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教授,1932年出生於湖南湘潭,1962年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為台灣地區屈指可數的國學和佛學專家。青年軍二零六師小兵,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央大學、政工幹校、警官學校副教授、教授、中國哲學會總幹事、國民大會英文機要秘書、大陸中華孔子學會名譽副會長、北京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貴陽中國文化書院名譽院長、達摩書院創辦人、達摩出版社發行人、中國文化哲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創設的十方叢林書院高研部主任,為南大師五十多年的老學生。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彼在台灣苗栗獅頭山下效法百丈大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門風格,創設達摩書院,講授唯識經典近二十年,著作有《到禪之路》、《中國人是真的》、《分析命詞與綜合命詞》、《邏輯》等著作;譯著有《自由的哲學》、《開放的社會及其敵人》、《人生的智慧》、《到奴役之路》、《革命的剖析》等書。除在達摩書院陪同道友講讀經典外,並任中華唯識學會理事長,南懷瑾大師為名譽理事長。並與同修道友,力修達摩祖師交付的:印心的楞伽經。

蓋自六祖以後,習禪者,多趨《金剛經》,而忽略印心的《楞伽經》,由是禪乃隨時代的變遷,衰落無已。張尚德老師認為欲再興禪門文化,恢復重視《楞伽經》,是為當今第一要務也,禪門真興起,社會必安定。

現職:

達摩書院 達摩書院

達摩書院創辦人

--------------------

張尚德簡介

為湖南省湘潭縣梅林鎮大塘沖人,生於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日。家父飽讀詩書,惟好山水,一生無成;母生兒育女,早逝。由是我八歲喪母,復因歷來戰亂,家道中落,自此淪淪落落,生活苦不堪言。

乃於十六歲入台灣孫立人將軍二○六師,為青年兵。經五年有餘,受盡軍中折磨訓練。受蔣介石與麥克阿瑟將軍命,軍隊已開到高雄鳳山車站,要赴韓戰,打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但杜魯門反對台灣出兵,我乃得保住一命。

從小天天玩在一起,在上海的堂弟張季賢,當時是共軍士兵。若在敵對戰場上,彼此一碰,相對開槍,那如何得了。

你看:

我有一韓國結拜兄弟,名叫金忠烈。他參加韓戰後,全連打光。後來到台灣讀台灣大學哲學系,並成為文化大學的博士,為韓國最有影響力與聲望的名學者之一。

我軍中退役後,因感人為什麼那麼壞?社會為什麼這麼亂?雖國中未畢業,因未念國小四、五年級,數學、英文零分,下決心要考取台灣大學哲學系,俾瞭解人生。我退役後,經二十個月,四十本書死背、死讀,當時,台灣大學二百六十分錄取,我考了三百一十二分。因隻身在台,在台大常常三餐不繼,可以說在台大飢餓七年。

畢業後,入蔣介石、蔣經國先生政工幹校敵情系教馬克思主義。他們稱至為高貴的馬克思學說,叫匪黨理論批判。

四十八歲以前,經過各種不同的人生階段,在文化大學、中央大學做過講師、副教授、教授,也做過蔣介石辦的《中國一周》總經理、中國哲學會總幹事,並協助和世界哲學界名哲學者,成立國際中國哲學會。後又做世界反共聯盟主席谷正綱先生的英文機要秘書十二年,並協助南懷瑾先生成立十方叢林書院,在該院擔任高研部主任,著作雖不敢說等身,計有:

《邏輯》、《習禪的話》、《禪的超越性》、《到禪之路》、《中國人是真的》、《分析命詞與綜合命詞》、《然與非然》、《禪門語錄》、《張尚德演講集(上)》、《張尚德演講集(下)》《靜坐散記》、《唯識新引》等。

所譯世界名著則有: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到奴役之路》、《自由的哲學》、《人生的智慧》、《現代邏輯》等。

近二十年來,追隨南公懷瑾先生,從事整箇中國與世界文明的改革開放。雖現已年近八十,仍孜孜從事此一至為艱苦任務。尤憶二十年前,與前上海市長和海協會理事長汪公道涵先生相敘,誠心建言,趕快到華盛頓,彼此取得諒解,世界要共同在互助互愛中,別無他路。並且向汪公表示,雖富國強兵,若不和世界精華人文思想文化相互整合,匯為一爐,整個人類問題,絕對不能解決。哈佛名教授杭亭頓,曾謂整個東、西方,會有文化差異爭奪的戰爭。

