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宜愛(1913— 2002)安徽省六安縣人。於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過紅四方面軍特務隊四大隊分隊長,鄂東北游擊司令部四大隊大隊長,紅二十五軍手槍團副團長,第二二四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特務營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過新四軍第四支隊七團營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二師四旅十一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過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四師參謀長,第十三縱隊三十七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師長,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一九六一年曾被晉升為少將軍銜。
人生經歷
張宜愛是原六安縣人,1913年出生。1931年參加紅四方面軍,擔任過紅25軍手槍團副團長,叄野31軍91師副師長。張宜愛打過不少硬仗。濟南戰役時張宜愛是擔負主攻內城任務的13縱37師副師長,攻城戰鬥十分激烈,當內城終被突破時,師指揮所正要轉移到內城,一顆炸彈把指揮所的小樓掀翻,師長高銳負傷,師政委徐海珊犧牲,張宜愛倖免。
1952年張宜愛入朝作戰,任20軍59師師長,參加了朝鮮東海岸反登入防禦。回國後張宜愛歷任海軍陸戰師師長、守備11師師長、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參謀長、副司令員。1961年晉升少將,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文革期間,張宜愛參加支左,上海“一月革命”時,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張宜愛是17名委員之一,在上海市管農業。1971年上海市開黨代會,上海警備區有兩個名額進常委,在選另一位常委時,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周純麟提上海警備區政委劉耀宗,張春橋、王洪文不同意,結果選了張宜愛為常委。批林批孔運動一開始,張宜愛、李彬山寫信給張春橋,反映上海警備區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捂蓋子。張春橋批示由王洪文主持市委常委和上海警備區常委開會,幫助警備區領導取得“主動權”。 馬天水等在會上攻擊上海警備區執行沒有廖政國的廖政國的路線。會議的第二、叄天,張宜愛、李彬山發言,站在馬天水、徐 景賢、王秀珍一邊指責警備區其他領導,攻擊周純麟,致使周純麟在會上心臟病發作,昏倒在會場。王秀珍在一次會上指著張宜愛、李彬山說:“來來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你們說沒有頭頭,這就是你們的司令、政委!”張宜愛、李彬山按馬天水、徐景賢、王秀珍之意在警備區“剎回潮風”。張宜愛、李彬山指責警備區組織路線不端正,有許多“土圍子”須炸掉。提出一個所謂受排擠打擊的78人幹部使用名單。
1976年10月8日,徐景賢、王秀珍獲悉四人幫被拘禁的訊息後,決定發動武裝叛亂。徐景賢、王秀珍、王少庸召集張宜愛、李彬山、市民兵指揮部施尚英、鍾定棟、市公安局薛乾青、徐成虎進行緊急部署,決定建立指揮班子,設立兩個指揮點。為了控制調動部隊,8日晚,徐景賢、王秀珍通知張宜愛、李彬山、楊新亞(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李仁齋(警備師師長)待命。深夜,徐景賢、王少庸、張宜愛、李仁齋進入一號指揮點,負責總的指揮,同時下達將警備區兩個連交給市委機關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調動的手令。王秀珍、馮國柱、李彬山、楊新亞進入二號指揮點,具體部署武裝叛亂。由於中央採取了有力措施,及時制止了這一犯罪活動。
張宜愛被開除黨籍,剝奪軍銜和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