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自述:張聞天夫人口述歷史

劉英自述:張聞天夫人口述歷史

20世紀中國傑出女性、中國共產黨歷史見證人劉英關於自己非凡一生及其戰友的回憶。均出自本人口述。全書共分兩大部分:一、“自述”。以1997年黨史版《我與聞天命運與共的歷程》為基本內容整理。二、“補篇”。匯集劉英生前對戰友的回憶(均經組織審查在有關雜誌發表)。隨文配附大量珍貴照片(劉英孫女張東燕提供)。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劉英自述:張聞天夫人口述歷史》語言生動,內容權威,融思想性、史料性於一體,堪稱“口述歷史”之精品,對於了解和研究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劉英,女,1905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原名鄭傑,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的夫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婦女部部長,少共福建省委書記,少共中央局宣傳部、組織部部長。1934年參加紅軍長征,曾任第三梯隊政治部主任、中央隊秘書長。1935年後,曾任少共中央局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秘書處處長,中共合江省委、遼東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參贊,外交部部長助理、部黨組成員。1959年“反右傾”運動中,受張聞天的牽連,被錯誤地撤銷黨內外職務。“文化大革命”中,和張聞天同遭迫害,被“監護”和流放達十年之久,但她始終沒有動搖對黨和共產主義的信念。1978年後,先後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常委,中央紀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十四、十五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特邀代表。1991年離休。2002年8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圖書目錄

序言
自述
一、決不認命
二、把一切獻給黨
三、留學莫斯科
四、瑞金一年
五、長征:難忘的三百六十九天
六、成家
七、從瓦窯堡會議到“七七”事變
八、延安生活回憶
九、在東北: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
十、在駐蘇使館
十一、廬山會議以後
十二、“文革”磨難
十三、黨的溫暖
附編
黨內楷模 女中英豪--我所知道的帥孟奇大姐
憶耀邦同志
我所知道的陳雲
一個博學而又謙康的人--憶喬本同志
患難之交情最真--憶尚昆同志
我與李立三相識
對潘漢年同志的片斷回憶
談艾思奇同志和《大眾哲學》
七大何以推遲多年才召開
後記

後記

今年10月14日是奶奶誕辰一百周年的日子。奶奶曾以堅定的意志、敏捷的思維和健康的身體使所有見過她的人都覺得驚訝和敬佩。我們毫不懷疑她會成為一個世紀老人。然而,天不遂人願,2002年8月26日,97歲的奶奶走完了她波瀾壯闊的一生,在北京醫院安然去世。
奶奶從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跟隨黨走過了77年,她把自己一生與黨緊密聯繫在一起,品嘗了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喜悅,也經歷了大革命失敗的慘痛、紅軍長征的艱辛、廬山會議、“文化大革命”的苦難。在奶奶彌留之際,江澤民總書記來到病床邊,看著奶奶連聲讚嘆:黨性堅強!黨性堅強!
奶奶晚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回憶黨的歷史。由於她獨特的身份和驚人的記憶力,被稱為黨史的“活辭典”。她希望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後人,同時為黨史研究提供參考。《劉英自述》就是她對自己的生活道路和革命經歷的詳細的回憶。為確保回憶的真實性,她對每一個篇章都仔細斟酌和修改,不少重大事件都讓整理的同志核查了檔案。
我兩歲半來到奶奶身邊,伴隨奶奶的革命經歷成長,我對奶奶的崇敬和愛也與日俱增。我曾經問過奶奶,是什麼使你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之後健康地活到了九十幾歲高齡?奶奶說是信念!細細解讀奶奶非凡的一生,我想,在信念之外,還有堅強、豁達和仁愛。願廣大讀者通過《劉英自述》了解奶奶,了解老一輩對黨的無限忠貞,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不懈追求和無私奉獻。
九十歲高齡的鄧力群爺爺為本書作序,蕭揚、朱佳木、程中原、夏杏珍等同志整理了奶奶的自述,人民出版社李春林同志以及奶奶的秘書肖宏同志為整理、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勞動,使得本書能夠在紀念奶奶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出版,對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謝。
張東燕
2005年7月9日