全力試圖將中國精華文化與世界各國精華文化匯合一起,全心殫思,如何方能避免爭鬥,以至於今。在大陸協助成立道南書院及貴州中國文化書院;在台灣成立達摩書院及任中華唯識學會理事長,並由達摩出版社出版自己種種的書籍。

非常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年來給我的包容、海涵與優渥款待。諸如張岱年先生聘我為全國孔子學會名譽副會長、北京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名學者湯一介先生要我到北京大學講唯識學及主持禪七,以及從南到北許多大學聘我為客座教授,感恩、感恩。

有人戲稱,將和曾國藩、毛澤東、馬英九、宋楚瑜、王闓運、齊白石諸先生共列,又謂是台灣精通佛法屈指可數者,此真天下第一大戲論也。蓋豈不知悉自己有幾錢、幾分、幾兩、幾斤乎?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也。

一生最最要感恩的是:三位老師。

一是真正追求講理、有禮的自由主義大師,台大哲學系殷海光教授。他讓我深知人要公平、正義。

二是哲學大師方東美老師。他讓我知悉道通為一。

三是禪門泰斗南懷瑾先生。他引領我入禪,歸命淨域。以上是為簡歷。

南師和張教授 南師和張教授
南公懷瑾先生和張公尚德先生近照 南公懷瑾先生和張公尚德先生近照

主持禪修

2010年十月29日(星期五)至 十一月4日(星期四)

《禪海蠡測》七日靜修研討會

道南書院

2011年六月18(星期六)至六月24(星期五)

《大般若經》七日禪修

湘潭道南書院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2011年八月十三(星期六)至十九(星期五)

禪海蠡測與般若正觀禪七,

台灣苗栗達摩書院

2011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六)至十一月十一(星期五)七日禪修

內容:釋南公懷瑾先生傳授的證悟方法

地點:湖南湘潭道南書院

2012年一月24(農曆新年初二,星期二)至一月30(星期一)

唯識學七日禪修

地點:台灣達摩書院

2012年四月二十八日(星期六)至五月四日(星期五)經中之寶

悟道的《楞嚴經》七日禪修

地點:湖南湘潭道南書院

禪修照片 禪修照片
禪修照片 禪修照片

2012年八月二十(星期一)至八月二十六(星期日)

《楞嚴經》、《楞伽經》二楞七日禪修

地點:台灣達摩書院

2012年九月二十二(星期六)至九月二十八(星期五)

道南書院《六祖壇經》《金剛經》《易經》《老子》七日禪修

地點:湖南湘潭道南書院

2012年十月二十七(星期六)至十一月二(星期五)

儒釋道三家道學綜參七日禪修

地點:湖南湘潭道南書院

2013年2/11~2/17達摩書院新春七日禪修

自備資料:《指月錄》

地點:台灣達摩書院

演講記錄

一九九○年四月應上海哲學會和上海中西哲學文化交流學會的邀請,在上海華僑賓館松鶴廳報告:「禪的超越性」和「煩惱與解脫」,當天曾任上海市長、當時為市長顧問兼管轄東南六省經濟決策的汪道涵先生來拜訪吾師。下午應華東師範大學的邀請,至玉佛寺演講,馮契先生致詞,表達對老師的歡迎與推崇,並且期望老師為民族、為文化共同努力奉獻。

