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湛川

萬曆十七年(1589),在家鄉創建先祠,給子弟講學。 萬曆十九年(1591)再次入京,補遷安縣(治今河北省遷安縣)知縣。 萬曆三十一年(1603),張鑒因勞累和患病,決意告歸。

姓名:張鑒
性別:男
別名:字孔昭、別號湛川
諡號:貞惠先生
民族:漢
國籍:中國
出生地:明西安府涇陽縣魯橋鎮窩子張(今陝西省涇陽縣龍泉鄉窩子村)
出生日期:公元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
逝世日期:公元1605年9月6日(萬曆三十三年)
職業:教師、知縣、知府
代表作品:《易經》、《易傳發蒙說略》、《歷代事實》、《荒歌》、《天問詞》、《八陣推衍圖》、《六壬新解》、《哀思賦》、《詩文雜集》等。

生平簡介:

張鑒(明嘉靖二十五年-萬曆三十三年)(1546―1605),字孔昭,別號湛川。明朝循吏、著名儒家。明西安府涇陽縣溫豐鄉管村里窩張堡(今涇陽縣龍泉鄉窩張村)人。鄉村教師,飽學名儒,王徵之舅父兼老師。以才學出眾,被任命為山西洪洞、岢嵐等地知縣,免除捐稅,救濟貧民,引導逃荒者返家種田,發展生產,離任時當地民眾依依挽留,後升任太原知府。執法公正,平凡冤案47件。歷官二十餘年,遺產數十畝,不足以糊八口,並未謀數椽以蔽風雨。原吏部尚書孫丕揚其門人之請,取意“清白守節曰貞,愛民好與曰惠”追謚其為“貞惠先生”。
詳細資訊:
14歲時,隨叔父在甘州衛(治今甘肅省張掖縣)讀書。
17歲應童子試,取為甘州衛學第一名,其文章雅正而湛有哲理,受到督學耿楚侗賞識。
18歲起,在戴中丞署內坐館講學,此後精研《易經》,著有《易傳發蒙說略》行世。隆慶元年(1567)以恩貢赴國子監讀書。國子監助教郭郛命其子郭九里、郭九有從其受業。
後來回到陝西,在耀州(治今耀縣)喬因阜家教門館講學授業。他的外甥明朝著名科學家、機械學家王徵(今涇陽縣龍泉鄉王家村)人,就是他的出名弟子之一。期間有機會盡讀了小邱山房藏書,著有《歷代事實》、《荒歌》行世。
他的才學受到了明政府的重視, 萬曆七年(1579),赴吏部應選,授趙城縣(治今山西省洪洞縣北趙城)知縣。不久因父親去世,辭職守孝。孝滿,補定興縣(治今河北省定興縣)知縣,剛過一年,又連逢祖母及母親李氏去世,辭職歸里。
萬曆十七年(1589),在家鄉創建先祠,給子弟講學。
萬曆十九年(1591)再次入京,補遷安縣(治今河北省遷安縣)知縣。縣城外為灤水,以往木筏過境,按十分之一抽稅,張鑒獨自只抽二十分之一。他廉潔奉公,施惠百姓,教育士子,嚴懲奸佞,政績遠在諸縣之上,被薦為台諫。未及赴京,即應山西巡撫呂坤、文淵閣大學士王錫賞識並奏請,出任岢嵐州(治今山西省岢嵐縣)知州。他腳踏車赴任,到任第一件事,就是通過調查,報請免除了十一種額外賦役,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第二年,他率先捐出自己的俸祿購買耕牛,並召集逃亡百姓返回故土,當年回到本地的百姓達850戶。州城內的用水,以前全靠東門外的河水,而每當敵軍進犯,城門關閉,百姓常被渴死,他召集石匠在城內打井,從此城中不再缺水;州城內用的煤炭,以前都是從200里外運來,他經過親自勘查,在附近找到了礦點,令窯戶就地開採,從此城中不再缺煤;州城內的陶瓷,以前都購自800里外的興唐橋。他認為既已有了煤炭,就可以自己燒制,於是親自尋找到了陶土,令窯工就地燒制陶瓷器皿,不只滿足了本州需要,還出售到了外地;州境的百姓不會織布,他購置了織布機,請來男女教師免費教習,不到三年,州內自織的布夠穿而外,還可以轉售充作賦稅。於是,荒僻貧困的岢嵐州煥然變色。
萬曆二十四年(1596),督御史魏允貞令全省府、州、縣官會集都台,表彰張鑒為全省循良官吏第一名,親手斟酒三杯表示崇敬。第二年,升任大同府(治今山西省大同市)同知,督偏頭關千戶所(治今山西省偏關縣)軍餉。遇上饑荒年份,經他精心調劑,軍餉亦可不缺。任職6年中,為國家節省費用超過2萬貫。他還昭雪了營將陳某被誣之冤,折服了收稅宦官孫朝的囂張氣焰。在此期間,他利用政務之餘,創製了各色戰車、護城懸樓、翻車、易弩等作戰器械,受到了總督蕭大亨的讚賞,被下令部署在沿邊的關隘城池。
萬曆三十一年(1603),張鑒因勞累和患病,決意告歸。朝廷依其功績,調任其為河東鹽運使。當時身邊只有幾十兩銀子,服藥之外,終日與親朋故舊和門人講論性命之學。
萬曆三十三年(1605)九月六日在任上去世,葬於今嵯峨山東麓,終年60歲。一代名臣、吏部尚書孫玉揚(今陝西富平人)親來悼念,並為他立諡號“貞惠”,提起他的遺產時說:遺產數畝,不足以糊八口;並不能謀數掾,以蔽風雨。

結語

張鑒好學深思,詩、詞、古文皆成家,然其造詣最深的是洛、閩之學。還著有《天問詞》、《八陣推衍圖》、《六壬新解》、《哀思賦》、《詩文雜集》。他認為“聖學關鍵要在此心不欺”,主張從行事做起,問心無愧,反對“徒事語言”,故平生不多著述。他在任上潔己慎獨,關心民命,五任之中,平反杜九子、李沖霄等冤案計47宗,有些連封疆大吏都猶豫不決、不敢去做的事,張鑒都屏棄私念,斷然行之。故官雖不逾五品,而功績卻甚為時人所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