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不仕漢朝
根據史料推斷,張臶生於漢順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是鉅鹿人。少年時曾在太學讀書,通習經書和讖緯之學,後來回到家鄉。袁紹多次徵召他做官,但他都沒有應命。
建安年間,張臶移居上黨,并州牧高幹讓他做樂平令,他仍不接受,並離開到常山去講學,曾有門徒數百人。後來又遷居任縣。
曹操就任丞相後,也曾徵召張臶,張臶仍然不應。
不仕魏朝
魏明帝太和年間(227年-233年),朝廷徵召能消災排難的隱逸有學問的人士,郡中多次推薦張臶,張臶以年老多病為由,沒有前去。
廣平太守盧毓上任三天,綱紀(主簿)報告可以按以前的做法,送交拜帖去見張臶。盧毓教訓他道:“張先生是所謂既上不侍奉皇帝,下不結交諸侯的人。對這樣的人,難道用拜帖請見,就可以讓他美名更卓著嗎?”於是只派主簿帶著信,送上羊、酒作為儀禮。
高齡去世
魏齊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張臶以一百零五歲高齡去世。據說當時有戴勝鳥在張臶家門北面築巢。張臶對門人說:“戴勝鳥屬陽,卻在屬陰的背面築巢,這是凶兆啊。”於是他彈琴唱歌,作詩兩篇,十天后就去世了。
同年,廣平太守王肅到任,對張臶表達了敬意,並給他的家屬榮譽和特殊照顧。
張臶一百零五歲的年齡,是《三國志》中明文所載,他是東漢末到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
軼事典故
魏明帝青龍四年(236年)詔書說:“張掖郡黑河(玄川)的洶湧波濤中出現了寶石背負的圖像,圖像畫的是一隻靈龜,立於川西,青色的質地,素色的文路,又畫有麟鳳龍馬,形狀鮮明,文字宣告天命,粲然可觀,意義著明。太史令高堂隆上告朝廷說:‘這種寶物的顯示是古代聖明皇帝所沒有蒙受過的,實在是大魏的吉祥命運,東序的罕見之寶。’”此事頒告天下。任縣縣令於綽將詔書帶去詢問張臶,張臶秘密地對於綽說:“神明只預言未來,而不追述以往。先用禎祥之兆預告未來,然後興盛還是衰落才會隨之而來。漢朝滅亡已久,曹魏已得天下,還追述什麼興廢之兆呢?這塊寶石今天的變異,只是將來之吉祥的徵兆。”後來司馬氏果然取代了曹魏。 (有文獻指出,此圖被發現於青龍三年,圖上還有“大討曹”的字樣。 即“柳谷瑞石”之事。)
藝術成就
因為史書中的相關記載,張臶被認為是一位古琴音樂家。例如周慶雲的《琴史補》中,張臶就被列為琴人之一。 但他的作品並未流傳下來。
人物評價
與張臶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往往著眼於他在亂世中不任官、不投靠諸侯的隱士之風,以及造福鄉里的功績。例如王肅評價他道:“此君篤學隱居,不與時競,以道樂身。” 陳壽則稱他與另一隱士胡昭“闔門守靜,不營當世”。 此外後世也有人認為張臶的淡泊明志、不慕名利是他長壽的秘訣。
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時巨鹿張臶,字子明,穎川胡昭,字孔明,亦養志不仕。臶少游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里。袁紹前後辟命,不應,移居上黨。并州牧高幹表除樂平令,不就,徙遁常山,門徒且數百人,遷居任縣。太祖為丞相,辟,不詣。太和中,詔求隱學之士能消災復異者,郡累上臶,發遣,老病不行,廣平太守盧毓到官三日,綱紀白承前致版謁臶.毓教曰:“張先生所謂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諸侯者也。此豈版謁所可光飾哉!”但遣主簿奉書致羊酒之禮。青龍四年辛亥詔書:“張掖郡玄川溢涌,激彼奮盪,寶石負圖,狀像靈龜,宅於川西,嶷然磐峙,倉質素章,麟鳳龍馬,煥炳成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太史令高堂隆上言:”古皇聖帝所未嘗蒙,實有魏之禎命,東序之世寶。“事頒天下。任令於綽連齎以問臶,臶密謂綽曰:”夫神以知來,不追已往,禎祥先見而後廢興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