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艷霞父親張萬福(藝名小松樹) ,工河北梆子刀馬旦,功藝不凡。受父親影響艷霞至17歲藝術接近成熟,活動在濟南、聊城、德州以及北京、天津、滄州等大中城市。經常演出的劇目有《王寶釧》《蝴蝶杯》《秦香蓮》《打金枝》等。“七七”事變前,她曾在濟南大觀園小明路及南罡子小玉路等劇院演唱,唱腔高亢響亮,很快就名聲大噪,紅極一時。曾與東方亮、夏秋霞等女名伶合演,並與夏秋霞結為金蘭姐妹。不久秋霞累死舞台,艷霞繼承秋霞戲裝遺物,繼續舞台生涯,輾轉隱忍,飽嘗酸辛,直至濟南解放。
歷史經濟
1958年,京梆劇種分建,陽穀梆子劇團由張艷霞領隊,成員僅有12人,人多諷為“耍猴班”。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她將自己的工資無償投入劇團建設,邊演出,邊培訓學員,湧現出王玉華、孟香華、張麗華、劉耀華等一批有名的號稱“十二華”的演員,人稱“陽穀十二華”劇團。1961年張艷霞發表了《我是怎樣培養十二華的》文章,報紙還刊載了《介紹白手起家、勤儉建團的陽穀縣河北梆子劇團》的報導。在張艷霞帶領下,陽穀梆子劇團一直被譽為山東和聊城地區上山下鄉、送戲上門的莊戶劇團典範,有很高聲譽。 後又獲得華東優秀教師獎。“文化大革命”中張艷霞遭受折磨,入獄達9個月。1982年《人民戲劇》第5期刊登了《陽穀梆子劇團上山下鄉》的報導,介紹了她的事跡。1982年1月14日病逝於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