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祥[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建祥[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建祥,男,漢族,1923年11月生,陝西省華縣赤水鄉人。著名人物有歷史學家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演員、淮陰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十屆淄博市政協副主席。

人物經歷

中共黨員。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負責西北地區),陝西省史學會副會長,陝西省統戰理論學會副會長,陝西省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等職。

先生幼年在鄉村私塾學習,後在私立臥龍高小上學。1939年考入華縣鹹林中學,完成國中、高中學習,在此期間深受愛國教育家楊松軒教育思想的薰陶。1944年10月考入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鑽研史地學科。畢業後,投身教育,在富平二中任教,講授歷史、地理等課程,在此期間,參與中共地下黨的活動,並於1949年5月在西安參加“西北軍政委員會舉辦的中教座談會”, 後參加農村土改。1949年9月受聘到華縣鹹林中學任教,不久擔任教育主任職務。1954年6月調渭南瑞泉中學任教育主任,兼任史地課,由於工作成績顯著,1956年5月1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6年10月,調陝西師範學院任教務科長。1958年10月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進修,併到北京參加由著名學者李新、彭明先生任主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的編寫工作,耗時一年半,在此期間,受到著名思想史學者蔡尚思的指導。從1960年8月至退休,一直在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主講中國現代史、民主黨派史、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等課程,擔任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並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15年7月29日,免去張建祥同志的中共陝西師範大學委員會副書記、常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張先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他熱愛教學,專心鑽研教書育人之道,對學生充滿愛心,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從不因小事小節而失大禮。在渭南瑞泉中學擔任教育主任期間,救濟貧苦學生上學是經常之事,他要求老師們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全面負責,既教書又育人,用自己的思想行動做學生的表率。“文革”期間蒙受衝擊,但他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不說違心話,保持了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幾十年來,自覺自愿地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盡力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

主講課程

改革開放以來,張先生在主講中國現代史基礎課的同時,開設了民主黨派史和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這些課程政治性強,講授的難度很大。張先生憑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敏銳的史學素養,大量吸收“文革”後史學界研究的新成果新資料,對講稿反覆充實修改,努力將延續多年的黨史、革命史的框架,回歸到中國通史的體系中來,同時兼顧中國現代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豐富經驗,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深受歷屆學生的好評,多次榮獲教學質量優秀獎。

主要貢獻

張先生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地進行科研工作。特別是在80年代初史學界的“左”的影響依然很濃厚的時候,他就發表了《陳獨秀的家長作風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論文,論述了陳獨秀家長作風的形成及其表現,指出陳獨秀在大革命中以家長統治,強力推行右傾機會主義路線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慘敗有很大關係。1983年發表的《試論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剖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論述了中國抗戰的歷史地位,駁斥國外輕視、貶低中國人民曾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偉大貢獻的不公正論點,還歷史本來面目。還研究發表了《試論毛澤東對唯物主義的貢獻》、《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的統一戰線》、《國民黨怎樣製造了“皖南事變”》、《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落實中的幾個重要問題》、《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個綱領》、《1938年的武漢保衛戰》、《民主黨派的歷史道路及其光輝前程》等重要論文。

1987年8月,張先生與西北大學張揚先生共同主編出版了90餘萬字《中國現代史》(上、中、下),該書是“文革”後中國西部學者獨立編寫的第一部《中國現代史》,並作為陝、甘、寧、青、新的各綜合大學歷史系的教材。該書最大的特點是突破了傳統中國現代史的框架,把1911年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現代史的起點,展現了辛亥革命後70年間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發展變化,顯示了特定歷史階段的完整性。1991年張先生又與他人合作完成50萬字的專著《陝甘寧邊區革命史》,這也是“文革”後較早的一部關於陝甘寧邊區歷史的著作。此後,張先生又作為主編之一,完成了22萬字的《統一戰線教程》,主審王希良任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在張先生一生事業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中國現代史學會的創立、發展所做的貢獻。“文革”結束後的80年代初,受“左”傾錯誤破壞最嚴重的中國現代史研究、教學剛剛起步,“左”傾觀點泛濫,資料匱乏,信息閉塞,師資力量薄弱。為了促進中國現代史的教學和研究,由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測繪學院等院校一批知名學者,在80年代初發起和組織“文革”後國內最早、會員最多的民間學術社團之一——中國現代史學會,張先生是學會的發起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學會致力於史料整理、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協作科研等工作,幾十年來碩果纍纍。特別是在學會成立之初,即在西安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現代史講習班,講習班雲集了全國知名學者和各大學中國現代史、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專任教師進行了系列講座,內容涉及中國現代史的各個方面,填補了中國現代史研究中的許多空白領域,介紹了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會後由張先生負責編印了《中國現代史講習班講義》(三冊),社會反響強烈,成為當時高等院校歷史專業拓展教學內容最重要的輔助資料。之後,學會又連續舉辦多屆講習班,把中國現代史研究、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在所有這些工作中,張先生都是直接參與和策劃者之一,在張先生退休後的學會年會上,大會以決議形式,向包括張先生在內的學會早期領導人表達敬意。

張先生師德高尚,為人正派、克己奉公、樂於助人,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付出了許多心血,無論在同輩人還是在中青年教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張先生晚年身體多病,但仍伏案工作,時刻關心家鄉的建設和變化,多次赴華縣為教育事業獻計獻策,其次參加有關學術討論,如紀念渭華起義,楊松軒先生120周年誕辰等紀念活動,受到家鄉黨政領導的高度讚揚。

先生不幸於1993年2月病逝,享年7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