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1年畢業於上海電力學院熱工自動化專業,1989年作為合肥工業大學微機套用研究所研究生獲工學碩士,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職讀博士研究生,並獲得安徽大學計算機套用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2000年6月任安徽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2003年擔任計算機套用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6月破格任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商空間模型下構造性機器學習方法的研究和套用,套用機器學習中的多側面遞進方法,進行了數據集空間維數約簡研究,進行了高維時間序列預測研究。
基於商空間理論的大數據集的建模方法,套用商空間粒度計算理論進行分析、預測、決策的方法,形成得到再現過去、反映現在、預測未來的系統模型。
人工智慧:智慧型計算方法、機器學習及套用。主要研究在商空間粒度計算模型中,如何用構造性機器學習方法,構造問題的不同粒度描述,獲得數據集的分類、聚類與決策規則,或問題求解的方法。系統工程方法論複雜系統的多粒度模型的建立,知識的分析和表示方法,和決策規則獲取。
科研項目
擔任技術骨幹參加了多項國家973項目、863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面上基金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項目一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產學研項目及省教育廳項目多項,是校學術創新團隊“商空間粒度計算的理論及套用”的帶頭人。
研究成果
發表有關商空間粒度模型、多側面機器學習方法及套用方面的論文60多篇,
發表論文
[1]張燕平,張鈴,吳濤,不同粒度世界的描述法—商空間法,《計算機學報》2004(3) [2]張燕平,張鈴等,基於覆蓋的構造性學習算法(SLA)及在股票預測中的套用,《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4(6) [3]Zhang Yan-ping,Wu Tao,Zhang Ling, A Self-adjusting and Probabilistic Decision-makingClassifier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e Covering Algorithm in Neural Networks,ICMLC2002。 [4] 張燕平,機器學習中特徵提取的新方法—重複覆蓋算法,《安徽大學學報》2002(3)[5] 張燕平,張鈴,夏瑩,商空間理論與粗糙集的比較, 《微機發展》2004(10) [6] 張燕平,張鈴, 段震,構造性核覆蓋算法(CKCA)在圖像識別中的套用,《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4(11) [7]吳濤,張鈴,張燕平,機器學習中的核覆蓋算法. 計算機學報(2005, Vol.28, No.8, pp:1295-1231). [8] 張旻,張燕平,程家興,時間序列相似模式的分層匹配.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第17卷第7期2005年7月 [9]Zhang Ling,Tao Wu,Yanping Zhang,A Kernel Function Method in Clustering,in Tu Bao Ho,David Cheung,Huan Liu(Eds.) Advance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roceedings PAKDD 2005 Hanoi,Vietnam,May 18-20,2005.9th Paciffic-Asia Conference.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NAI:3518:38-42.(2005). [10]Shu Zhao,Yan-ping Zhang,Zhang Ling,Jie Chen,Zhong Wan,Ying-chun Zhang,and Chen-xi ZHANG.,The Quotient Structure in Gtanule Computing.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tanular Computing,volume 1:359-362(IEEE Grc2005, P359-362,Beijing,China). [11] Shu zhao,,Yan-ping Zhang. Zhang Ling, Ping Zhang.,Ying-chun Zhang,Probability Model of Covering Algorithm(PMCA) LNCS 41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igent Computing,ICIC 2006 Kunming, China, August 2006 Proceedings, PartI. pp:440-444. [12]張燕平,張鈴,吳濤,機器學習中的多側面遞進算法MIDA. 電子學報(2005, Vol.33, No.2, pp:327-331).
獲獎情況
獲得了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04年)。獲軟體著作權2項,申請發明專利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