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栻

民國元年(1912),他和張鵬程聯合創辦北莊村“檉啟學堂”(高等國小),擔任校長。 由於張承栻辦學有方,教學質量高,吸引了不少進步青年前來檉啟學堂就讀。 他以檉啟學堂為據點,吸收進步教師、學生約300人,組織起一支隊伍,隸屬於右任的靖國軍。

張承栻(1875—1917),男,又名思齊,字敬軒,本縣駿馬鄉北莊村人,自幼天資聰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丙午年(1906)考職乙等,後以教學為業。民國元年(1912),他和張鵬程聯合創辦北莊村“檉啟學堂”(高等國小),擔任校長。
檉啟學堂開設算術、國語、地理、歷史、體操、唱歌等課程,聘請的教師大多是當時的進步青年。教師和學生一律穿制服,人稱洋先生,洋學生,洋學堂,就連學校的門窗格式也是新穎的。這樣一來,便遭到一些守舊人物的反對,說張承栻“胡弄”,甚至罵他“是孔孟之道的敗類”。可是,隨著檉啟學堂的創辦,北莊村和附近村子的文化氣氛很快活躍起來,人們的政治思想也敏銳了。所以,廣大民眾和很多有識之士,對創辦檉啟學堂是讚揚的、擁護的。由於張承栻辦學有方,教學質量高,吸引了不少進步青年前來檉啟學堂就讀。張承栻思想進步,擁護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反對封建專制和軍閥割據,積極參加了于右任先生領導的靖國軍。他以檉啟學堂為據點,吸收進步教師、學生約300人,組織起一支隊伍,隸屬於右任的靖國軍。當時,陝西督軍陳樹藩是北洋軍閥的爪牙,醴泉縣縣長陳紹鈞又是陳樹藩的忠實走狗。他們狼狽為奸,和陝西靖國軍勢不兩立。民國6年(1917)正月初,情況緊急,靖國軍左翼司令曹俊夫從西府率部來醴匯合,但在趙鎮一帶未能與張承栻接上頭,遂率軍北上。待到張承栻率部趕來,曹旅已去。這時,張承栻帶領二三百人到乾縣西營寨聯絡范凝吉(范紫東之兄長)一同起事。本縣縣長陳紹鈞得知情報後,立即報告陳樹藩部之旅長劉世瓏。劉當即派人到西營寨追捕張承栻。正月初六日下午,張承栻被捕後連夜押送到縣。審訊中,張雖被打得遍體鱗傷,牙齒掉落,但卻堅貞不屈,正氣凜然,至死不屈,陳紹鈞無可奈何,遂把張承栻解往西安,不久殺害於西安西華門什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