序言

2005年10月14日是劉英大姐一百周年誕辰。《劉英自述》在這時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對劉英大姐的一個很好的紀念。 張聞天同志是我的老師,劉英同志是我的師娘。他倆是在我們黨內受到大家尊敬的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 張聞天同志犯過大錯誤,也做過大貢獻。在遵義會議上,他從教條宗派中分離出來,轉過來擁護毛主席的路線、政策。大家推選他當了黨中央總書記。從此,他同毛主席配合合作,領導長征取得了勝利,實現了從內戰到抗戰的轉變,促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我們的黨和軍隊也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起來。 張聞天同志一生坎坷,長時間處在逆境之中。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劉英大姐和張聞天同志相親相愛,感情始終不變,令人非常欽佩。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在瓦窯堡,劉英和張聞天結婚。這個時候的張聞天是我們黨的總書記。按時下一些人的說法,是共產黨裡面最大的官了。我聽說,毛主席常常在大家面前開劉英的玩笑,說這是我們的娘娘啊!在這種情況下,劉英大姐沒有得意洋洋,照樣上她的班,做她承擔的一份工作。與人相處還是那么平易近人。 黨的七大以後,張聞天同志繼續被選為政治局委員。可是實際分工,只負責一個政治材料室。這是中央各部門中最小的一個單位,只有四五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劉英大姐並不因為張聞天負的責任很小,管的人很少,而感覺到自己臉面無光。她與人接觸、交談,依然落落大方。記得那時他們住在棗園,在窯洞前種了兩小畦草莓,空閒下來,兩人還下下圍棋。可說是安之若素,怡然自得。 丈夫做大官的時候,不得意忘形;官做小的時候,也不失意喪形。能做到這樣,確實很難得。這點,給黨內同志們的印象很好。大家感覺到劉英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姐。 “八一五”日本投降以後,張聞天同志赴東北。他是東北局委員和合江省委書記。領導剿匪,發動民眾,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領導土地改革運動的穩健。當時東北和全國許多地方都犯了“左”的錯誤。所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在東北是搞“掃堂子”,侵犯中農,侵犯工商業。只有張聞天領導的合江省,頂住了“掃堂子”風,沒有侵犯中農,也沒有侵犯工商業。農村也沒有宣傳和實行“貧僱農打天下、坐天下”。合江省創造性地執行了中央的政治路線,在東北以至全國非常突出。這個時候劉英大姐同張聞天一起做工作,一起到農民中間去訪貧問苦、調查研究,一起在農村參加民眾鬥爭,一起進行各項政策的調整。工作很有成效,生活非常充實。回顧在東北這一段,劉英大姐說是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 後來,張聞天到東北局當副秘書長兼組織部長。劉英大姐是哈爾濱市委的組織部長。她確實是做到了公私分明。不僅僅個人不占一點公家的便宜,就是在工作上,也不利用夫妻關係圖一點方便。沒有因為一個是東北局的組織部長,一個是哈爾濱市委的組織部長,而違反黨內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紀律。有些事情走不通了,沒有說我這個市委組織部長,可以找我的丈夫,東北局的組織部長,幫忙解決。沒有那種事情,從來不搞那一套。 在這一段,還應該提到的是,陳雲、張聞天他們初到東北,就客觀地分析了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和東北的情況,提出了東北工作的正確方針,得到毛主席和少奇同志的贊同。後來,因為貫徹了這個正確的方針,使得整個東北能夠在全國首先解放。在這方面,張聞天確實是立了大功的。劉英大姐參與了東北工作方針問題的爭論,深知事情的經過,可是她並沒有夫貴妻榮那一類想法。丈夫立了那么大的功,我就應該分享果實。她沒有那種想法,也沒有那種做法。 上世紀50年代初,張聞天同志接替王稼祥同志當駐蘇大使。1954年回國後當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進行大國外交,從事國際活動。在有些人看來,真是風光一時啊。在這個時期,劉英大姐先後擔任參贊、使館特委書記和外交部部長助理,協助張聞天工作,各方面關係處理得非常好,該劉英出場時就有劉英,不該出場時就沒有劉英,非常得體。 1959年廬山會議,張聞天同志受到打擊,一下跌落到最大的逆境之中。不是一般的受批評、受壓制,是因為意見正確而受批評、受壓制;而且不只是受批評、受壓制,是罷了官,撤了職。這是多么大的冤枉!這時張聞天什麼工作都沒有了,只能到經濟研究所當一個掛名的“特約研究員”。劉英大姐也受到牽連,離開外交部,在近代史研究所掛個名領工資。在這種情況下,劉英大姐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垂頭喪氣,照樣到近代史研究所上班,仍然同張聞天相親相愛,支持張聞天迅速進入經濟科學研究的領域。 1962年春夏之交,劉英大姐陪張聞天同志到江蘇、上海、浙江、湖南三省一市進行社會調查,前後有兩個多月。調查後張聞天同志向中央寫了很有創見的發展集市貿易的意見書。這同劉英大姐的關心、支持是分不開的。 特別令人敬佩的是在“文革”中間,張聞天和劉英被流放到廣東肇慶。那時的處境非常孤獨,實際上同外界隔離了。朋友不能見,親戚也不能見。連自己的名字“張聞天”三個字都不能用。派到身邊的警衛,名義上是保護,實際上是監視。只有他們夫婦倆,朝夕相處,互相安慰。在這樣的困境中,買菜、燒飯、洗衣服等家務事,都由劉英大姐來做,讓張聞天仍然能夠專心致志地看書學習,研究學問,思考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問題。劉英大姐真是忠實的伴侶。她不僅同張聞天交談和討論問題,在張聞天同志寫文章的時候,她還在外面“放哨”,讓他安心秘密寫作,不讓監視的人發現。這時,張聞天的視力校正後才達到零點二,但仍夜以繼日,毫不懈怠,寫下許多文章,達到了他一輩子政治上、理論上的最高水平。如果沒有劉英大姐的扶持、照料,張聞天進行科學探索不知會遇到多少困難,高水平的理論著作也難以產生。 1975年,在毛主席、周總理支持下,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張聞天得到毛主席批准移居江蘇無錫。這時環境、待遇都有改善。可是,張聞天同志年紀大了,身體差了。他雖然還堅持做調查研究,但他的病接連發作,使他的研究工作難以繼續。他自知不久於人世,把劉英叫到床前,對劉英說,我們兩人還有三四萬元錢積蓄,死後全部交給黨。