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諤

張廷諤

張廷諤(1890—1973)字直卿,直隸豐潤人,家貧。早年畢業於遵化學堂,後赴日本,投考大阪一家工科學校未果。1911年考入直隸高等工業學堂,畢業後在大沽造船所任機械師。張雖官微言輕,但非常機靈乖巧,口才很好且交際能力強,擅與上層作忘年之交,常穿梭於政界人物之間。他很快便在天津內河輪船局任總稽查,1917年升任局長,後任北京電報局總辦、直魯電政監督等職。他還掛著直隸省議會議員的頭銜,這也為他後來官運亨通奠定了基礎。

基本信息

天津張廷諤舊居 天津張廷諤舊居

 1923年張紹曾組閣時,以曹錕為首的直系推薦張廷諤為國務院秘書廳秘書長,任期為1923年5月24日至1924年1月9日。由於政局險惡,張廷諤謀求外任,初為河東鹽運使(設在山西),任期為1924年1月9日至1924年10月9日。不過他一直住在北京。當年10月9日,他調任署長蘆鹽運使,這是經吳佩孚和曹錕同意的。在這個位子上,他僅幹了不足一個月,便於當年11月7日被免職。此後他便經營起鹽務,與吳毓麟、潘復、劉彭壽等分別組織了德興鹽務公司等數家鹽業買賣,幹了很長一段時間。

1924年,張廷諤舉家遷入津門。

1930年,張廷諤在寬敞的後院自辦薊七鹽店,領有七個縣的官鹽專賣權。除了投資實業,張廷諤與北洋各派系、東北軍舊將領交往較多。張廷諤首任市長,則得益於黃郛。

張廷諤於1934年冬任職,每天由意租界到市政府(今河北區月緯路十中南院)上班,他便把宅邸的鹽店搬了出去。張廷諤家中一時車水馬龍,賓客雲集,各國在津領事和夫人也被邀請來作客。

1935年6月4日,張廷諤下了台,由親日派的王克敏替任天津市長。張廷諤有抗日救亡思想,他不願與親日分子同流合污,更不願當漢奸,因此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眼中釘。在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侵略者簽訂的出賣華北主權的《何梅協定》第一條第一款中,即有將“于學忠及張廷諤一派之罷免”內容。

抗戰勝利後,張伯苓向蔣介石推薦張廷諤回津官復原職,得到採納。張自1945年8月13日他的任職命令發表起,到轉年10月23日即因病下野。張在位期間一些官員的貪污醜聞陸續曝光,民怨沸騰,民眾戲稱接收為“劫收”,搞得張廷諤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加上反甄審事件、天津教育局長辭職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事,都使張廷諤心力交瘁。他曾聘請過環保專家過祖源等科技人員來津,希望解決天津城區的下水道等問題,但卻無法實現。因血壓偏低,他病過好幾次。1946年8月15日晚天津市長張廷諤在利順德飯店向駐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路基中將授“金石之盟”旗,1946年8月17日,國民政府監察院派來“接收清查團”。張廷諤在記者節那天中國大戲院舉行的一次歡迎清查團晚會上暈倒在地,為腦血管痙攣,後提出辭職。

張廷諤下野後,被委為國民政府顧問這—虛職,離開天津到北平頤和園寫秋軒閒居。寫秋軒當時是東亞公司宋裴卿使用的。張廷諤一直沒有到南京向蔣介石報到或述職,其原因不言自明。

1948年10月,張廷諤從北平赴台,直到1973年7月在台北故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