一九九○年四月應上海中西文化交流協會主席馮契先生及中國哲學史會會長任繼愈先生的邀請,在北京文化界高層領導與學術界做了禪學座談。

一九九四年八月在山東大學第二屆墨學國際研討會上報告:「墨子哲學的中心:愛」。

一九九五年四月在西安師範大學當代哲學與倫理會議上報告:「建構所需要的哲學與倫理」。

一九九五年九月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中西比較哲學會議上報告:「物自體」。

一九九六年廣東羅浮國際道家會議上報告:「老子生命哲學系統的開展」。

一九九六年八月在湖南嶽麓書院紀念朱熹國際會議上報告:「〈學記〉對成就儒學的重要性」。

一九九七年五月參加香港孔子思想與二十一世紀國際會議上報告:「中庸思想系統的開展」。

一九九八年四月在台灣台中文化中心報告:「什麼是真正的愛」。

一九九八年八月在湖北大學報告:「禪話精要點滴」。

一九九八年十月在河南夏邑儒商會議上報告:「什麼是理想的儒商?」。

一九九九年五月在北京大學報告:「唯識三十頌」。

一九九九年七月在武漢和長沙科技大學報告:「科教興國、人文治國」。

二○○○年九月在香港孔教學院七十周年院慶上報告:「重整儒教」。

二○○二年九月應廣東雲門寺佛學院建院十周年慶祝邀請送交一份報告:「雲門禪與當代社會」。

二○○七年四月在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報告:「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問題」。

二○○七年四月應上海電視紀實頻道《文化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廟講堂和文匯報邀請報告:「中國傳統文化與文人之道」。

二○○七年六月在台灣台南市政府報告:「全面解決人類社會問題在重建印度的唯識哲學」。

二○○七年八月應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請送交一份報告:「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成就在哪裡?」

講座圖片 講座圖片

二○○八年八月在上海圖書館報告:「中國的飛升世界的希望」。

二○一○年十月應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邀請,在廣化寺做三天報告,題目為:「六祖惠能是怎樣悟道的、禪門泰斗南公懷瑾先生的《禪海蠡測》、禪與中國文化」。

二○一一年九月應北京大學儒學院邀請在北京大學治貝子園做二天報告,題目為:「《中庸》思想系統的開展、哲學的統一性」。

簽名 簽名
湯一介教授與張尚德教授 湯一介教授與張尚德教授
演講圖片 演講圖片

二○一一年九月應清華大學羊滌生教授的邀請,報告:「禪與幸福人生」。

演講圖片 演講圖片

最為值得一提且為中國未來發展一大事因緣的是:吾師尚德先生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親傳南太老師所授的「六字大明咒」。

二○一二年五月在奉化雪竇寺做二天的報告,題目為:「什麼是唯識、散談唯識學」。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以上講演內容,可參考達摩出版社出版的《禪的超越性》、《張尚德演講集(上)》、《張尚德演講集(下)》、《中國人是真的》、《禪與中國文化》、《中庸思想系統的開展》、《散談唯識學》等書。)

達摩書院

達摩書院院旨

一、以修證達摩禪為宗。

二、以契法報化三身為志。

三、以印心的楞伽,悟道的楞嚴,成佛的法華,理事圓融的華嚴為本。

四、以清淨圓明、了不可得、維摩不二為總。

五、以常樂我淨、四無量心為歸。

結語----歷劫修行:

歸命十方

超越十方

普照十方

達摩書院的沿革

達摩書院坐落於苗栗縣獅潭鄉豐林村大坡塘九號。該地三面環山,茂林修竹,中有小溪,終年有魚蝦,自在嬉戲。東南遠眺,山巒起伏,西南和西北,均有竹林。西北後山則為一高山,約一千多公尺,自高山而下山泉,為最佳飲水,日照充足,地下多石,是以為一自然地氣極佳之所。

原有數家農戶,一次颱風暴雨侵襲,有數家民屋被毀。後有南公上師懷瑾先生弟子陸劍齡介紹苗栗大戶劉家晏然、弘道姐弟,彼二人相繼隨張尚德參禪學佛,曾七次借用頭份靜修精舍道信師父佛堂參禪,思以此非久計,乃四處尋覓場地,得知大坡塘尚有一農戶出售。達摩書院創辦人乃予接手進住。

地約兩甲,有建地、良田、竹林與杉木,為一縱深長條梯田型式。原農戶離去後,農藥潭罐無數,雜草叢生,多一人高。經年余清理,方告清淨。

進住此處後,感到鬼也多多,創辦人張尚德乃撿拾此屋原來一網魚蝦的竹簍,寫一「鬼」字在上,意在請諸方鬼爺安居其中……。

經一段時日,此處經年颱風不侵,地震不奪,直可謂風調雨順、四季如春,來者皆贊謂「人間仙境」。

原屋為一三合院農舍,用竹片、稻草、泥土混合作牆,傳統屋瓦,居來很冬暖夏涼,只以萬物成住壞空,此屋年久蟲生木朽,行將倒塌,乃予改建。

經一年多調整建設,原三合院已改建成二層樓之書院,仍采三合院ㄇ字型式,配上、下樓一十六根木柱,蓋上紅瓦,符合於美學原理的色采,整個建築很是平衡、莊嚴、精緻而又對稱,竟有人贊為此間最美之建築云云。說「最美」實不敢當,為因有上師

