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圍村發展
在村的中央有一廢棄坑,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前是村裡的垃圾堆放地,一進村臭氣熏天。村委會研究決定,變廢為寶,全面清除垃圾,利用這塊閒地建一休閒娛樂中心,建有假山、涼亭、石桌,明年春天在坑內栽植荷花,建成綠化、美化的花園式村莊。有了這些目標,村委幹部研究制訂了具體創建計畫,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清理街道,為修路打下基礎;第二步,主街和村至102國道、村至田家圍硬化,徹底改變“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狀;第三步,淨化、美化、綠化,使全村面貌徹底改變。
為了使街道清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利用廣播向民眾廣泛宣傳建設文明生態村的同時,兩委幹部帶頭清理自家門前的垃圾,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建築物。在全村百姓的支持下,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拆遷任務,共清運垃圾3000餘立方米,動用車輛50餘台次,拆除低矮破舊建築200餘平方米,有了廣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的創建工作速度大大加快。
修水泥路,為了確保建設的質量,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一流的施工隊,確保施工質量。為了保證工程進度,村兩委幹部不分晝夜,輪流帶班,一天24小時不離工地,困了、累了就躺在工地上休息一會兒,醒了繼續乾。村支部書記薄振庭,年歲大,嗓子都喊啞了,也不肯休息,跑東跑西,幫助解決各類問題。到目前,已完成水泥路面5000平方米,再堅持一周就全部硬化完成。
硬化達到了,還要達到美化、淨化、綠化的標準,計畫在村內街道兩側及庭院栽植花草及觀賞苗木1000株,變坑塘為休閒娛樂中心,完成環村綠化帶建設。與此同時,豐富廣大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定期組織村民收看科教片,建圖書室一個,計畫明年配套一台電腦,通過上網便於民眾發現致富信息,拓展村民的致富門路。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戶。該村到鄉鎮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3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萬元;畜牧業收入2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頭,肉牛5頭,肉羊10隻);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161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人,傈僳族4人,漢族17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7人,參合率8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8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水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六庫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2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6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農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救濟、救災物資發放情況。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8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阻礙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發展;2.土地貧脊,廣種薄收,生存條件惡劣;3.醫療設施缺乏,看病就醫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進村道路硬化,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種植;3.發展肉牛,山羊養殖形成一定規模;4.逐步完善教育,衛生醫療服務體系,解決看病就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