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屯位於東經127度,北緯47.03度,是與原新生鄉合併後新組建的黑龍江省綏北片中心鄉鎮之一,距離市區47公里。東以三河鎮為鄰,南同四方台鎮接壤,西與望奎縣隔河相望,北與三井鄉相連。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良好,水電充足,區位優勢突出,是北林區北部三鄉鎮、望奎縣和海倫市鐵路、公路運輸中心、商品運輸集散地。濱北鐵路橫穿腹地,程控電話設施完備。全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9877公頃,其中旱田9477公頃,水田400公頃,環境優美,風光秀麗,丘陵、崗地、低洼地各占三分之一,大陸性氣候,無霜期130天左右,平均年降雨量524毫米。鎮政府駐地張維屯,全鎮轄9個行政村,92個村民組,54個自然屯,7562戶,人口33000人。有漢族、朝鮮族、滿族3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4%。
張維屯名取自於人名。張維為清代晚期“捐生拔貢”,取得今張維鎮一帶的土地放荒權力,一時名聲大振,立屯後便以“張維”命名。中華民國時期,屬綏化縣管轄。東北淪陷後,初設張維保,1939年改設張維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定張維區。1951年12月,設定張維鎮(村級),隸屬第十區。1956年4月,並村劃鄉,設定團結鄉。1958年8月,將三井、新生、聯合、團結4鄉合併,成立團結人民公社。1961年劃分為團結、新生、聯合、三井4個公社。1981年5月地名普查時,因與本地區內公社重名,將團結公社更名為張維公社。1984年3月,改為張維鄉。同年12月,改為張維鎮。
幾年來,該鎮領導班子就鎮域經濟如何快發展、大發展確定了全鎮經濟以財源建設為重點,突出抓好烤菸、大豆市場兩大支柱產業,強化項目引聯、勞務輸出、畜牧業發展三項工作的總體思路,全面加快了鎮域經濟發展。糧食總產達到3萬多噸;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了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370元。肉牛、豬和禽類飼養量分別達到5037頭、21000頭和43萬隻,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000萬元,畜牧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大鵝產業,成為全區大鵝產業龍頭鄉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637戶;私營企業發展到177戶,已形成紅磚、豆油、飼料、木材、建材、糧食加工等10多個項目,40多個品種的產業。文化、衛生、體育、計生和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張維鎮黨委和政府不斷打造特色經濟名牌,緊緊依託交通和地理區位優勢,牽動經濟強勁發展。大豆、玉米、雜糧中轉市場是該鎮傳統產業,已有10餘年的歷史,成為統攬綏北、輻射該省北部十餘市縣的購銷市場,全鎮現有大豆運銷車輛610台,鎮內固定購銷點60多家,固定客戶達六省40餘家。年購銷大豆50多萬噸。全鎮確立了工業發展園區化,園區發展外向化的新思路,綏北路開發區已見規模,地處鎮東黃金地段勝利橋開發區規劃占地2000平方米,全力打造鎮域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相關詞條
-
張金屯
山西夏縣人,1991年在英國威爾斯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上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
人物經歷 研究方向 主要貢獻 獲獎記錄 -
張維屯站
104031張維屯(過) 20:223小時50分硬座 17:123小時48分硬座
簡介 旅客列車時刻表 -
張維屯火車站
張維屯火車站,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張維鎮,郵編:152023 。 客運:辦理旅客乘降;不辦理行李、包裹託運業務。 貨運:不辦理貨運業務。
-
張維鎮
張維鎮位於東經127度,北緯47.03度,是與原新生鄉合併後新組建的綏北片中心鄉鎮之一,距離市區47公里。東以三河鎮為鄰,南同四方台鎮接壤,西與望奎縣隔...
面積區劃 經濟發展 主要企業 環境整治 村屯經濟 -
湘西革屯抗日軍
縣龍潭鄉苗民石維楨、張巴柱等人率先揭竿而起,打響了武裝反抗屯田制度的第一...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軍簡介 革屯運動是近代湘西苗族人民為廢除國民黨政府...,提出“廢屯歸民”、“抗日救國”等口號,梁明元成立的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軍;隆子...
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軍簡介 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軍形成的歷史背景 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軍的抗日之路 -
革屯運動
革屯運動是近代湘西苗族人民為廢除國民黨政府屯田制剝削方式而掀起的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抗日戰爭的影響下,永綏縣苗族人民於1936年發動武裝起義,提出...
革屯運動 革屯運動簡述 -
湘西苗族革屯運動
重的。道光初刑部侍郎張映漢在奏中記載,上則每畝應繳納屯租谷“正數”為一石...一,革屯運動簡述 1936年——1939年,湘西“屯田”七縣以永綏(今花垣縣)、鳳凰、乾城(吉首)苗族人民為主體,在革屯三傑隆子雍,梁明元,吳...
一,革屯運動簡述 二,湘西“屯租和革屯”的由來 三,湘西革屯運動的發展與始末 -
湘西革屯起義
,永綏縣連年遭遇災害,“屯租無出”。 “出巡”湘西各縣,在永綏駐留十日,解決“綏民屯務糾紛,苗民革屯運動”。 。
革屯起義 - 簡述 革屯起義-歷史背景 革屯起義的影響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