南公懷瑾先生之無盡鼓舞與勉勵,特書

「達摩書院」四字,

高懸其上,見之極似一傳統書院也。

是為沿革。

附記:

達摩書院近二十年來,非常嚮往百丈大禪師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門風格,所以這裡的大部份田園、道路、魚池、涼亭及部份房屋,都是道友們自己親自完成;平常套用蔬菜,也多能自給自足。

達摩書院強調讀原始經典,所以有四部大藏經,隨時供道友自取自閱。書院共同讀畢的全部或部份的經典,計有楞嚴經、金剛經、六祖壇經、楞伽經、解深密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華嚴經、佛說入胎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八識規矩頌、百法明門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辯中邊論、瑜伽師地論、十八空論、觀所緣緣論、成唯識論述記、佛性論、肇論、指月錄、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天台四念處、小止觀……等等,偶也涉及講授中西哲學。

達摩書院,海內外道友,共有約一百人左右,其中有在海外做貢獻的超導體及基因統計傑出專家。

達摩書院繼承的禪

1.達摩是中國禪宗初祖;在印度得法於禪門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後在中國傳法於禪門二祖慧可;告知慧可「諸佛無上妙道,曠刧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並賜偈慧可:「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又付託禪門印心經典楞伽經四卷;開示梁武帝:「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2.達摩禪超越有與無,成就無為法,又超越無為法,超越一切,超越也超越。

3.達摩書院遠崇達摩傳承;中習禪門風範;近稟禪門泰斗南公懷瑾先生教誨:首示「孤寒貧露」,繼囑親證佛所開示種種。

達摩書院 達摩書院
書院內部 書院內部

道南書院

緣起

尚德夫子吾師道席:

今歲四次面聆教誨,聞大法音,領棒喝旨,如觸電氣,全身震動,通體汗下,非特煩惱頓消,穢污盡去,且慈心喜悅,志意清淨,一時天地人我凝然合一,不識身心之何在也!大法難聞而得聞,善知識難覓而竟覓,新民一凡夫,何德何福,欣逢如此之善緣,沐浴婆心之照拂,真三生幸事耳!

道南書院創辦之事,雖屢與湘潭地方人士談及,然皆言未盡意,興未盡酣。蓋汪辜會談,人人盡知,惟

先生擁彗前驅,導夫先路,則詢之世人,絕少與聞者。雖幽德潛光,愈見真金,然設若無先生與汪(道涵)、馮(契)二氏之先期晤面,成為歷史性之大序幕,茲事尚不知有何詭譎變化,至少必有時間之推遲,則斷可知之矣。

先生謙光照人,從不自炫,自以為赴滬之事,乃受國學大師南公懷瑾先生之囑,功在他人,永當銘志,故乃有意創辦道南書院,以紀念汪(道涵)、南(懷瑾)二公焉。如此良苦之用心,真可謂揚人之長,不遺餘力,修己之德,唯恐後人。誠可謂君子之道闇然而章,豈能弗令人肅然起敬乎?

尤有甚者,《壇經》載惠能於五祖門下得法後,五祖嘗送其至九江驛,並云:“汝去努力將法向南。”又《五燈會元》:“五祖自後不復上堂,大眾疑怪,致問。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詢之?’復問:‘衣法誰得邪?’祖曰:‘能者得。’”則可見大法南傳,唐代以來即為一不諍之事實。蓋乾坤變化,地氣轉移,南方人才蔚然聯袂興起,已駸駸乎為一勝國矣。故創辦道南書院,實乃有意上承文化之正脈,稟受天地之浩氣,因應時代之需求,以證斯文之不喪。慈悲大願何等深廣,用心何等良苦哉!

