鸑鷟山就位於靈官峽東側,往南跨越琵琶崖,故道水與蜀道相連,登上鸑鷟山遠眺群山蜿蜓連綿,森林氣象萬千,雲山霧海,美不勝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競秀,文化內涵深厚。雖無華山之險峻,廬山之雄奇,卻以其清秀明麗,奇松遍野聞名於當地,更有張果老在登真洞裡修煉成仙的神話傳說為鴛蔫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在靈宮殿往下100米處,國道316線南側,抬眼即見修葺後的“登真洞”,攀階梯拾級而上百米處,懸空亭撲面而來,一柱攀天的八角亭與懸空亭成崎角,懸空亭後石柱陡立,與殿後登真洞一字排開,明暗互補氣勢萬千。登真洞,即“張果老洞”。是唐通玄先生張果修真處。張果是我國道教中八大仙之一,有關八仙的神話故事,數百年來在我國和東南亞、日本、朝鮮、越南及西方各國廣為流傳,張果俗稱張果老,唐代武則天、玄宗時人,新舊《唐書》中均有文字記述。《全唐詩·第二十四冊卷八百六十》載有張果《題登真洞》詩一首:“修成金骨練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山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 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詩後附一小傳:“張果,兩當人。先隱中條山,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禮致之,肩輿入宮,銀青光綠丈夫,賜號通玄先生,未幾還山”。又據《兩當縣新志·名跡篇》:城東十五里鸑鷟山有“登真洞”,相傳唐通玄先生張果修真處,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頂注入石池中,旁石震之有聲,又名石鼓洞。崔熙碑載:“兩當邑之東有鸑鷟山,一洞嵌深流水冷然,唐張果先生隱居所也……”,登真洞由三洞一閣相嵌而成,疊連成軸。其中二洞與三洞皆幽深莫測,內塑果老倚塌,八仙聚會與董真人造訪等群塑,形象逼真,談笑風趣,各具姿態,意趣盎然。洞頂“三清閣”有果老的宗師元始天尊,靈官天尊和太事老君道德三位天尊。還有一觀一廟,即集休觀、樵夫廟,毀於戰亂,遺蹟尚存。張果洞出土唐三彩和琉璃建築物殘蟲及部分鈔幣,千年變故依稀可見。但洞內還保存著唐、宋以來各代記述張果老在此修仙悟道、造樓建閣的記述碑文和歷代文人墨客為登真洞題寫的詩碑。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年)秦風提舉詠“登真洞”。
三千行滿末驂鸞,閒臥空山不計年。
雲鎖洞門清扣玉,石流甘液泠飛泉。
青驢去踏紅塵裹,白鶴夾歸玉柱前。
試看高真棲隱處,此中疑似蔚藍天。
明馬在田詩云:
洞口煙霞五色文,洞深一竇杳難分。
桃花亂落澗中水,芝草自生石畔雲。
去去白驢何日返,寥寥石鼓幾回聞。
誰人傳得長生術,我欲相從一問君。
清邑人羅璋《果老遺蹟》
古洞餘仙跡,空名只是浮。
杵聲山久寂,(棋)局嶺徒留。
爛斧失柯影,殘碑沒記游。
往來街道珞,瞻眺幾時休。
登真洞現已成為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每年國內外朝拜者甚多。
相關詞條
-
張果[中國星象鼻祖]
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一,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張果老(張果),本為甘肅兩當的道人,他姓張名果,號通玄先生,受武則天和玄...
人物簡介 人物原型 歷史傳說 江湖道術 人物法器 -
兩當張果老洞
張果老洞又名登真洞,傳說為八仙之—的張果老修行之地。洞外千峰競秀,並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珍惜樹種——白皮松林,總面積1800多公頃,約52萬株。
簡介 -
朝真洞
朝真洞又名真人洞,在雙龍洞附近,相傳為黃大仙修煉得道處。朝真洞海拔887米,洞高約10米,全長250米,曲折深長,崎嶇高曠,仿佛一巨大石拱橋洞。相傳為道...
基本簡介 洞內景觀簡介 美麗的傳說 金華三洞 -
登真洞
登真洞位於兩當縣城東南的靈官峽白皮松自然保護區內。代表景觀有“鏡峰捧日”、“張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濤”、“仙山”等,還有全國乃至世界面積最大的天然白皮...
簡介 史料記載 -
張果老洞[兩當縣]
張果老洞位於石灰岩溶洞。位於平定縣娘子關鎮中北部隊的三星村。
簡介 傳說 -
兩當果老洞
相傳的張果老修行地登真洞及琵琶秋水、天門鎖雲、乳洞飛雨、故道松濤、鏡峰捧日、香泉映月等八大景觀聞名遐邇,景色瑰麗誘人,遊客流連忘返。大詩人杜甫、陸游等均...
簡介 景點 -
張果老山
張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於邢台市西部15公里處,主峰海拔449米。是國家AAA級景區、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據山上的唐代古碑記載,此山原名五峰山,...
景區介紹 主要景點 仙山廟會 實用信息 地理環境 -
張果老
張果老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漢族民間有廣泛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據記載,張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張果,...
簡介 傳說 倒騎毛驢 棲霞觀 張果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