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畫作
2006狗年畫狗
狗的別名叫犬。《辭源》釋:“對言時大者名犬,小者名狗。”在書中最早提到狗的恐怕要算老子了。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就有一句盡人皆知的名言“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爾雅?獸釋》說:“熊虎醜,其子狗。”意思是說,熊與狗交配而生下來的“子”,因其貌醜,所以叫狗。不管古人怎樣說,時至今日,狗的地位已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人把狗當成龐物,給狗穿衣戴帽美容化妝。使這一頗遭人詬罵的動物,現時卻成了一些人的掌上明珠。
狗之為物,之所以能綿延不絕,自有其原因和條件。
首先,狗能與人共同生活。它不象別的動物那樣性情暴戾,大部分狗的性情比較溫順,為主人解悶,很會討主人的喜歡。其次,是好飼養。狗作為雜食動物,是餓不擇食的,因此一般人家都能養得起。其三,能為主人當“保全員”。狗的警惕性是很高的,無論白天黑夜,還是颳風下雨,它都能忠於職守,凡小偷類如光臨其主人之家,其必是狂吠猛撲,令梁上君子望而生畏。其四,對主人忠心耿耿。俗話說:“兒不嫌娘醜,狗不嫌家貧。”確是如此。一隻狗只要被人收養,是不肯輕易離開收養人的。有時多次被主人驅之門外,但它仍會回到自己的家中,一如既往地為主人服務。
狗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在中國關於狗的故事和比喻也特別多。漢高祖曾稱除了蕭何以外的功臣為功狗。成吉思汗手下最勇猛善戰的四名將領被稱為四狗,包括忽必來、哲別、折里麥、速不台。國民黨黃埔名將宋希濂有“鷹犬將軍”之號。尤其在滿族等北方遊牧民族中機智勇敢的狗曾救過老罕王努爾哈赤,滿族人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在普米族、拉祜族、藏族中也有類似的禁忌。郭沫若更是在新詩《天狗》中高腔大嗓地自稱為:“我是一條天狗啊,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吞了,我便是我了!”想像豐富奇特,顯現出無與倫比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灼人的詩句就像喧囂的熱浪一般,轟鳴著狂飆競進的五四時代最強音。
狗曾被人類奉為先祖。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養狗,《周禮》中便設犬人官職,專司相犬牽犬以供祭祀。漢代朝廷設立的狗監是掌管皇帝獵犬的官員。唐代五場之中的狗坊是專為皇帝飼養獵犬的官署。在人類社會進入畜牧和小農生產時期,狗守戶報警,照看畜群……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更有狗一席之地。漢代開始了用十二地支記錄當天的十二個時辰。其中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狗在人類的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到看家、打獵、當玩具、牧羊,大到當警衛、帶路、嗅毒品、為殘障者服務。中國漢字中的“伏”字便是人類對狗尊卑態度的體現:狗與人的關係始終像“伏”字一樣難以割捨,狗永遠忠心於它的主人!羅蘭曾說過:“當我與愈多的人打交道,我就愈喜歡狗———狗也許是動物界中與人類關係最密切、貢獻最大的動物。”達爾文這樣評價狗:“對人的愛已經成為狗的本能,幾乎不容置疑。”
狗的優點多多矣,但也有不少是對狗進行貶斥。如 “狗血噴頭”、“狗吠其主”、“狗彘不若”、“狗豬不食其餘”等。這與其說是對狗的貶斥,倒不如說是借狗諷人。
丙戌年,戌是十二生肖的狗年,丙戌是自眠狗。十二生肖對應的是北斗七星,狗是七星中的天機星,也叫祿存星。但狗年的第一天則有兩種算法,一種是以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一種是以立春為一年之始,也就是說,2006年經1月29日或2月4日進入狗年。丙言萬物炳然著見,就是萬物初生,鮮明耀目的樣子,丙也叫柔兆;“戌者,滅也,萬物滅盡”,萬物消亡殆盡之意,戌也叫閹茂,“戌宮辛金及丁戊”,戌里藏遁著辛、丁、戊三個天干,丙戌年也稱柔兆閹茂歲。按六十甲子與五音十二律結合起來的納音五行,以丙、丁屬火,戌、亥為天門,火既炎上,則土非在下,故曰屋上土,2006年生人屬屋上土命,俗說屬土狗的,也就是指磚瓦,屋瓦金碧輝煌是大吉大貴的象徵。
