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將領]

張炎[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將領]

張炎(1902—1945),字光中,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廣東省湛江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人,早年投身粵軍,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參加過南征、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成為十九路軍主要將領,隨軍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戰役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福建事變後失去兵權,但抗日戰爭爆發後仍積極聯共抗日,1945年初準備起義,失敗後被國民政府殺害。1958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字追認張炎為革命烈士。

國民革命

愛國將領 愛國將領

張炎,出生於越南,民國初年隨父歸國,在村中讀過私熟兩三年,旋即到廣州灣(今湛江市)赤坎當茶館的小夥計。1922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粵軍,在堂兄張世德連當勤務兵。被送教導隊學習,結業後當班長。

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特務長,隨軍南伐鄧本殷,因作戰勇敢,升任第十師排長。參加東征陳炯明,立有戰功升連長。

1926年春,參加北伐吳佩孚,是年8月,隨堂兄張世德(第三營長)參加迂迴攻奪武昌城,配合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賀勝橋,入武漢,大敗敵名將劉玉春部。繼而東下克九江、南昌,三敗江西軍閥孫傳芳,回師武漢。

1927年隨軍北上討伐奉軍,在河南穎川大敗奉軍,屢立戰功,是年夏回師武漢,升任營長。8月1日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起義部隊奉命南下廣東,師達進賢時,他跟隨師長蔡廷鍇脫離起義隊伍,入福建河口轉福州,蔣令蔡將該師的共產黨員逮捕殺害,蔡拒不執行命令,反而發放路費遣散。

軍閥混戰

張世德故居“博愛居” 張世德故居“博愛居”

1928年春,張炎所在的第10師回粵駐防海南島,圍剿共產黨所領導的工農紅軍。1929年8月張炎任國民黨中央軍61師180團團長,入廣西征桂軍,身先士卒,在北流負重傷,回廣州留醫。

1930年春未,61師奉命北上湖南征桂軍。7月1日,該師第9旅旅長張世德在湖南衡陽七塘戰役陣亡。張炎傷愈歸隊繼任第9旅旅長。

8月,60師、61師擴編為中央軍第十九路軍,北上討伐閻錫山、馮玉祥。於鄭州以南新鄭擊敗馮軍。在戰爭中,張部擔任先鋒之旅,攻無不克,長驅數千里,戰功顯赫,富有驍將之稱。

1931年1月,十九路軍奉命開拔江西,參加蔣介石對中央紅軍的二、三次圍剿。8月張炎升任十九路軍61師副師長兼122旅旅長,代行師長職務。第三次“圍剿”中,馳援危機中的十九路軍軍部,在老營盤遇到林彪的攔截,雙方二話不說立刻打得山崩地裂;紅軍師長曾士峨被擊斃,紅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此時蔡廷鍇率60師也擊潰了彭德懷排山倒海般的進攻,張炎指揮61師與軍部勝利會師。九·一八事變後,十九路軍在贛州宣誓:“反對內戰,一致抗日”。張炎在3萬官兵面前匯報在蘇區剿共慘遭失敗的情景,發誓今後不再打內戰。

淞滬抗戰

淞滬抗戰時的張炎將軍 淞滬抗戰時的張炎將軍

1931年11月下旬,十九路軍調戍京滬,12月十九路軍挑選6千精兵。組成“西南國民義勇軍”兩個旅,蔡延鍇為總指揮,翁照垣、張炎分別任兩獨立旅旅長。已籌備好軍資準備開赴東北抗日,後因淞滬之戰在即,加上蔣介石的阻撓,北上之舉才不成行。

1932年1月28日淞滬之戰爆發,1931年2月30日,張炎接到十九路軍總部命令,即率部開赴上海參加抗戰,張炎率領61師從南京東下,受到上海市民的熱烈歡迎。30日到達吳淞要塞布防,2月4日正面迎擊日軍的第一次總攻,要塞巋然不動;11日在吳淞、蘊藻濱北端又正面擊退日軍的第二次進攻;13日在紀家橋痛殲日寇王牌軍“久留米”師團主力混成旅;23日至25日,廟行陣地一度失守,張炎率領122旅增援,令孫蘭泉團一定要奪回廟場陣地。經孫蘭泉團浴血奮戰一天,重創日寇主力,收復廟行陣地。

