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1日 張聞天逝世 |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張聞天同志,因受林彪、“四人幫”的迫害,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在江蘇無錫含冤逝世,終年七十六歲。 張聞天同志是上海南匯縣人。早在“五四”運動時期,他就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強烈反抗舊社會的一切舊制度、舊道德、舊思想。他和沈澤民同志等一起參加了當時“五四”運動中進步青年的組織“少年中國學會”,發表了不少創作和翻譯作品。張聞天同志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熱情戰士。 一九二五年“五卅”運動之前,張聞天同志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蘇州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後來被黨派往蘇聯學習,一九三○年底,從蘇聯回國,一九三一年任黨中央宣傳部長,同年六月成立臨時中央局,張聞天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務委員。一九三三年初進入中央蘇區工作。在一九三四年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同年的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一九三四年十月參加長征。 一九三五年一月,在我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張聞天同志根據中國革命實踐的檢驗和自己的親身體會,決然摒棄了王明的“左傾”路線,站到了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的一邊,擁戴毛澤東同志對全黨和全軍的領導,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意見,作了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起草了會議的決議,並在這次會議上被選為黨中央總書記。他參加了六屆六中全會,並在全會作了組織報告。在一個較長時間,他兼任黨中央宣傳部長、西北工作委員會主任、《解放》周刊主要負責人、《共產黨人》編輯和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學院院長,為黨做了大量有益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他是我黨歷史上在理論宣傳和幹部教育工作中成績卓著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張聞天同志主動要求到東北做地方工作,先後擔任牡丹江地區中共中央東北局代表、合江省委書記、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東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遼東省委書記等職務,為東北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全國解放後,張聞天同志轉到外交戰線工作,先後擔任駐蘇聯大使和外交部第一副部長。他堅定地執行了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制定的外交路線和方針政策,協助周恩來同志作了大量工作,有著顯著的成就。在一九五六年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上,張聞天同志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他還是第一、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一、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一九五九年以後,張聞天同志從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的研究,寫了不少論著,提出不少好的意見。即使在林彪、“四人幫”橫行期間,他已完全失去自由,但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不顧衰弱的身體和嚴重眼疾,寫了批駁林彪、“四人幫”謬論的文章。在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下,他始終堅持原則,照顧大局,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
相關詞條
-
張聞天
張聞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市)人,原名應皋(也作蔭皋),曾化名洛甫,字聞天。張聞天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
人物生活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 人物評價 浦東故居 -
張聞天生平史跡陳列室
張聞天故居始建於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農村特色的一正兩廂房磚木結構的民宅,坐北朝南, 建築面積共495平方米,占地面積686平方米。2002年6月2...
簡介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 張聞天 相臨景點 -
張聞天故居
張聞天故居,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始建於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農村特色的一正兩廂房磚木結構的民宅,坐北朝南,建築面積共495平方米,占地面積686平方...
故居簡介 所處位置 人物史料 -
張聞天圖冊
版次: 裝幀: 開本:
-
劉英自述:張聞天夫人口述歷史
20世紀中國傑出女性、中國共產黨歷史見證人劉英關於自己非凡一生及其戰友的回憶。均出自本人口述。全書共分兩大部分:一、“自述”。以1997年黨史版《我與聞...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 後記 序言 名人推薦 -
劉英[張聞天夫人]
劉英(1905—2002),女,原名鄭傑,張聞天同志夫人,湖南長沙人。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她還曾擔任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
人物簡介 主要經歷 -
劉英[全國政協常委、張聞天同志夫人]
劉英(1905—2002)女,原名鄭傑,張聞天同志夫人,湖南長沙人。劉英,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劉英同志是原中央紀委委員...
人物生平 人物逝世 -
洛甫
洛甫洛甫洛甫——張聞天同志長期使用的化名。張聞天(1900-1976...委員會主席。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張聞天為會議起草決議。這次會議,毛澤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接著,張聞天被推舉為黨內...
洛甫 鶴鳴於九皋 聲聞於天 熱血五四青年,東渡日本求學 探求中的曲折,革命路的發端 -
文藝理論家周揚逝世
新中國成立後,周揚一直是黨在文化宣傳方面的領導人之一。 從1961年開始,他組織領導了全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1200餘種)的編寫工作。 在他身上幾乎濃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