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南京大學地理系教授]

張捷[南京大學地理系教授]

張捷,男, 1982年、1987年分別畢業於南京大學並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8-1989年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中英友好獎學金資助英國牛津大學中英聯合培養博士生(Joint-Ph.D student),1990年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旅遊研究所所長、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2000-2004)。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導(2001-),旅遊地理與旅遊規劃專業博導(2002-),人文地理專業碩導、區域經濟專業碩導。

人物經歷

1982年、1987年分別畢業於南京大學並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8-1989年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中英友好獎學金資助英國牛津大學中英聯合培養博士生(Joint-Ph.D student),1990年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旅遊研究所所長、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2000-2004)。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導(2001-),旅遊地理與旅遊規劃專業博導(2002-),人文地理專業碩導、區域經濟專業碩導。

社會兼職

國際地理聯合會旅遊休閒與全球變化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Commission Boarding Member

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1-迄今)

中國旅遊協會理事

中國旅遊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1997-2005)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分會副主任

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理事會委員(1999-2006)

江蘇省地理學會理事(2001-)

中國地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7-2001

南京市政府旅遊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

南京市政府旅遊策劃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西省旅遊規劃領導小組成員(2001)

無錫市政府園林旅遊發展顧問

山東省旅遊局旅遊行銷策劃專家2009-

江西省旅遊局旅遊規劃諮詢專家2010-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世界遺產評價委員會專家

內蒙古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兼職教授

貴州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浙江大學旅遊研究所兼職教授

國土資源部桂林岩溶地質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安徽大學兼職教授

美國南卡羅來那大學國際旅遊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國際旅遊學會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的常務理事、副主席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南京大學東方書畫藝術研究中心常務主持國際經驗實驗美學協會IAEA正式會員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喀斯特地貌、旅遊地理與旅遊規劃、信息地理與書法地理學研究。

主要貢獻

主持相關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項,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及建設部科研項目3項,主持或主要參加省、市級旅遊規劃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中、英文論文約200篇。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1)旅遊地理與旅遊規劃研究:研究通過對九寨溝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國內旅遊流的合理空間數學模型及地理結構對旅遊流時間分布影響,揭示了旅遊者距離感知中存在的心理學韋伯定理的現象,中英文發表旅遊方面論文100多篇。有關旅遊研究成果獲得亞太旅遊協會5次會議等國際會議論文獎2項、全國學會級論文獎3項;近年從事旅遊流模式、旅遊與信息技術等,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超過150次。對旅遊規劃本體理論、歷史文化村鎮評價與規劃、遺產旅遊規劃模式等的研究,獲得建設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優秀規劃成果2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江蘇省科學協會優秀軟科學獎3等獎1項,省部級鑑定3項。主持完成江蘇省古運河旅遊發展規劃、江蘇省沿海旅遊發展規劃、蘇州市旅遊業十二五規劃、江蘇省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副組長)等。

(2)自然地理學和地貌遺產研究:長期從事生物喀斯特作用機制及其在文物保護和風化防治研究,在國內1991年起發表生物喀斯特微形態學及文物風化研究成果,以九寨溝、雲南石林、永安石林等為例,分別對藻類、地衣的生物喀斯特侵蝕作用、藻類喀斯特沉積作用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揭示了地衣子實體對石灰岩基質的鑽孔作用機制;系統提出了地貌遺產價值的多種評價體系及其保護規劃措施;對南京六朝石刻明代石刻、樂山大佛、洛陽龍門等石刻文物保護及其風化監測進行了探索;首次發現了青藏高原特有風蝕喀斯特微形態及發育機制,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九寨溝自然景觀成因研究被收入《九寨溝志》並被廣泛套用於九寨溝導遊詞。論文包括:張捷:喀斯特侵蝕過程中藻類作用的微形態研究。

(3)信息地理和旅遊網站研究,自1997起年對國內網際網路信息地理學進行實證研究,並對網路文化地理問題、旅遊網站空間分異及發展戰略、資訊時代地理空間的特徵、旅遊與科技信息化發展戰略、主題頻率與書論演進關係等進行了探索研究,中英文發表信息技術及情報檢索研究論文20多篇,成果發表於《情報科學》等中、英文學術刊物。

(4)其它人文地理研究:包括甲骨文與殷商景觀地理、空間概念學科屬性和地理空間觀、古詩詞與地方旅遊資源、民俗文化資源評價等的研究。發表論文包括:甲骨文與殷人景觀地理研究芻議(2004《人文地理》)、“空間”的演化:物質的、地理的、抑或是精神的?—關於空間學術概念的歷史演化和現代嬗變機制(2010《文化研究》)等。