而孫蘭泉團1500多人,傷亡過千,尚能列隊的僅得350多人,足見廟行陣地浴血之戰的激烈,十九路軍之神勇。淞滬之戰,四戰四捷,日寇頭目植田總攻計畫宣告全部破產,逼使日寇三易其帥。十九路軍打出了軍威和國威,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必勝的信念。但蔣介石怕十九路軍在上海激怒了日本人,於3月1日別有用心地下令將得勝之師十九路軍撤出淞滬陣地,回師福建。3月3日淞滬停戰,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全國各地大小報紙均刊出十九路軍是抗日得勝之師,張炎是抗日英雄。因此,十九路軍和張炎將軍名揚中外。7月張炎升為79師師長。

福建事變

張炎故居內庭 張炎故居內庭

1933年元月張炎將軍在廈門大學與鄭坤廉女士結為伉儷。是年春,蔡延鍇又在十九路軍中組織兩個旅“援熱先遣抗日軍”,譚啟秀、張炎分別擔任第一、二旅長。由福建出發,經潮州、梅州、韶關,乘火車達 陽時,由於蔣介石與日本簽訂賣國投降的塘沽條約,被逼停止北上,回師福建。5月12日,張炎在《民國日報》上發表《為抗日勖同胞》書,呼籲全國同胞共同抗日。不久任蔣嫡系部隊國民黨獨立49師中將師長。

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延鍇等人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布聯共、反蔣、抗日。張炎出任該政府的人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存在53天的福建人民政府於1934年1月2日失敗,十九路軍番號被取消。這時張將軍報國無門,手上無槍,無限悲憤。蔣介石深知張炎英勇善戰,深得軍心民心,就千方百計收買他,為他獨裁專制效勞,封他為第七路軍副總指揮。但張炎將軍看透了蔣介石的“攘內必先安內”的反動本質和狼子野心,正氣凜然,拒不受封。不久,他偕夫人鄭坤廉出國考察歐美和蘇聯等國。1936年秋回國。

1937年張炎進入中國國民黨南京中央陸軍大學特別班受訓。

聯共抗日

七七事變後,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軍委會中將參議的張炎回到廣東,被任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8年2月,在梅錄成立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變賣家產,四出籌集資金,作抗日經費。與南路共產黨領導人彭中英、陳信材合作領導抗日。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和“保家衛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等口號,與共產黨合作,共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在南路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張炎於1938年10月接任廣東省第十一區游擊司令,司令部設在高州觀音山。深感力量不足,親自往香港與共產黨組織聯繫,要求幫助解決幹部問題。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請求,由中共廣東省東南特委派了一批幹部到高州,幫助張炎開展抗日工作。

1939年3月,張炎擔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5月任第四戰區南路特別守備司令部副司令。致力整軍武,勵精圖治,依靠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培養了一批軍事、政治幹部真誠與共產黨合作,使高州六屬出現了團結抗日的新局面,張炎的愛國行動,引起國民政府的嫉妒,1940年6月被迫辭職。

1941年1月張炎兼任廣東第七區游擊司令,4月當1943年12月21日,日軍侵占廣州灣,積極準備打通湘桂線,到那時西南數省將成為淪陷區。為了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由李濟深、張發奎等策劃成立西南抗日聯合政府和西南抗日聯軍,張炎將軍同是該兩機構的主要成員之一。

參觀張炎將軍故居 參觀張炎將軍故居

1944年廣西會戰前夕,張炎被委任為中國國民黨第四戰區中將參議,派回廣東南路視察,發動民眾抗日。9月回到吳川,與中共南路特委合作,發展地方抗日武裝。張敦促詹式邦在吳廉成立四個抗日聯防區和四個抗日聯防大隊(有400多人的武裝)。積極聯合共產黨一致抗日,安排120多名秘密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進入吳川縣府及各區鄉聯防隊、鄉公所、學校任職,將一個親兵中隊編入縣大隊。張炎亦將自己的衛隊,由20多人擴充到400多人。化、吳、廉的抗日聯防武裝,得到蓬勃的發展,做好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

