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宗

張大宗(1872-1925) 字棟臣,祖籍蘇州閶門, 張大宗為官清正,不僅忠於職守,還為他人排憂解難,張大宗生有兩子,民國14年,張大宗病逝。

基本信息

張大宗

張大宗(1872-1925) 字棟臣,祖籍蘇州閶門,明末清初遷至薔薇河畔,傳至第三世,移居現小伊張莊。大宗受朝野尚武風氣影響,自幼習武,終日與弓、刀、石為伴,並悉心背誦《武經》等應舉科目。光緒十九年(1893)秋,大宗與二哥大標在南京鄉試同榜中舉。翌年春,北京殿試,大宗被“欽定一甲第二名”榜眼,授振威將軍,誥封三代為武顯將軍,正室均誥封為夫人。大宗奉旨祭祖回京後,任二等侍衛,把守皇宮。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入京城,皇室西逃,大宗隨行,保駕至西安。光緒三十一年,他與大標從北洋陸軍學堂畢業,聽從鄉人翰林沈雲霈(海州人)的指揮,在護衛值崗時,對出入禁宮的人員、物品進行嚴格的檢查,此舉雖然得罪了一些進出人員,但受到了宮中當權者的讚許,念其忠直,從二品銜放任山東濟南府城守營參將。

,大宗為官清正,不僅忠於職守,還為他人排憂解難。在京任侍衛時,山東富戶張九經,到京求掛“千頃牌”,雖耗費了巨資,卻終未如願。張九經感到無顏回鄉,大宗知道後,勸他說:“懸掛千頃牌雖可一時免交國課,但目前國庫空虛,正處多事之秋,萬一支付不了國家一時應急之銀兩,豈不災禍不淺?此事弊多利少,倒不如捐納個官職,回鄉也不失體面。”在他開導下,張九經終於放棄了原來想法,在大宗幫助下,捐了個候補員外郎的職銜,愉快回鄉。時大宗放任山東,張九經親赴濟南,車載白銀“酬謝”。被大宗婉拒,張九經愈加敬佩他。

張大宗為官18年,兩袖清風,唯有祖遺的田產。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段祺瑞先後拉他,吳佩孚還許以督軍之職,他堅辭不就,回鄉從農。

大宗居官不傲,富不棄貧。每逢饑饉歲月,經常放飯以濟饑民。過年時,對村中貧困戶均有周濟。民國年間,貧民常以賣私鹽餬口,時張莊附近大鹽路是鹽販必經之路。鹽販每被鹽防隊追迫,張大宗便謊稱鹽販是他的親戚,喝令勿追,為貧民解危。一年春,張大宗閒居在家,聽到鄰村歹徒要謀害從山東逃荒來張莊的王姓夫婦,張大宗氣憤不已,一邊派人通知王姓夫婦,一邊派人整理好室舍,安排他們住在張家院內,王姓夫妻感恩不盡,就此幫張家做些雜事,後在張莊落戶定居。

張大宗生有兩子,均少亡。按照舊規,應納長房長子為承嗣子,他卻偏選最小的侄兒敦祜。在大宗的影響下,敦祜自幼胸懷大志,勤奮好學,投身革命後,在民國37年(1948)的宿遷戰役中英勇犧牲。他以光輝的一生,回答了父親張大宗對他寄託的厚望。民國14年,張大宗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