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張發金是一位左腿截肢的殘疾農民,卻與天麻產業化種植與推廣解下了不解之緣,他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和勇於拼搏的抗爭精神,靠左腿假肢相伴,先後完成了天麻優良品種的改良,天麻有性育種、無性栽培高產高效同步套用,天麻蜜環菌種篩選,天麻節材栽培新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天麻產業化開發與市場行銷戰略等。
個人作品
撰寫科普文章20餘篇,主要有:《天麻行情與前景分析》、《天麻銷售市場與銷售途徑》、《影響天麻產量的三個因素》、《天麻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天麻簡易乾燥法》、《烏紅雜交天麻種植技術》等,獲得北京新世紀首屆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和中國新世紀經濟科教理論論文一等獎。他選送的宜昌天麻系列產品榮獲“中國知名特產”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
張發金所在的下堡坪鄉是全國天麻狀元鄉,10多年來,下堡坪鄉的天麻種植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到2001年全鄉天麻種植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正當人們憧憬著豐收的喜悅時,張發金從全國一些大的藥材批發市場天麻交易量放慢的變化中,察覺到2002年天麻將出現滯銷。於是,2002年剛一過完春節,張發金就出門跑市場,與客商簽訂銷售契約。2002年冬季,天麻價格果然比上年下降80%,一些到下堡坪鄉天麻產區收購天麻的外地商販面對天麻種植戶大都遠離市場、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和急於變現的心態,故意聯合起來壓級壓價。面對這種局面,張發金一邊對偏遠山村的天麻種植戶和天麻協會的會員進行正面引導,提高他們的市場風險意識和市場防範意識,一邊在他的“農家之友天麻產銷部”門市以每公斤高出市場10%的價格公開收購,幾個回合較量下來,200多名客商在下堡坪只能公平合理地做生意,而通過張發金銷售的30噸商品天麻,不僅實現銷售收入150萬元,而且起到了價格槓桿的作用,有效地保護了天麻產區農民和天麻協會會員的利益。
2002年以來,面對天麻價格滑坡、農民種植天麻的積極性受挫的情況,張發金則認為,天麻產業因種植技術的簡化革新,種植成本日趨下降,即便是價格回落,,仍然是山區農民、尤其是欠發達的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優勢產業。張發金以殘疾之軀,自掏腰包一萬多元,從2002年4月份開始,到雲南、貴州、四川、河北、安徽、廣東、、廣西、湖南和湖北省的周邊縣市作市場調查,大膽提出了“精種精管,提高單產,減少投資,增加效益”的思路,充分發揮天麻協會良種基地和鑫源菌種廠優質蜜環菌種高產高效的優勢,與天麻種植原料豐富的廠家和農戶聯合種植,共同推行信譽承諾,做到發展一個基地,就在當地培訓過硬的技術員,同時成立收購點和加工點,為天麻種植戶提供更多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幫助農民發展天麻種植業。張發金還自費創辦了“中國天麻產銷網”和“宜昌天麻網”網站,及時根據全國天麻市場動態在網站上發布宜昌天麻市場行情和購銷信息,義務指導協會會員和天麻種植戶遵循市場規律進行銷售。先後引來廣州、上海、湖南、安徽、河北等省(市)百餘客商深入產區收購,產品還銷到了韓國,開拓出宜昌天麻銷售市場新領域。
媒體採訪
張發金所在的宜昌市天麻協會組織撰寫的《烏紅雜交天麻種植技術》,經中央電視台cctv-7《農廣天地》欄目組拍攝後,製作成了《烏紅雜交天麻種植技術》科教專題片,並於2007年11月12日14時58分在中央電視台cctv-7《農廣天地》欄目第476期節目中與全國電視觀眾見面,時長30分鐘。
該專題片以宜昌天麻協會挖掘和利用三峽宜昌寶貴的自然資源——高山林地天然野生烏天麻和中低山區天然野生紅天麻為題材,人工採集野生烏天麻和野生紅天麻,通過科學調控溫度讓野生烏天麻和野生紅天麻在同一培養環境下同時開花,使野生烏天麻和野生紅天麻花期相遇、花粉相遇,然後採用人工異株異花雜交授粉的方法進行同步授粉,從而培育出優良健壯的烏紅雜交天麻。其生動鮮活的畫面講述了湖北宜昌烏紅雜交天麻的完整生活史和科學的種植方法,為宜昌地區和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烏紅雜交天麻提供了詳實的視頻史料,也為全國各地種植烏紅雜交天麻提供了技術依據。
突出成就
10多年來,張發金在全國6個省區推廣天麻種植面積10多萬平方米,創造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成了推動天麻產業發展的領頭人。張發金先後多次被評為宜昌市科協系統先進個人、夷陵區“自強模範”和“十五期間殘疾人自強創業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