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華坤(1901~1939),男,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葉劉湖村人,抗日英雄。
英雄事跡
民國8 年(1919 年)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開始從事反帝反封建鬥爭。
民國9 年考入南京建鄴大學附屬中學。
民國10 年2 月,轉蕪湖育材中學讀書。
民國11 年初,與朱務平、徐風笑、劉之武等一起,創建了進步青年組織“群化團”。
民國12 年,在蕪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育才中學團小組組長。
民國13 年5 月11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蕪湖地方執行委員會改選,張華坤當選為執行委員,負責組織工作,7 月,任團蕪湖地方執行委員會代理書記。暑假期間張華坤回到家鄉,與朱務平、趙西凡、劉之武等共同創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渙支部和中國國民黨臨渙區黨部,還協助朱務平、江常師組建了中國國民黨宿縣區黨部。團臨渙支部成立以後,根據中共中央和團中央的有關決議,以及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組建農民協會的計畫,決定動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國民黨員和群化團成員,利用國民黨臨渙區黨部的名義,在普遍建立鄉村農民協會的基礎上,成立臨渙區農民協會。這是安徽省建立最早的區農會。
民國14 年張華坤在臨渙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臨渙支部創始人之一。
民國15年秋,他與謝簫九、王興基、盧化民等一起,先後創建了中共童韓支部和共青團童韓特別支部,任童韓黨支部幹事會幹事。
民國16 年3 月,在中共童韓支部的領導下,又先後組建了童韓農民協會和婦女協會。
民國19年6月,中共江蘇省委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決議,派省委書記李碩勛到徐海蚌地區,負責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和領導武裝暴動。張華坤分工組建葉劉湖地區的農民武裝。7 月8 日,百善和臨渙的農民武裝會師於葉劉湖。李碩勛在張華坤家主持召開兩區負責人會議,決定集中新建的紅一團全部兵力攻取百善集,然後再乘勝奪取臨渙集。勝利後,將撤往津浦路東,與紅十五軍第一、二師和紅十四軍會合,在洪澤湖周圍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是天上午,國民黨宿縣警備隊和百善、臨渙等團防局的武裝即包圍了葉劉湖。為了避免被消滅的危險,李碩勛決定乘夜幕突圍。因暴動武裝缺乏訓練,突圍時被打散。暴動失敗後,中共百善和臨渙兩個區委未能恢復組建起來。張華坤從此失掉與黨組織的聯繫。
烈士犧牲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聯絡一批與黨組織失掉聯繫的共產黨員,組建抗日救亡社和游擊隊。民國18年在與侵華日軍的作戰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