2009牛年畫牛
在中國文化中,牛的影響不僅限於農耕文明範圍。遠古時代葛天氏部族的音樂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於是中國音樂史的第一章里就寫進了有關牛的段落。漢語成語有“對牛彈琴”,是譏人講話不看對象,或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其實,60年代有人發現,在乳牛場放音樂,會使牛奶產量大增。但音樂必須是優美舒緩的,麥可?傑克遜的搖滾樂不受歡迎。可見牛還挺有音樂細胞,“對牛彈琴”的詞意似乎應重新評估。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老子騎著一頭青牛出函谷關(河南與陝西交界處)西行,為後人留下不朽的哲學名著《道德經》。有誰能想到,老子著作最後的構思和定稿,是在牛背上完成的,那頭青牛不僅在哲學史上留下痕跡,還隨著神化了的老子沾了幾分仙氣,在神話傳說中永存。
公元前627年,鄭國商人弦高路遇前來偷襲鄭國的秦國軍隊,立即假託君命以12頭牛犒勞秦軍,同時派人回國告急,秦軍見鄭國有防備,只好撤兵。弦高用12頭牛中止了一場戰爭,留下了千古佳話。
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軍攻齊,連下70餘城,唯齊將田單堅守的即墨未能攻下。前279年,田單施反間計,使燕王換騎劫為將。然後一邊詐降麻痹燕軍,一邊把1000頭牛披上彩衣,牛角上縛矛,尾上縛火,乘夜大開城門,牛負痛狂奔,5000勇士隨後衝殺。燕軍大敗,騎劫死於陣中。田單乘勝收復失去的70餘城。“火牛陣”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一個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田單與那1000頭火牛從此永垂史冊!
牛與人類的關係實在密切,因而頻繁地出現在民間傳說中。在東方流傳最廣、最浪漫動人的是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牛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最終牛郎與織女被王母娘娘劃下的銀河分開,玉皇大帝只許他們每年農曆七月初七踏過喜鵲搭成的橋相會一次。在晴朗的夜空,我們可以看到明亮的銀河兩側牽牛星與織女星遙遙相對。牽牛星即天鷹座α星,在它兩旁稍暗的天鷹β、γ就是牛郎和織女的一雙兒女。織女星是天琴星α,是北方天空上最明亮的恆星,被稱為“夏日的女王”,附近呈梭形排列的四顆小星組成她的織梭。這五顆星在西方人眼中則是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之子俄耳甫斯手中的七弦琴。
據說每到農曆七月七,躲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一家人在訴說離愁別恨。有時遇上下雨,人們會說那是牛郎織女"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淚水。人們對牛郎織女抱以無限同情的同時,也深深懷念那成全了牛郎織女愛情並犧牲了自己生命的老牛。
畫作特點
觀賞張永權的工筆畫,無論是動物、花鳥還是人物,都透著他自己的鮮明個性。在構圖上他力求鮮活傳神,丙戌年的《金犬瑞福》,將狗的忠誠、機敏表現得栩栩如生;丁亥年的《金豬寶寶》,大膽改變了豬在現實中的長相,將其描繪得渾圓乖巧,憨態可掬,溫厚多情。戊子年,張永權的《鼠年畫鼠》已經創作出二十種樣式,在徵求大家的意見後,確定以頑皮可愛的松鼠為主。為此,張永權先後到多家松鼠園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還查閱和觀看了大量有關松鼠的資料和光碟。在筆法上,張永權在傳統工筆求精求細的基礎上追求一種特有的簡潔明快,努力將民族的傳統文化審美情趣融入到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