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履鴻

張履鴻

張履鴻 張履鴻 張履鴻

張履鴻(1924年6月16—2002年1月30日),昆蟲學家,原籍南京市江寧區龍都鎮楊柳村。張履鴻於1944年考取上海臨時大學醫學院(現上海醫學院);1946年因病休學;1947年考取金陵大學農學院昆蟲專業;1951年畢業由國家統一分配到東北農學院(現東北農業大學)農學系任助教;1954年月任農學系講師;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8月-1959年8月在前蘇聯列寧格勒農學院學習;1959年9月-1962年3月任農學系講師、黨總支委員、副系主任;1962年3月任農學系講師、黨總支委員、副系主任;1962年4月任副教授、黨總支委員、副系主任;1966年6月-1976年10月被免去行政職務,其中有3年(1973年到1975年)恢復了行政職務,後又被免去;1976年10月恢復黨總支委員、副系主任職務;1980年7月任教授、黨總支委員、副系主任;1982年4月任教授、黨總支委員、系主任(任職到1983年12月);1980年12月-1985年12月任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86年-1990年任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學會特聘顧問;1993年退休,退休後仍帶研究生數年。
解放前,學生時代的張履鴻受魯迅、矛盾等進步作家的影響,酷愛文學,以蘭秋木筆名在《新申報》副刊《北斗》、《千葉》上發表了十餘首新體詩和文章。解放後,張履鴻在東北農學院(現東北農業大學)工作,僅三年就任講師,三十八歲任副教授,是當時僅有的兩個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1980年晉升教授後,其社會影響和學術地位不斷提高,成為學科帶頭人,獲國家特殊津貼,長期擔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農業昆蟲專業委員會負責人;黑龍江省昆蟲學會理事長、黑龍江省植保學會副理事長(曾任一屆理事長);黑龍江省農學會常務理事。1954年張履鴻主持完成的“黑龍江省農作物害蟲區系調查”,是對黑龍江省農業害蟲區系的首次系統研究,這項研究成果被討論我國害蟲區系分布的重要著作所引用;1959年國內首次引進蘇雲金桿菌,開創了以菌治蟲的生態昆蟲研究,還成功預測了草地螟的爆發;組建了昆蟲標本室收藏昆蟲25個目3000多種,10餘萬昆蟲標本。文革後期繼續研究蘇雲金桿菌和細菌農藥等課題;參加中國農業大百科全書昆蟲卷的編寫,為分支副主編;經常到外省講學和擔任培訓班主講。共發表學術論文、譯文100餘篇;出版教材和書籍20餘本;主持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多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長期任國家和省自然科學金基金評審專家;1986年到澳大利亞考察旱作農業;1991年到俄羅斯參加國際昆蟲研討會。在《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農業科學和生物學中對其工作均有論述。
部分文章和著作
常見害蟲及防治 著者:張履鴻
中國東北地區危害人參的金針蟲種類研究 張麗坤 張履鴻
中國東北地區危害人參的金針蟲種類研究 張麗坤 張履鴻
大豆葉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Oa NPV)的超微結構及形態發生 何力 張履鴻
農業經濟昆蟲學 作者:張履鴻
感染蘇雲金桿菌後印度谷螟血細胞的病態變化 王亞洲 張履鴻
紅棕灰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研究 王義 張履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