處今日之世,創辦道南書院,絕非易事,莊子豈不早就有言:“世與道交相喪。”道雖一日不可無,乃人之所由,然世異事變,人心陷溺,攘攘紛紛,頭出頭沒,群皆趨利,不謂之世喪,曷可能乎?世喪至極,必是道喪。故有識之士,無不痛心疾首,汲汲謀謨,多方呼籲,思有以變之。惟社會積弊,首在人心,倘習染不除,氣質不變,種子現行,現行種子,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欲求民生安寧,無異緣木求魚,曷可能耶?如此則道南書院之創辦,雖難免不遭時艱,必受蹇困,仍當孤軍奮起,辟路尋徑,擇津開航,為世人樹明燈,為天下開太平。倘一線之希望尚存,即千古大事因緣,必具大慧眼,善巧方便,經權兼用,始可最終成之也。

書院以道南為名,則求道之心,殷殷可見,實乃多生職志,故務必掃去枝葉,直截根源,發明心性,頓契微旨,扶搖飄逸於無何有之鄉,逍遙遨遊乎華嚴圓融法界。惟所謂求道云云,則固須精進勇猛,苦參實修,然亦不可執著,凡遭沾受縛,逐妄迷真,舉小遺大者,皆當痛下棒喝,以免堵塞悟門也。道不可說,可說非道,無分東西,何有南北?借假修真,焉容絡索?即“道南”一辭,亦不過假名耳!不過方便作育人才,與乾坤同一運化無跡而已。要在識得固有面目,回歸生命本元;倘能略濟時艱,則於願足矣。至於成與不成,得或未得,自無為法觀之,亦如夢裡塵埃,何有於我儕耶!

創辦道南書院,必以聖賢之學為根柢,不遺世間一切法,雖庭林園藝,農作耕耘之事,亦不可忽視。即古人所謂灑掃應對,皆能精義入神者也。而況不動心忍性,又何以大其所就乎?如此大事,斷非一般私心用智,粗疏淺狂者所能知。更有甚者,虛空大海,高深莫測,以意識卜度,耗精竭力,穿鑿附會,必難有解,殆可知之焉。大本不立,達道不行,天地曷以位,萬物焉能育?悟道之《楞嚴經》云:“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把捉。”故灑掃應對,庭林園藝,既是世間法,更乃出世法,皆入道之工夫,可觸發人之靈性,直契形上太虛之勝境,窺見一切學問之根源矣。蓋道南書院所欲培養者,非徒一般世俗之善人,乃出世入世渾然一體,無人我分別之聖哲也。故作人做事,舉凡一切世間活動,皆能意不外馳,心無罣礙,雜染淨盡,氣凝神明,輒無一處不為學問門徑,無一事不可下學上達,都足以悟凡知慧,證得人人本有之清淨法身,自由出入於三昧之境。而所謂向上一著,千聖不傳云云,亦可一窺其究竟,知其緣由何在耳!

湖南人傑地靈,大儒迭起,高僧輩出,屈原、周敦頤、王夫之諸人固不必論,即唐宋間關涉湘地之禪宗大德,總數奚翅屈數。晚近名宿如虛雲和尚、寄禪法師(八指頭陀),皆湘潭人也。虛雲祧繼五宗,天下眾生,荷於一肩,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世人或已稔熟。寄禪則有詩云:“我不願成佛,亦不樂升天,欲為婆竭龍,力能障百川;晦氣坐有息,羅剎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與棉,大眾盡溫飽,俱登仁壽筵。”心志廣包天下蒼生黎民,大有孟子所言丈夫氣概。余嘗數十次往赴湘省,而以留居湘潭為最久,觀其土質,率多赭色,剛堅腴美,草木勁挺,果大實碩,而民性倔強,好逞意氣,爭勝斗贏,絕不輸人。故志節堅貞,淑群獨立者,率多湘產。蓋地理人物,相得益彰,民風使然,勢必有至耳!

進而言之,古今瑰偉奇特之士,如寄禪法師出家而不忘憂國者,揆之全國各地,殆不難枚舉。然論其數量之多,特徵之集中突出,仍當以湘湖為最。觀湘潭一地之政治人物,近代以來風起雲湧,雖各人勛名際遭崇卑升降不盡相同,皆足以震爆一時,轉移風會氣運,聲各施於四海,誠可謂真豪傑,即可信其言之不誣耶!故道南書院地址之卜擇,雖長江以南,其地宜可者甚伙,真心擔荷此事者亦眾,然衡以古今大勢,究之天時地利,仍當以湘潭一地為最佳。惟論及人和,民風頗流於奢嗇,已漸失古樸,遠離質醇,較諸負陰抱陽,沖氣為和之山川大化,轉有所疏離,漸生間隔,殊令人太息悲憫。而反者道之動,欲使頑廉懦立,鄙寬薄敦,民風歸醇,心術向善,仁可配天,義足配地,更有賴於道南書院之創辦,或稍可樹立風聲,獎勵品節,化導一方習俗,重開一代氣運焉。

