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臣

張漢臣

張漢臣師從於蓬萊小兒推拿名醫艾老太而創立本派,該流派第二代弟子均來自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現為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共九名,其中以田常英、蘇蘊芳、范作雲三人為代表。三人中,田常英老師從業時間最長,達五十餘年。該流派的第三代弟子以張銳、魯岩、崔玉功、張敏、張海英為代表。除張銳出身於青醫附院以外,其餘四人均出身於民間。魯岩跟隨於田常英老師左右,崔玉功、張敏、張海英聯合創建“濰坊張漢臣派健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濰坊小兒推拿行業比較早的從業者,一直致力於張漢臣派小兒推拿的傳承和傳播,臨床開展了“張漢臣派小兒推拿手法基礎研究”“望診與治則及術組的對應性套用研究”。江蘇的袁洪仁先生自學張漢臣派小兒推拿多年,對張漢臣派小兒推拿的學術頗有自己的心得。

人物簡介

張漢臣(1910.04-1978.11)字新棠、賠桐、賡戊。山東省蓬萊縣南司街人。有年的私塾學習經歷。少年時即隨師學習中醫內科,熟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醫籍及中醫兒科和小兒推拿名著。習醫期間,為使患兒免受服藥、打針的痛苦,於1925年拜本縣小兒推拿名醫艾老太為師,自此,主要致力於小兒推拿。1930年獨立行醫,1950年獲衛生部頒發的“中醫師證書”,1957年被聘入青島醫學院中醫教研組及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成立推拿室負責教學及醫療。1962年被山東省衛生廳認定為山東省名老中醫,其推拿手法被譽為“張漢臣推拿法”,被全國中醫學院用作錄像教材,並被北京科技電影製片廠收入《齊魯推拿術》科教片。

張漢臣派小兒推拿對常見病、多發病,如嘔吐、營養不良、脫肛、痢疾、感冒、鞘膜積液、肺閉、結膜炎、新生兒黃疸、硬皮病等治療效果滿意。另外對兒童語言障礙等症的治療也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張漢臣既借鑑於前賢的經驗,又吸收了當代同道之長,加之長期的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推拿風格及流派特色。

張漢臣為小兒推拿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主要表現於:

1將小兒推拿與現代實驗研究相結合。

1961年,他在青島醫學院生理教研室呂運明教授的協助下,對補脾穴和逆運內八卦穴,分別進行了探討。①中醫推拿補脾穴對正常人體胃液分泌影響的初步觀察;②中醫推拿補脾穴和逆運內八卦穴對正常人體胃運動影響的初步觀祭:③中醫推拿正常人補脾穴對蛋白質和澱粉消化能力影響的初步觀祭。都發表於《青醫學報》上。這三個實驗為以後開展兒科推拿實驗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鑑。

2首次將小兒推拿穴位進行解剖定位

推拿穴位的定位,在歷代推拿專著中,主要用體表圖示的方法,往往不夠精確,對於後學者的傳承有很大影響,張漢臣首次將小兒推拿穴位進行了解剖定位研究。《實用小兒推拿》中共記載了57個常用穴,每個穴位都有具體的解剖定位。利用解剖學來對小兒推拿穴位進行定位,使小兒推拿穴位的定位精確化,是為小兒推拿學的“科學化,系統化,規範化”做出的卓越貢獻。

3獨創穴位。張漢臣獨創個4穴位:腎紋、腎頂、新建、新設。

該流派所創的“腎紋”、“腎頂”、“新建”、“新設”穴,其中,“腎紋”和腎頂”穴,其穴名、位置和功效均為該流派所獨創:“新建”和“新設”穴,其穴名屬奇穴名,不是該流派所獨創,但其位置與功效屬該流派獨創。

田常英簡介

田常英,女,1961年8月由山東煙臺護校畢業分配到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小兒科推拿室任護士,隨張漢臣學習推拿,從此致力於小兒推拿事業。

學術繼承與發展

(1)繼前賢,重醫理

田常英研究證實本流派的望診思想源於《釐正按摩要術》。她推崇“五輪學說”,在張漢臣望診的基礎上,補充了“望眼”內容;在該流派“以治本為主,補虛扶弱”思想指導下,提出“益陰通陽法”,並用於“退熱三部曲”中:在“治未病”思想的影響下,臨床注重患兒的保健。

(2)保本色,重發展

如張漢臣流派臨床取穴很少用軀幹部穴位,但是田常英發現有些疾病如消化道系統的疾病,用摩腹等操作,效果更好。在選穴上,除了繼承張漢臣流派用手及前臂上的穴位外,還增加了身體上的穴位,如俞穴、軀幹部、腹部及下肢部穴位等。

(3)提出“臨床要把住關”

田常英根據流派經驗和自己體會,總結為“臨床要把住關”:①抽風關:高熱病人要防止抽搐。②腹瀉關:腹瀉尤其熱瀉病情變化快,易出現脫水酸中毒,不提倡單純手法治療,要中西醫結合。③確診關:抓緊時間明確診斷,自己診斷不明確的,要及時請專家會診,不要怕丟面子。④扶正關:治病需用瀉法時不能太過,以免虛脫,要把住扶正這一關。

(4)拓展臨床病種

該流派因為以西醫院為基地,在病種拓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臨床優勢。①1980年代開展了神經內科、小兒外科疾病的推拿治療。②幵展保健推拿,以增強患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經推拿後,患兒可達到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不生病或少生病。3)運用“術組”進行保健治療。如:消化系統,取推補脾土穴、推清板門穴、推補腎水、推三關穴、逆運八卦穴、推四橫紋穴、挨小天心穴、揉足三里穴,加捏脊法等。呼吸系統,取推清肺金穴、揉小橫紋穴、揉二馬穴等。每日1次,14天為一療程。推拿次數越多,效果保持的時間越長。

(二)文獻傳承

自古以來,杏林中善事臨床者,不一定擅著書立說;善著書立說者,不一定擅臨床,能身兼二職者方稱大家。張漢臣生前出版的著作有兩部,即《小兒推拿學概要》和《實用小兒推拿》。張漢臣還著有《兒科推拿方劑學》、《農村兒科推拿手冊》、《張漢臣兒科推拿經驗錄》手稿。

田常英著有《小兒推拿實用技法》,201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田常英歷時四年,將其畢生心血歸結於書中。

(三)流派影響

1、著作譯成盲文

據《中國醫籍大辭典》記載,張漢臣著述的第一部著作1962年6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小兒推拿學概要》被譯成盲文,1964年由盲人月刊社出版。國內外學習者眾多由於張漢臣流派特色明顯,經驗豐富,臨床效果極佳,很多國內外學者慕名前來學習,張漢臣大公無私,來必教,教必會,很多學習者學成回家多年後又回來再學,以求提高。

影像資料

錄像片《山東推拿集錦》之《張漢臣小兒推拿》分集,於1986年7月21日在山東省電視台播出。編導:畢永升;攝像:陳博華;錄像:林釣甫;解說:鮑紅英;製片主任:張邦水;操作:張漢臣、田常英、侯慶樣、范作雲。

1974年參加山東中醫學院拍攝《張漢臣小兒推拿手法》教學片。

張漢臣等《中醫推拿補脾穴對正常人體胃液分泌影響的初步觀察》1982年7月以“推拿治病的理論根據”被錄用於“齊魯推拿”影片之中。影片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攝製。編導:喬為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