(5)書法地理與書法審美研究:探討了書法景觀的概念並提出了書法地理學研究體系,提出書法審美中的自然景觀描述的功能類型、提出了基於書法文化鏈的大書法文化發展戰略、書法景觀旅遊規劃的模式;提出了書法審美評價維度體系及其無差異曲線分析;首次對書法審美維度評價、書法審美的行為性評價、書法景觀知覺等進行了實驗美學研究,相關文發表於《人文地理》、《中國書法》《城鄉建設》等國核心心雜誌,發表中英文書法論文約20篇,獲得《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國展論壇》優秀論文獎(全國5篇,排名第一)、第七屆全國書學研討會三等獎、全國第三屆現代刻字藝術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全國5篇,排名第一),多篇書法研究論文參加國際經驗實驗美學大會(IAEA)、國際美學會(IAA)大會交流,以及中法旅遊論壇、ITSA/PATA等國際會議主題報告,應邀在香港、美國、英國、日本及國內多個大學做書法景觀相關內容的學術報告。

社會兼職有國際地理聯合會(IGU)旅遊休閒委員會執行委員(Commission Boarding Member)、國際旅遊研究協會(ITSA)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1-)、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委員(1996-)、中國地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7-2001)、美國Tourism Geographies雜誌編委、美國South Carolina大學國際旅遊所兼職研究員、中國旅遊協會理事、中國旅遊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理事委員會委員(1998-2006)、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東方書畫藝術研究中心常務主持(2004-)、美國美國NATIONAL GEOGRAPHIC 世界遺產評價專家組專家(2005-)、江蘇省旅遊學會副會長以及多個省(江西、江蘇、山東)、市地方政府部門的旅遊專家委員或諮詢顧問、國內多個大學兼職教授或兼職研究員,國際經驗實驗美學會正式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部分發表論文

旅遊研究

2010. 張捷。“空間”的演化:物質的、地理的、抑或是精神的?—關於空間學術概念的歷史演化和現代嬗變機制。陶東風(主編):文化研究(第十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68-84。

2010. 張捷。喀斯特洞穴書法景觀的分類統計與洞穴旅遊發展-以桂林為例。人文地理2010(6)。

2010. 張捷。書法故事、地方文脈傳承與書法的空間生產-南京、北京書法文脈與城市書法景觀的案例。陶東風(主編):文化研究(第十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2010年245-260

2011,董雪旺,張捷,劉傳華等:條件價值法中的偏差分析及信度和效度檢驗——以九寨溝遊憩價值評估為例,地理學報,2011,66(2):267-278 。

2010,程紹文,張捷*,徐菲菲:自然旅遊地居民自然保護態度的影響因素——中國九寨溝和英國新森林國家公園的比較.生態學報,2010,30(23):6487-6494。

2010,程紹文,張捷* 等:自然旅遊地社區居民旅遊發展期望與旅遊影響感知對旅遊態度的影響----對中國九寨溝和英國NF國家公園的比較研究.地理研究,2010,29(12):2179—2188。

2010,劉法建,張捷,陳冬冬:中國入境旅遊流網路結構特徵及動因研究. 地理學報,2010,65(8): 1013-1024。

2010,劉法建,張捷,章錦河,等:中國入境旅遊流網路省級旅遊地角色研究. 地理研究,2010,29(6): 1141-1152。

2010,劉澤華,張捷,吳小根,等:特殊時段旅遊客流時間分布對旅遊地理結構回響研究——以北京,黃山,西安TDD黃金周旅遊客流為例. 人文地理, 2010, 25(1):129-133。

2010,王嵐,張捷*,曹靖,等:遊客感知視角下的旅遊地可進入性評價研究——以九寨溝風景區為例. 人文地理, 2010 , 25(2):144-148。

2010,烏鐵紅,張捷,李文杰:地域文化差異對旅遊者的旅遊地意象感知影響——以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旅遊地為例. 旅遊學刊, 2010, 28(6):66-72。

2010,張宏磊,張捷,林暉,等:線型旅遊空間旅遊資源的空間綜合評價方法探討. 見: 林暉,賴金貴,周成虎(編).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295-305。