雖然,地有東西南北,時有古往今來,道則遍一切處,範圍天地,先天不違,後天奉時,不擇地而生,不依時而有,何分東西,豈有古今?而東海西海有聖人出,此心此理必無不同也。故道南書院卜地湘潭,固可藻繪村閭風物,潤色地方山川,然又非徒為一丘一邑增光,為一區一省添色,必於本體不動地中,睜大無極雙眼,謀求中西精華文化之整合,鞏固寰宇和平事業之永基,樹天下景從之世范,開萬世共享之太平。惟所當自知者,道之行與不行,必有待於時矣。時未至,強之弗行;時至矣,遏之弗止。然君子求道,無論遇或不遇,皆當甘於閟藏,守持孤寒,安住於真善美境涯之中,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決不可一日喪失獨立之精神,遺棄自由之意志耳!

以上管見,辭蕪義寡。自宗門正法視之,終嫌饒舌;以道家者流論之,更為糟粕。正好吃吾師痛棒,直下歸入寂默也。

秋涼珍重,余不一一。

專此 肅頌

大安

愚弟子張新民合什頂禮

二00八年九月一日晨焚香敬草

道南書院剪彩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九日道南書院剪彩日

左為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張新民教授

右為台灣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老師

剪彩圖片 剪彩圖片

道南書院在我故鄉原來的張氏祠堂掛牌了,是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張新民院長和他的幾位博士生掛牌的,牌子掛好後放了幾大串的鞭炮,鄉下人很高興,也有自動買鞭炮來放的。

書院的目的是在追求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安定,人類永久的和平與幸福,以及將古今中外精華文化思想整合在一起,書院掛了牌以後,寫了一副對聯:

容止汪洋,大道中虛涵萬象,看人物風雲際會,搖洞庭八百里煙波,兼壯乾坤,開啟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嶽,曠懷內瑜瑾一心,將古今經典傳承,究華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趨先聖與時賢

二十多年前,尚德在台灣成立了未曾立案的民間達摩書院,

南公懷瑾先生慈悲,二年多前賜送了一塊達摩書院的匾,還寫了幾個勉勵後生的話語:

「張尚德教授建立達摩書院」

道南書院是發揚南老師與汪道涵寶貴和聖智的人文思想與抱負,想必南老師自己不會寫一個「張尚德教授建立道南書院」的匾。

我個人只是道南書院的一個義工,也希望有一天會有人送來「大匾」。

道南書院目標

道南書院的目標 黃高證

吾師張公尚德先生在湖南湘潭成立道南書院。

「道」指汪道涵先生,

「南」是南懷瑾先生。

目的在宣揚:

汪道涵先生追求中國在講理與有禮中,發展各方面的強盛,及維護人類的和平。

南懷瑾先生在復興中國精華人文文化,以及統合人類古今中外的精華人文。

為此,道南書院有副對聯:

容止汪洋,大道中虛涵萬象,看人物風雲際會,搖洞庭八百里煙波,兼壯乾坤,開啟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嶽,曠懷內瑜瑾一心,將古今經典傳承,究華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趨先聖與時賢

「道南」,道已「南巡」,何止「五十三參」,人類一定會太平也。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三日於道南書院

張教授在書院 張教授在書院
張教授在書院 張教授在書院
道南書院 道南書院

著作

《唯識新引》

《唯識新引》是張公尚德先生宣揚與整理唐玄奘的《成唯識論》、歐陽竟無的《唯識抉擇談》、印順的唯識學與方東美和南懷瑾老師的唯識學,並透過譯述韋達先生的中譯英版本,重新表達唯識學原有的意涵與思想。

古今中外共同要了解的根本問題:

人從哪裡來?

人本身的問題與存在究竟是什麼?

