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晚號樂笑翁。先世鳳翔(今陝縣名),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六世祖張俊為南渡功臣,封循王。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
經歷
祖籍陝西鳳翔,宋室南渡後遷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張炎是南宋名將循王張俊的六世孫,其曾祖張鎡、祖父張含、父親張樞都是精曉音律的詞家。在官宦世家和文學先祖的影響下,張炎自小就深受藝術薰陶。南宋為元所滅後,張炎被迫飄泊江湖,生活境遇一落千丈。晚年流落於蘇杭及金陵一帶,生活益窮困潦倒,昔日世家公子竟要靠賣卜為生,終抑鬱而亡。他與南宋遺老周密、王沂孫等為詞友,有詞集《山中白雲詞》八卷及論集《詞源》二卷行世。
作風
張炎為詞主張"清空"、"騷雅",傾慕周邦彥、姜夔而貶抑吳文英。他的詞多寫個人哀怨並長於詠物,常以清空之筆,寫淪落之悲,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因他精通音律,審音拈韻,細緻入微,遣詞造句,流麗清暢,時有精警之處。但由於他過分追求局部的詩情畫意,在整體構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開闊而又立意甚高者並不多見。
評論
張炎是最早的詞論家,著有《詞源》一書。在論述樂律部分,書中保存了有關樂詞的豐富資料,是一部有權威性的理論專著。他的創作主張,強調藝術感受、藝術想像與藝術形式,有許多經驗之談,至今尚可參考,但其觀點帶有門戶之見,難免有偏頗之處。
張炎南宋格律派中最後一位重要詞人,被認為是"疏"派的傑出代表,歷來與姜夔並稱。《詞源》一書系統闡述了他理論主張:上卷詳論音律,兼及唱曲之法;下卷專述作詞技巧和原則。他推崇姜夔清空雅正的詞風,強調詞曲的音律和諧與格調高雅,對清代的浙西派和常州派都產生了較深遠的影響。張炎擅長詠物,所詠《南浦·春水》、《解連環·孤雁》等篇傳唱千古,時人因之稱其為"張春水"、"張孤雁"。張炎雖然追慕姜夔,卻又能變"逋峻"為"流麗",自成一格。《四庫全書提要》評其"所作往往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的確指出了張炎詞作的重要特點。
張炎的創作和詞論對後世均有深遠影響,清代許多詞他的詞音律協洽,字鍊句琢,雅麗清暢。他主張好詞要意趣高遠、雅正合律、意境清空,對詞的音律、技巧、風格,皆有論述。著有《山中白雲詞》8卷,中華書局1983年本;《詞源》2卷,《詞話叢編》本。
人都尊崇張炎,把他和姜夔並稱。
代表作
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陽台》、《月下笛》、《解連環》、《甘州》等。
作品介紹
高陽台
【宋】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悽然。
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
莫開簾。
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八聲甘州
【宋】張炎
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
別本堯道作秋江、趙學初作曾心傳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寒氣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
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解連環
【宋】張炎
楚江空晚。
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
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
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
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
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朝中措
【宋】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雲窗霧閣,酒醒啼鴉。
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清平樂
【宋】張炎
采芳人杳,頓覺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
總被詩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
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