2010,鍾士恩,張捷*, 韓國聖,等:旅遊流空間模式基本理論: 問題分析及其展望. 人文地理,2010,25(2):31-36。

2010,鍾士恩,張捷,張宏磊,等:國外邊緣旅遊研究進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旅遊學刊, 2010, 28(8):81-88。

2009,許振曉,張捷,Geoffrey Wall,等:居民地方感對區域旅遊發展支持度影響———以九寨溝旅遊核心社區為例,地理學報 2009,64(6):736-744。

2009,楊效忠,張捷,烏鐵紅:跨界旅遊區的組織網路結構與合作模型———以大別山天堂寨為例,地理學報,2009,64(8):978-988。

2009,盧松,張捷,蘇勤:旅遊地居民對旅遊影響感知與態度的歷時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遺產西遞景區為例,地理研究,2009,28(2):536-548。

2009,鍾士恩,張捷,周強,等:農村居民國內旅遊流空間集中性,地理研究,2009,28(6):1562-1571。

2009,田諄君,張捷,史春雲,等:城市廣場休閒者空間行為特徵研究———以無錫市太湖廣場為例,人文地理,2009,107(3):49-53。

2009,鍾士恩,張捷,任黎秀,等:基於社會經濟屬性的中國省際出遊力研究———兼對中國與世界已研究國家案例比較,經濟地理 ,2009,29(1):153-159。

2009,烏鐵紅,張捷,張宏磊,等:旅遊地屬性與旅遊者感知態度和購物行為的關係———以九寨溝風景區為例 ,旅遊學刊, 2009,24(5):36-42。

2009,蔣志傑,張捷,韓國聖,等:旅遊者認知地圖研究綜述,旅遊學刊,2009,24(1):77-85。

2009, 程紹文,張捷,梁琳,等:我國旅遊網站空間分布及動力機制研究,旅遊學刊,2009,24(2):75-80。

2009,祁秋寅,張捷,楊暘,等:自然遺產地遊客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傾向研究———以九寨溝為例,旅遊學刊,2009,24(11):41-46。

2009,李東和,張捷:國內旅遊現象空間分異研究進展及展望,人文地理 2009,24(5):96-100,70。

2008,盧松,張捷,李東和,等:旅遊地居民對旅遊影響感知和態度的比較———以西遞景區與九寨溝景區為例,地理學報,2008,63(6):646-656。

2008,章錦河,張捷,王群:旅遊地生態安全測度分析———以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為例,地理研究,2008,27(2):449-458。

2008, 唐文躍,張捷,羅浩,盧松,楊效忠: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戀與資源保護態度的關係,旅遊學刊,2008,23(10):87-92。

2008,楊效忠,張捷,唐文躍,盧松 古村落社區旅遊參與度及影響因素———西遞、宏村、南屏比較研究,地理科學, 2008,28(3):445-451。

2008,張宏磊,張捷,曹靖,等:基於出遊動機的遊客目的地選擇的離散選擇模型研究,旅遊學刊,2008,23(6):43-47。

2008,李東和,張捷,章尚正,方超 居民旅遊影響感知和態度的空間分異———以黃山風景區為例,地理研究,2008,27(4):963-972。

2008,烏鐵紅,張捷,楊效忠,等:旅遊地形象隨時間變化的感知差異———以安徽天堂寨風景區為例 ,地理研究 2008,27(5):1078-1086。

2008,楊暘,張捷,趙寧曦:旅遊地遊客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作用機制研究———以宜興為例,旅遊學刊,2008,23(5):42-48。

2008,史春雲,張捷,尤海梅:遊客感知視角下的旅遊地競爭力結構方程模型 ,地理研究,2008,27(3):703-714。

2007,李東和,張捷,趙玉宗,史春云:基於旅遊地居民感知和態度的旅遊影響空間分異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鎮為例,地理科學,2007,27(4):602-608。

