀方丈。張資理任玄妙觀方丈後,多次舉行齋醮法事而有靈驗。其中,戊戌夏,蘇州大旱,張資理奉各憲命協調李宣仁李殿揚祈雨有驗,己巳歲,蘇州又遭遇亢旱,大中臣閔公敦請設壇祈雨,張資理為主壇,也祈雨有驗,解了蘇州百姓的燃眉之急。1780年春天,乾隆皇帝南巡來到蘇州,並專門到玄妙觀燒香,張資理率同道眾迎駕,對於乾隆提出的問題,張資理一一奏對,深得乾隆賞識,特命賞賜白金五百兩。要知道,自乾隆起,清統治者在坐穩了江山以後,因為本身不信仰道教,就對道教採取了很多的抑制政策,包括取消天師的特權等。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乾隆皇帝賞賜張資理就顯得尤為難得。張資理不僅道術精湛,為人治病祛邪的事跡數不勝數,而且他深諳道教淡然寡慾的人生態度,從不受人錢財,平時惟焚香靜坐,修養生息,空餘時喜歡寫寫漢隸。他寫的字蒼勁入妙,被很多人視為珍寶,許多人都以擁有一幅張資理的字自豪。張資理還善於音律,善於吟詠。 1786年,張資理在蘇州羽化,享年七十五歲。 |
相關詞條
-
張資平
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我國紅極一時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眾多的讀者。他是“創造社”中最多產的一位作家。
張資平 生平 -
《張資平小說選》
張資平(1893——1959)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我國紅極一時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眾多的讀者。他是“創造社”中最多產的一位作家。
張資平個人簡介: 我初讀張資平的作品是中學時代 逐步了解張資平 參與張資平研究 -
張資平小說選
張資平(1893——1959)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我國紅極一時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眾多的讀者。他是“創造社”中最多產的一位作家。
張資平個人簡介: 我初讀張資平的作品是中學時代 逐步了解張資平 參與張資平研究 -
張理(宋朝)
其著作有《易象圖說》三卷,《大易象數鉤深圖》三卷,“後至元二十四年,貢師泰序其書傳世”。 《大易象數鉤深圖》 《易象鉤深圖》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張資平小說選(上下)
張資平是梅州市梅縣區人,他的文學生涯是在日本讀書時開始的。 張資平所寫的都是戀愛小說,他的二十幾部中長篇小說,都是描寫戀愛的作品。 張資平是著名的作家,...
作者介紹 -
張氏百忍堂
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 -
孫資
孫資(?—251年),字彥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臣。 孫資三歲喪雙親,由兄嫂撫養成人。長大後入太學,為同郡重臣王允賞識,薦為縣令。...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家族成員 藝術形象 -
任理
任理, 任理,1959年6月生於北京,工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情況 主要研究領域與項目 主要科研成果學術論文與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