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三

張如三

張如三(1915年8月19日—2003年8月15日),原名郭萬鎰,綏遠薩拉齊(今內蒙古包頭市)人。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先鋒隊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參與領導和組織了北平市西城區一系列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參加平西抗日救國義勇軍。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蘭州軍區副政委,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蘭州軍區原副政委。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如三 張如三

張如三是內蒙古包頭市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平西抗日救國義勇軍。他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如三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參與領導和組織了北平市西城區一系列學生抗日救亡運動。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班長、排長、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區隊政治委員、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天門溝妙峰山戰鬥、柏峪口北洋河戰鬥、平漢路破襲戰、二道河伏擊戰、平西羊坊戰鬥和黃土嶺戰役、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政治委員、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二大隊政治委員、華北軍政大學一總隊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冀中大清河北大反攻、保衛承德赤峰、淶水戰役、石家莊戰役、青倉戰役、保北戰役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綏遠軍政幹部學習團第一副主任,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張如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抗日救國義勇軍排長,晉察冀軍區5支隊連指導員,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營教導員,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1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25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25團團政委,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區隊政委,晉察冀軍區10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2旅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2旅政委,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2大隊政委,華北軍政大學1總隊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綏遠軍政幹部學習團第1副主任,第9步兵學校政委,第32步兵學校政委,華北軍區政治幹部學校校長,解放軍第6政治幹部學校校長兼訓練部部長,解放軍第2政治學校副校長,濟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3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

人物生平

張如三,原名郭萬鎰,1915年農曆七月初九出生於綏遠薩拉齊(今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個普通的富農家庭。父親是漢人,祖上由山西遷入蒙古;母親是滿人。父母雖以務農為生,但家境較為富裕,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家境較好,父母也重視教育,他很順利的在當地私塾讀書直至高小畢業。這時,父母先後因病去世,他在長姐的幫助下,和其他兄弟分了家,抱著繼續讀書的想法,先是在呼和浩特省立職業學校讀完國中,15歲時隻身一人前往北平,並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試,入讀北平高級中學 。

在北京的求學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新思潮的衝擊,並很快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他深有感觸的寫道 :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的時候,我就讀於北平高級中學。當時,高三同學於辛(後改名馬子清)、陳一震聯絡我和尉遲修職(高二同學,後與我一起參軍,1938年在抗日前線犧牲)在北平高中共同發起組織了民先隊,陳一震任隊長。民先隊成立後,在上級領導下,我們聯絡愛國同學,發展隊員,積極進行各種抗日救亡活動,曾組織全校學生參加了“六一三”北平學生的反內戰遊行示威。高二結束時,校當局為鎮壓學生愛國抗日運動,對全校學生進行會考,意欲把抗日積極分子甄別出來。會考結束後,我們的各門功課都合格,但校當局卻以所謂“操行不及格”(就是參加了抗日救亡活動)為由,把我和尉遲無理開除了。1936年7月,於辛同志發展我們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為了繼續學業,我和尉遲又轉入北平私立鏡湖中學讀高三。當時,鏡湖中學還沒有進步組織,我們去後,很快組織起了民先隊,我當隊長。不久,我和尉遲轉黨。”

在之後的學生運動中,張如三同志參與領導並組織了北平市西城區一系列學生抗日救亡活動,先後擔任了中共北平鏡湖中學黨支部書記,北平市學委西城區委員會組織委員,義勇軍班長、排長等職。七七事變前夕,北平市委組織黨員骨幹舉辦了短期軍事訓練班,訓練班臨時指定地點,將一課換一個地方。在聽了北平市委軍事部的同志講解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針”和蘇區游擊戰等,他漸漸學會一些軍事原則和軍事常識,心中豁然開朗。於是下決心棄筆從戎,到衛國戰爭的第一線去。

在接下來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張如三同志率領革命部隊先後參加了天門溝妙峰山戰鬥、柏峪口北洋河戰鬥、平漢路破襲戰、二道河伏擊戰、平西羊坊戰鬥、黃土嶺戰役,及百團大戰。在此期間,他先後結識並於與史進前、汪之力、紀亭榭等同志合作,歷任義勇軍排長,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連政治指導員,第一軍分區營政治教導員,第一、第二十五團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區隊政委,第十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第二旅政委等職,他的作戰方式機敏而多變,指揮作戰有勇有謀。

解放戰爭時期,張如三同志歷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旅政委,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二大隊政委,華北軍政大學一總隊政委等職,組織並參加了冀中大清河北大反攻、保衛承德赤峰、淶水戰役、石家莊戰役、青倉戰役、保北戰役等戰役的戰鬥。

1964年,張如三和楊得志、傅家選、顏伏 1964年,張如三和楊得志、傅家選、顏伏

新中國成立後,張如三同志曾歷任綏遠軍政幹部學習團第一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第三十二步兵學校政治委員,華北軍區政治幹部學校校長、第六政治幹部學校校長兼訓練部部長,解放軍第二政治學校副校長,濟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等職,為部隊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也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人物成就

張如三同志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張如三同志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3年8月15日,張如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

個人著作

張如三 張如三

作者:張如三

出版:濟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

書號:7-80629-586-0

定價:¥10.00

形態:約191頁-22章節

內容摘要

本書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從一個青年學生走上革命征程,在人民軍隊這個革命熔爐里鍛鍊成長的經歷。作者還從自身的成長過程,講述了如何對待艱難困苦,如何對待工作學習以及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等問題。

全文目錄

目錄

我的童年

在呼和浩特省立職業學校

去北平趕考

扛起槍桿打日寇

(一)參加游擊隊

(二)歸建晉察冀軍區

(三)邊打仗邊整訓

(四)初到二十五團

(五)在反“掃蕩”的艱苦歲月里

(六)到冀中十分區

(七)大反攻,收復失地,把日寇趕出中國去

和國民黨爭奪東北

在解放戰爭中

赴院校工作

在濟南軍區

“文革”期間

在蘭州軍區

參加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工作

(一)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

(二)在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期間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