唯識學說得很清楚!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張尚德[達摩書院創辦人]

《習禪的話》

張尚德教授指導,謝正中等著

「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風蕭蕭,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啼。」《習禪的話》篇篇都是禪師張尚德教授弟子們真修實證、血淚交織的記錄。一顆顆慧命種子在大禪師觀機逗教細心呵護下誕生、成長……..。

《到禪之路》

張尚德教授著

本書為作者入禪的經典之作。從一個小兵到才華橫溢的大學生,歷經生命的種種心路,對「一切的一切」有不同一般的體認;隨著時代的巨變與明師的導引,印證了佛法的徹悟,種種福德資糧聚合,終於迥然超脫了一切……。

本書是習禪修道者最好的指針與借鏡。

《禪的超越性》

張尚德教授等著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師張尚德教授應大陸學術和宗教界的邀請,前往介紹禪的超越性。正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說的:「儒家極高明而道中庸。」

《 中國人是真的 》

張尚德教授著

本書主要收錄1994-1998年間,作者應邀至大陸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香港等地大學學術會議的演講報告。內容包括作者潛研儒釋道墨各家學理的心得體認,中心思想則全歸於「真」的追求。如同釋迦牟尼佛悟道時的警言:「奇哉!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作者透過人類精神導師古聖先賢的著述,誠摯的呼籲人人回歸本來具足、自他不二的「高貴」的真面目,人人追求共存共榮的和平境界。作者說:「人人都是真的萬歲!」又說:「這是人類唯一希望。」

《分析命詞與綜合命詞 》

張張尚德教授著

本書是一本在知識和功夫上說明悟道層次與方法的書。

《然與非然》

張尚德教授指導 劉貞鈴集編

「視一切因為善因,煩惱即菩提,終會解脫;看任何緣為非緣,緣起必緣滅,無緣要隨。」

本書是達摩書院一群跟隨張老師十幾年的道友,在生活上如何認識自己並深化自己智慧的經驗談。

《禪門語錄》 張尚德述

不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隨別人的情緒起舞。

集各類知識

攝人生經驗

醒一切悲歡

超世的箴言

【關於本書】

張尚德教授的《禪門語錄》在憂人、憂時、憂世。有些地方,意在超越《離騷》,毋自溺汨羅江也。讀者細心玩味,必能體會其中深意。

【內容舉隅】

超越情緒

不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隨別人的情緒起舞。

你看富人,整天為找樂子與財產如何安全而煩;你看權力人物,時時怕他人奪走自己的權力。

不是活不下去,是自己的情緒困惱自己。

《張尚德演講集》

張尚德述

演講主旨:二十年來,張尚德老師在各地宣講人類四海皆兄弟的永久和平,與古今中外人類精華知識的吸收和整合。

【關於本書】

本書主要講於1999-2008年間,張教授應邀至台灣台南、大陸香港、上海、貴陽、武漢、長沙、廣東等地的學術會議講演報告,主要的中心思想全在關懷中華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如何穩定、平懷和有價值的共同建立一條文化鐵路,人人安樂,世界和平。

【目錄】

第一篇 重整儒教

第二篇 全面解決人類社會問題在重建印度的唯識哲學

第三篇 中國傳統文化與為人之道

第四篇 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問題

第五篇 科教興國 人文治國

第六篇 雲門禪與當代社會

第七篇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成就在哪裡?

第八篇 中國的飛升 世界的希望

《真正的解脫---智慧的高峰與發心》

本書輯〈大慧皋語錄〉、〈發心文〉和〈裴公美傳〉等文,蓋「慧」為發心基要,真發心必真自在與真解脫。

《禪與中國文化》

本書是2010年應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請,

到廣化寺做三天公開演講的記錄;

「六祖惠能是怎樣悟道的」

—告訴讀者六祖悟的條件是什麼?

在什麼情況下大徹大悟?

以及他悟了什麼?

在本書中一一做了精闢的介紹,

「禪門泰斗南公懷瑾先生的《禪海蠡測》」

—禪門泰斗南公懷瑾先生說:

他一生沒有什麼著作,只有這本《禪海蠡測》.

此書透顯著心佛眾生本來具有的平凡,

又在平凡中蘊絪著眾生本來有的佛性......

「禪與中國文化」

說文化是非常廣泛的名詞;

禪無古今,禪非文字

在述說中國文化的精華,

九流十家學說都在說明基本形而上本體的概念是道,

那形而上究竟是什麼呢?

禪文化如何走下去呢 ?

本書都有細緻的見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