2007,楊國良 張捷 劉波,等:旅遊景區分布約束下的四川旅遊流齊夫(Zipf)結構發育特徵,旅遊學刊,2007,22(8):17-23。

2007,鍾靜,張捷,李東和,等:歷史文化村鎮旅遊流季節性特徵比較研究——以西遞、周莊為例,人文地理,2007,96(4):68-71。

2007,史春雲,張捷,尤海梅,等:四川省旅遊區域核心—邊緣空間格局演變,地理學報,2007,62(6):631-639。

2006,楊國良,張捷,艾南山,劉波:旅遊流齊夫結構及空間差異化特徵——以四川省為例,地理學報,2006,61(12):1281-1289。

2006,聶獻忠,張捷,章錦河,劉澤華:一體化旅遊區(ITR)空間發展戰略研究——以長江三角洲旅遊區為例,地理科學,2006,26(6):755-763。

2006,史春雲,張捷,尤海梅等:中國城市居民出遊潛力的空間分異格局,地理科學,2006,26(5):622-628。

2006,史春雲,張捷,沈正平等:旅遊目的地競爭力定量評價綜述,人文地理,2006,3:72-77。

2005,章錦河,張捷,李娜等:中國國內旅遊流空間場效應分析。地理研究,24(2):292-303。

2005,趙勇,張捷,秦中:我國歷史文化村鎮研究競爭。城市規劃學刊。2005,2期(總156):59-64。

2004,張捷,余穎,張靜:城市非景觀文化遺產的旅遊可視化研究-以南京市書法文化旅遊產品概念規劃為例。旅遊學研究(第一輯),東南大學出版社。58-63。

2004,章錦河,張捷:旅遊生態足跡模型及黃山市實證分析。地理學報。59(5):763-771。

2004,張捷,劉澤華:中國旅遊網站區域分異及發展戰略研究。地理科學。24(4):493-499。

2004,張捷,溫明華,劉澤華,章錦河:信息通訊技術與旅行旅遊業研究發展趨勢,旅遊學刊,19(3):93-94。

2004,張捷。科技與旅遊發展。旅遊學刊,19(3):6-7。

2003,張捷:資訊時代科技發展、新旅遊及旅遊規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6(4):391-395。

2003,余穎,張捷,任黎秀:老年旅遊者的出遊行為決策研究。旅遊學刊,18(3):25-28。

2003,黃泰,張捷,解杼,劉澤華:基於區域城市體系的旅遊地域系統空間組織研究-以江蘇為例。人文地理。2003,18(2):49-54。

2001,張捷等:城市旅遊業非物質開發的初步研究。保繼剛、Geofarry Wall 主編:城市旅遊的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91-97,1/4。

2000,張捷等:風景區旅遊開發中的客源市場研究。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編:區域旅遊開發與嶗山風景區可持續發展。地圖出版社,486-494,3/6。

1999,張捷,周寅康,都金康等:自然觀光旅遊地客源市場的空間結構研究,地理學報,54(4): 357-364。1/5論文。

1999,張捷,周寅康,都金康等:觀光旅遊地客流時間分布特性的比較研究。地理科學,19(1):49-54。

1998,張捷等:城市閒暇業及其持續發展芻議。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編:區域旅遊開發與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 136,1/5。

1998,張捷等:試論城市閒暇業及其持續發展。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期:171-178,1/3。

1998,張捷等:知識經濟與21世紀的旅遊、閒暇業,旅遊學刊,13(4):45-47。

1998,張捷等:區域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定量評價研究。人文地理,13(1):59-62。1/1。

1997,張捷等:娛樂、閒暇娛樂業與城市持續發展。江蘇省科學協會等主編:城市化進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366-370。1/4

1997,張捷等: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喀斯特研究的旅遊業意義。中國岩溶, 16(4):386-392。1/3

1997,張捷:區域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類型及旅遊業價值研究。人文地理,12(3):20-24。1/1。

自然地理

2005,秦中,張捷:北盤江流域水土流失及石漠化調控。中國岩溶。24(1):51-55。

2003 ,田友萍、張捷、宋林華、包浩生。雲南石林碳酸鹽岩表面氣生藻類群落的研究。中國岩溶,22(3):203-211

2002,田友萍、張捷、宋林華、包浩生:雲南石林碳酸鹽岩表面氣生藍藻的研究。生態學報,2002,22(11):1793~1802,。

1998,周寅康,包浩生,張捷:淮河流域洪澇變化吸引子維數研究。地理科學,18(4):362-367,3/3。

1997,周寅康,張捷,王臘春:淮河流域洪澇變化的信息維研究。自然災害學報,6(4):90-94。

1997,張捷等:細菌、真菌對喀斯特作用的影響研究及其意義。中國岩溶,16(4):362-369。

1997,周寅康,張捷,王臘春:長江下游地區五百年洪澇序列的 R/S 分析。自然災害學報,6(2):78-84。

1995,張捷 ,王富葆,李升峰等:西藏及鄰區高寒及乾旱荒漠環境下灰岩表面風定向溶痕的初步研究。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1(2):290-300。

