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沖,1919年考入省立溫州第十中學。在五四運動中,曾組織醒華會。是中國國民黨內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少數人士之一。1923年,20歲的張沖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是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他以官費生轉入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次年又考入哈爾濱政法大學。
1923年張沖加入中國國民黨,任中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曾被奉系軍閥逮捕入獄,東北易幟後獲釋。嗣後歷任國民政府哈爾濱市黨部特派員、國民政府天津市黨部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總幹事、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電影事業處處長等職。
在東北期間,張沖秘密進行反對軍閥張作霖的活動,擔任過中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特派員。1927年3月被捕下獄,幸賴母校哈爾濱政法大學校長雷殷庇護,方免一死。1929 年張沖返回南京,由於他才華出眾,熟諳俄語,又通曉蘇聯事務,深得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器重。30年代初,張沖升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前身)總幹事,主管情報事務。抗日戰爭期間,曾任中國國民黨代表,與周恩來相處五年,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團結抗戰,為中華民族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5年在中國國民黨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從1935年下半年開始,奉命參與同中共代表進行秘密談判,其間曾到陝北瓦窯堡與毛澤東、周恩來會晤,對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1936年12月隨蔣介石到西安,12日西安事變爆發,被扣押。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主任秘書。同年冬出訪蘇聯,任實業考察團副團長。後調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顧問事務處中將處長。
1941年3月兼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副部長,同年8月11日病逝,終年37歲。
個人生活
人物婚姻
10歲那年慈母金老夫人為他定下“娃娃親”,女方之父高性朴,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識淵博,見未來女婿“風采異人”,非常喜愛,親自悉心授業。張沖17歲與同齡的高志驤完婚,次年生子張炎,一年後又生女張雪梅。張雪梅 說:父親與母親20歲就分居了。在我8歲那年,父親帶了個俄國夫人娜丹回來。他們在哈爾濱俄語圈子裡結識,父親因參與國民革命而被張作霖逮捕,娜丹為營救父親奔走呼號,兩人感情日深而結合。後來,娜丹無意中得知我母親的存在,執意要來老家向母親當面道歉。娜丹人很好,有良心,我們全家真誠接納了她。可是蔣介石不放心這個蘇聯女子,他對父親說:“你在我身邊工作,難保不泄漏機密。”蔣介石給了娜丹很多錢,叫她同父親離婚回蘇聯去了。
子女情況
張沖不幸逝世後,遠在家鄉樂清的張雪梅和兄長張炎被急電召往重慶奔喪。遺憾的是,張雪梅剛上路不久就病倒了,沒能成行。張炎到重慶後,在追悼會上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對年方20歲的張炎很是關心,安慰他說,張沖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今後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
50年代初,張炎因工作無著,貿然到北京找周恩來總理求助。周恩來總理在家裡接見了張炎,把他安排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文革”中張炎去世,他的遺孀在1972年12月又寫信向周恩來總理求助,周恩來總理指示:對張炎的逝世向家屬表示親切慰問。同意信中提出的要求,張炎的女兒可到山西落戶並安排工作。這件事讓我們感念至深。周恩來在“文革”時,每天有多少國家大事要操心啊,可是張沖後人的這么一件小事,他還記掛在心,親自給予幫助。當時周總理自己也身患癌症、身陷險境,想到他在這樣的境遇下還關懷我們,真是感激涕零。
改革開放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張沖的名字又重新出現在報刊媒體上。1991年,張沖的遺骸在重慶找到,迎回家鄉,準備實現他歸葬故里的遺願。中共中央統戰部於1992年11月25日發文,同意以樂清市人民政府的名義,修築張沖墓,並撥款予以資助。1995年5月,張沖終於魂歸故里,安葬在故鄉琯頭村旁的獅子山上。墓地背靠青山,面對甌江,墓碑上鐫刻著周恩來的手跡“張淮南先生”幾個大字。
張沖的女兒 張雪梅,女婿邱清華抗戰初期參加革命,曾是我黨游擊隊的領導人。邱清華後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人物評價
1941年,張沖先生逝世後,毛澤東、董必武、鄧穎超等七人聯名輓聯:“ 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斯人獨憔悴,始病寒,繼病瘧,深沉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周恩來親臨弔唁,送輓聯:“ 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周恩來還撰寫了《悼張淮南先生》一文發表在《新華日報》上,他回顧道:“我識淮南先生雖在西安事變之後,但淮南先生奔走兩黨團結卻早在西安事變之前……先生與我,並非無黨見者,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黨見,非私見私利可比,故無事不可談通,無問題不可解決。先生與我,各以此自信,亦以此互信。”周恩來撰此輓聯意為:你英年早逝,今後革命事業的安和危,誰來與我共同操心呢?想想過去幾年裡,我們如同坐在同一條船上,與狂風暴雨搏鬥,歷經艱險和鍛鍊。在成語“安危與共”、“風雨同舟”中加入“誰”、“憶”二字,寥寥十字,確切恰當,更顯感情真摯,寄意深沉。 發現當年張衝去世,朱玉階(德)總司令在輓聯中也有“國士無雙”四個字,這或許可以說明,張沖雖然是國民黨黨國重臣,但他是超黨派的,他的短暫的一生,是為國家、為民族,碧血丹心,鞠躬盡瘁,奉獻了他的青春年華。 秉承淮準南先生遺願,1991 年秋,樂清鄉人將其遺骨迎回故籍,葬於北白象鎮琯頭村獅子山上,建墓碑一座,配以張沖先生事略碑文、 周恩來先生悼淮南先生全文碑刻以及我黨部分第一代領導人挽淮南先生聯之碑刻。
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 ——周恩來挽張沖
周恩來高度評價
事情須從1931年說起……1931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特科總幹事顧順章在漢口被捕,押送南京後供出了上海中共中央及周恩來的行蹤。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總幹事、中統特務總頭目的張沖,領著一幫特務趕赴上海實行搜捕。由於周恩來及時得到情報,迅速果斷處理,避免了一場極為嚴重的重大損失。張沖搜捕撲空了,出於懷恨報復,他製造了一場所謂的《伍豪啟事》案。1932年2月中旬,上海《申報》、《時報》、《新聞報》等報紙,相繼登出了一則《伍豪等脫離共產黨啟事》。“伍豪”,是周恩來為便於白區工作,特地取的一個化名。這個啟事刊登之時,周恩來早於1931年底秘密從上海到達江西中央蘇區,已將近有兩月之久了。《伍豪啟事》陰謀誣陷之目的破產了,《啟事》的策劃者是誰?成了周恩來以及中共特科心中的一個難解之謎!1936年春天,上海《申報》又刊登出一則《尋找伍豪啟事》。這個啟事仍是張沖策劃的,乍看去不過是故伎重演,但這次啟事與前次啟事有根本不同,這則啟事是張衝出於民族大義,想尋求國共合作之路,特地向周恩來發出的一個信號!兩番啟事,兩度風波,周恩來與張沖始終未曾謀面。後來,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一次宴會上,經共產黨人潘漢年介紹,周恩來第一次見到了蔣介石身邊的侍從人員張淮南,也就是張沖。周恩來握住張沖的手,連聲說:“來,張先生,為我們在今後的談判中竭誠合作而乾杯!”周恩來的豁達大度,張沖感動了,連忙站起身來,舉杯的手還略略顯得有些顫抖……從這以後,張沖作為蔣介石的特派代表,與中共副主席周恩來的交往多了起來,頻頻接觸,朝夕往還,周恩來的愛國信念、高尚人格、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張沖。周恩來與張沖張沖肝膽相照的友誼,留下了兩個陣營對手化敵為友的傳世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