劉英大姐說好。可是張聞天還要劉英寫下來,簽上兩個人的名字。劉英大姐強忍著眼淚說,你還信不過我嗎!她不是不願意簽字,是捨不得張聞天離開人世,不忍心張聞天感覺到就要離開人世。後來,她還是遂了張聞天的心愿,寫了字據,兩人都簽了名。什麼叫無私奉獻?什麼叫把一切獻給黨?劉英大姐和張聞天同志做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張聞天同志去世以後,作為張聞天的妻子和戰友,最使我們感佩的是,劉英大姐把張聞天同志晚年在流放生活中寫成的文稿,收藏整理,帶到北京,找到了他最信任的戰友王震同志,把這些著作交給王震同志,說出版張聞天的遺著是她唯一的願望。 在1985年8月30日張聞天八十五歲誕辰的時候,經中央批准,《張聞天選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時,劉英大姐應約口述,經整理髮表了《身處逆境的歲月》一文,記述從1959年廬山會議張聞天受打擊,到“文化大革命”遭迫害,直到1976年7月1日含冤去世,十七年間,她同張聞天相濡以沫、自強不息的生活經歷;記述張聞天無私無畏堅持真理,竭忠盡智撰寫理論文章,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程。 此後,為了給撰寫《張聞天傳》提供史料,劉英大姐同傳記作者詳談了她親身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在長征勝利五十周年的時候,整理髮表了《難忘的三百六十九天》。把她參加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經歷和見聞,特別是遵義會議前後的變化,毛主席軍事領導確立的過程,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毛主席、張聞天、周恩來等對張國燾的爭取和鬥爭等情況,如實地記錄了下來。在建黨七十周年的時候,又整理髮表了《在大變動的年代裡》,記敘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至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近兩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著重講述張聞天同毛澤東配合合作,領導黨和紅軍從瀕於被消滅的困境中走出來,經過瓦窯堡會議、東征、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發展壯大,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由於劉英大姐長期在黨中央領導層工作,她的記憶力又特彆強,她的回憶和講述,為黨和紅軍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史料。領導同志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體現性格特徵的生動細節,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聞。劉英大姐的回憶文章,經《人民日報》、《瞭望》周刊發表,在年輕人和老同志中都引起了熱烈的反響。認為這樣的文章對青少年有益,對幹部、黨員有啟發,也可以供黨史研究參考。在一些同志的鼓動和一些單位的邀約下,劉英大姐把她在長征前的生活道路和革命經歷,把她同張聞天結合後命運與共的歷程,作了比較完整的講述,經記錄整理,成為現在出版的這樣一部比較連貫的自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劉英大姐不平凡的經歷和高尚的品格。
劉英大姐九十二歲那年,回顧人生道路,曾經做過這樣的總結:“我今年已經九十二歲了。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艱難曲折而寬闊光明。我領受過老校長徐特立的教誨,得到毛主席、周總理和聞天、弼時、稼祥、陳雲、李維漢等同志的指點、幫助,受到為革命而獻身的先烈王一飛、郭亮、林蔚、夏明翰、周以栗、陳潭秋等的鼓舞。我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確實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獻出了自己的心,盡了自己的力。如果說我有些許貢獻,那也完全是在大時代的影響下,接受了黨的教育、經過了實踐鍛鍊的結果。” 劉英大姐確實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傑出女性。她為革命出生入死,歷經磨難,但百折不撓,依然英勇奮鬥。在張聞天同志接連遭受打擊,含冤受屈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無怨無悔,理解並支持張聞天同志繼續進行理論創造。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境界!在劉英大姐身上,確實集中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德和堅強黨性,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名人推薦

歷史最公正,是非、忠奸,這-切,歷史終將證明,終將作出判斷。
--張聞天(常對劉英講的一段話)
您同聞天同志一起渡過那段艱辛的日子,支持他孜孜不倦地從事理論探索並且設法將他的論著保存下來,留給後人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您的出色的工作,堅強的黨性和堅毅的品格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宋平(摘自1995年給劉英的一封信)
由於劉英大姐長期在黨中央領導層工作,她的記憶力又特彆強,她的回憶和講述,為黨和紅軍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史料。領導同志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體現性格特徵的生動細節,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聞。
--鄧力群(摘自本書序言)
我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確實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獻出了自己的心。盡了自已的力。如果說我有些許貢獻,那也完全是在大時代的影響下,接受了黨的教育、經過了實踐鍛鍊的結果。
--劉英(九十二歲時人生回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