1944年11月12日,日、偽軍組成混合隊80多人進犯吳廉邊境的湍流、石門一帶,被我黃景文、黃飛游擊大隊截擊於鉤鐮嶺。張炎聞訊,派詹式邦率領兩個連增援,經過數小時激戰,斃日軍尉分隊長中村等日軍數名,偽軍十名,威震吳廉邊境,亦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妒忌和仇恨。由於中國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迫使他舉行武裝起義。

起義就義

張炎將軍塑像 張炎將軍塑像

1945年1月9日晚,張炎在樟山後背山“慎終追遠”墓園召開準備武裝起義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張炎、鄭坤廉、陳信材(中共黨員)、黃景文(中共黨員)、葉春、曾偉、鄭洪潮等七人。會議一致作出決定,在中共南路特委的領導下,組織武裝起義,起義的日期尚未確定。但會議的主要內容,被鄭洪潮向反共縣長鄧俠告密。鄧龍光立即派一個師防守高州,13日派李昌率一個保全團圍化縣,殺害化縣自衛總隊副文邵昌(張炎的得力助手),逼化縣縣長寵成(十九路軍旅長)自殺,撤掉詹式邦電、梅、吳、廉挺進司令。詹獲悉,星夜到樟山找張炎,兩將軍果斷地作出決定,14日零晨宣布武裝起義,並通報中共南路特委。

張炎率領他的自衛隊400餘人,詹式邦率領他尚能控制的一個警備大隊400餘人,共800多人。南路特委派王國強、陳以鐵大隊400多人配合,於當日九時攻陷國民黨吳川縣政府所在地塘圩解除5箇中隊反動武裝,活捉反共縣長鄧俠(後嚴懲),釋放政治犯,開倉賑濟。與南路游擊隊第二支隊一、二、三、四等四個大隊聯合作戰,解放吳川全境。

張炎故居大門 張炎故居大門

19日南路特委在泮北開會決定,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張炎、詹式邦同時在官渡鎮高嶺村將他們的起義部隊組成高雷人民抗日軍,軍部設在高嶺村詹式邦書房。張炎任軍長,詹式邦任副軍長,葉春任政委,曾偉,彭延璽分別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陳澤任軍需處長。下轄兩個團:第五團團長張世才,第六團團長張怡和,警衛營營長張啟彬。張、詹組織2000多人在高嶺村馬路尾大廣場成立高雷人民抗日軍誓師大會。張、詹在大會上講話,公開表明聯共抗日,公開宣布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張炎起義,轟動了廣東南路,國民黨當局驚惶失措,他們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吳川。 1945年1月下旬,張炎率所部向廉(江),化(縣)轉移,在化縣中桐與人民抗日游擊隊會師,共商抗日大計,決定攻下廉江塘蓬後,揮師粵桂邊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

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張炎故居 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張炎故居

21日高雷人民抗日軍與南路人民抗日解決軍一、二支隊同時向化州進軍,26日會師中垌,人廣西開闢勾漏山脈根據地。30日高雷人民抗日軍折回燈草駐馬,2月1日被國民黨保六大隊、戴朝恩雷州挺進隊、廉江縣長黃鎮自衛大隊共一千多人三路進攻,部隊被打散。2日晚集結禾寮塘,軍部會議上有分岐;張炎帶領二十人左右的隨從去廣西找張發奎、李濟深,共商抗日大計。3日到達廣西博白英橋圩,被博白縣覃一坤自衛大隊逮捕並押解往玉林監獄。

1945年3月22日,張炎將軍被十九路軍的叛徒、玉林行署專員梁朝璣執行蔣介石“就地處決”的密令,殺害於玉林東嶽嶺。臨刑時張炎將軍高呼:“抗國勝利萬歲”、“民主勝利萬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