1994,張捷, 李升峰 :南京梁代石刻微侵蝕的研究。地理學報,49(5):418-428。

1994,張捷,包浩生:分形理論及其在地貌學中的套用。地理研究,13(3):104-112。

1993,CHEN Shufan, ZHANG Jie:Biodeterioration of Chinese Monuments。 INTERNATIONAL LICHENOLOGICAL NEWSLETTER(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ichennology)。 26(1): 10-12。

1993,張捷:地衣喀斯特侵蝕作用的初步研究。地理學報,48(5):437-446。

1993,張捷:喀斯特侵蝕過程中藻類作用的微形態研究。地理學報,48(3):236-243。

1992,張捷:地表喀斯特沉積中藻類作用的觀察研究。地理研究,11(2):26-33。

1991,張捷,李升峰,陳舒泛:石灰岩表面溶針孔的初步研究。中國岩溶,10(2):151-161。

其它

(文化地理、書法審美、信息地理等)

張捷 等:全球化時代中國城市書法景觀的空間分異與變異。周建渝主編:城市文化渝人文視野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香港亞太研究所-國際書號:ISBN978-962-441-580-3。2009,pp27-38。

張捷,黃正明, 漢隸公眾審美評價及其對當代隸書創作的影響/全國第二屆隸書論壇文集, 中國書法家協會協會編,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9,214-231,

張捷, 刻字藝術的景觀屬性和書法文化生存空間拓展。中國書法家協會(編):全國第三屆刻字藝術會文集, 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9:37-44,

張捷:書法遺產、書法文脈、書法景觀與書法旅遊發展模式。人文旅遊。浙大出版社。2007,第四輯:424-432

張捷 等:作為地方文脈的古典詩詞的旅遊規劃模式。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32(5):1-6。

張捷:書法展廳觀賞行為與作品評價的關係研究。中國書法。2007,12(總176):108-112

張捷:書法審美偏好機制的無差異曲線分析。全國7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黃河出版社。2007。

張捷:無聲的評價。中國書協編:全國九屆書法篆刻展覽論壇文集。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7:3-17。

2004,張捷:書法批評的客觀審美維度構建。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6(6):78-8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2005,第2期69-75全文轉載)。

2004,張捷:甲骨文與殷人景觀地理研究芻議。人文地理,2004,19(1):47-51。

2004,張捷,王小倫,黃正明:古典書論中自然意象描述的類型及其功能。中國書法,2004,(2,總130):26-29。(2002年第二屆天津中國書法節優秀論文)

2003,張捷,基於人地關係的書法地理學研究。人文地理,18(6):1-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2004,第1期32-36全文轉載)

2002,張捷,徐銀梓,周寅康:書法研究中的混沌學問題辨析,中國書法,2002,,第8期(總112期):61-63。

2000,張捷,顧朝林,都金康,周寅康:計算機網路信息空間的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展望。地理科學,20(4):368-374。

1999,張捷等:網際網路時代的地理學展望。李小建主編:區域研究新透視。河南大學出版社。61-68 。1/3。

獲獎記錄

2010:江蘇省沿江旅遊規劃,江蘇省優秀旅遊規劃成果一等獎,江蘇省旅遊學會

2010:江蘇省淮安市旅遊發展規劃。江蘇省優秀旅遊規劃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旅遊學會

2009: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體系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市規劃協會2007年度優秀規劃設計成果獎二等獎。(2007)CZ-2-12-13-01

2007: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規劃的理論與套用。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7: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評價體系。江蘇省第二屆軟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排名第一

2007.論文:無聲的評價-展廳觀摩行為與作品評價的關係研究。全國第九屆國展論壇優秀論文。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5名,不分等,排名第一)

2006.長江路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南京市優秀旅遊規劃二等獎。

2006.南京市建鄴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南京市優秀旅遊規劃二等獎。

2006.論文:書法審美機制的無差異曲線分析。全國七屆書學研討會優秀論文3等獎,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5.論文:書法審美分類的實驗美學研究。岳安杯國際書法論壇優秀論文3等獎,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研究院。

2004,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節優秀論文獎。歷代書法理論中的自然景觀意象描述研究。中國書法家協會。

1998:“青藏高原自然資源與環境演變的典型案例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10

1997:論文“資訊時代地理空間歷史定位及空間聯通性初步研究”在全國青年地理工作者學術會議獲中國地理學會頒發的“優秀論文二等獎”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