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山[唐山市衛生防疫站高級檢驗師]

男,1960年5月生,河北省撫寧縣人,1978年考入河北大學生物系,攻讀了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兩個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2年7月畢業後分配到唐山市衛生防疫站,一直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1983年8月被唐山市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微生物檢驗技師職稱,1984年9月參加了中國——丹麥微生物培訓中心主辦的高級微生物講師班,1985年7月至1986年5月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進修了醫學實驗病毒學,是唐山市衛生防疫站的技術骨幹。

社會評價

自參加工作以來,張立山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醫風端正,熱心服務。由於他熟悉和通曉微生物學及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和技術,掌握國內外微生物學發展動態及新的工作方法,並能用於指導工作實踐、獨立承擔科研項目、培養指導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工作,很快成為唐山市衛生防疫站的技術中堅力量,曾多次獲得科技成果獎和站、局級先進工作者等稱號,並光榮當選為唐山市第八屆、九屆政協委員。

成績及榮譽

1982年大學畢業後至1984年12月,他主要從事衛生防病細菌檢驗,完成了《人民幣攜帶致病菌的調查報告》和《空腸彎曲菌的調查報告》,並首次從家雞中分離到空腸彎曲菌,填補了唐山市該項工作空白。

1986年自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進修歸來後,他完善了唐山市衛生防疫站出血熱實驗室,開展了病毒培養及分離鑑定工作,研製出診斷流行性出血熱抗原法,在我省首次分離出血熱病毒獲得成功,填補了我省空白。套用研製出的這種抗原法,唐山市衛生防疫站勝利完成了國家和省“七·五”流行出血熱科研監測計畫,受到了衛生部表彰,並分別獲得省科委、市科委、省衛生廳科技進步獎和科技成果獎。同時,他們還開展了唐山市疫源地檢測及病人診斷工作,為唐山市出血熱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988年引進了鼻咽癌診斷技術,開展了唐山市的鼻咽癌早期診斷工作,為唐山市鼻咽癌患者早期創造了條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他本人因此獲得了衛生局衛生防病先進個人稱號。也就在這一年,他又組建了唐山市麻疹疫苗組織培養滴定工作實驗室,引進了麻疹血清學檢驗方法,對各縣區疑似病人進行了及時準確的診斷,對麻疹疫苗進行了準確滴定和標化,從而為疫區的處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1990年首次引進C型肝炎診斷方法,開展獻血員C肝檢測,發現唐山市當時C肝感染十分嚴重(在成品血中發現40%製品有C肝污染),並立即報告市衛生局,建議血站開展獻血員C肝檢查。

1992年,他組建了唐山市第一家愛滋病實驗室,開展特殊人群愛滋病檢測工作,1996年首次檢出愛滋病抗體陽性,說明唐山市愛滋病的存在。目前該站愛滋病實驗室已經省衛生廳指定為唐山市愛滋病篩檢中心實驗室。

1994年,在唐山市三十年無疫情的情況下,他檢驗證實出霍亂病人一例,確定新的疫情來臨相續又檢出二十七例患者。此次及時準確的診斷,為唐山市霍亂疫區處理和控制提供了準確及時的依據,為疫情控制做出了貢獻,受到了局領導的表揚。

1997年唐山市再次發生霍亂疫情,他及時趕到現場進行了診斷,證實新的疫情再次到來對相續出現的病倒逐一進行了診斷,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3年非典期間,他采了1000多份非典接觸者血樣,非典疑似病人血樣50多份,其中有確診病人血樣。同時,他提出的《切斷非典傳染源由鐵路、公路、港口等途徑傳入我市通道並立即開展消毒、排查工作》的提案,在第一時間交至唐山市政協領導與市政府主管部門,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抗擊非典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成就及榮譽

正是由於他的精湛的技術經驗和忘我的拼搏精神,唐山市衛生防疫站的微生物檢驗工作一直走在了前列,多年來他對出血熱、愛滋病、霍亂、食物中毒等唐山市重大疫情都做出了及時準確的診斷,沒有出現過差錯,並完成了數十篇論文,分別在省以上刊物上發表。

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張立山卻說,二十年的工作實踐,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關心、領導的支持和同志們的幫助,能有這樣的成績,他們功不可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