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朗

張四朗(1892~1953),原名張景遜,學名張�儕,因排行第四,習慣稱呼四郎(朗),江蘇武進縣人。 民國27年4月,張星儕升任日偽當塗縣縣長,張四朗也隨之升為偽警察局長。 民國34年(1945)8月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流亡在宣城的當塗縣縣長儲文朗回縣接任,委任張四朗為縣自衛大隊副大隊長。

張四朗(1892~1953),原名張景遜,學名張�儕,因排行第四,習慣稱呼四郎(朗),江蘇武進縣人。其父張金生是清朝末年的1名政府官員,死在漢口。民國元年(1912)舉家遷到當塗,在城關孝廉巷買了30多間房子居住,人們稱之“張公館”。
張四朗20歲時就是青幫22香頭(其兄張星儕即張景書,是青幫頭),沒有正當職業,專門以敲詐勒索為生。他經常與地痞流氓結夥,聚眾鬧事,賭博,抽大煙,打流混世,欺壓百姓,胡作非為,是當塗城里有名的“浪蕩公子”。
民國26年(1937)12月當塗淪陷後,日軍扶助張四朗的哥哥張星儕擔任當塗縣維持會會長,張四朗依靠裙帶關係,不費吹灰之力就當上保全課長職務。民國27年4月,張星儕升任日偽當塗縣縣長,張四朗也隨之升為偽警察局長。張四朗當了官以後,利用職權大肆貪污,冒領薪餉,接受賄賂,巧取豪奪,大發橫財,成了當塗城裡名噪一時的暴發戶。他先後購置耕地800多畝,不僅在南京買了房屋,還新建了1幢樓房,在貢院街開設了古董店。同時又到上海用10根金條在法租界巴黎新村租賃1幢洋樓。他家擺設富麗堂皇,紅木床櫥和樟木桌椅等貴重家俱都是地道的蘇州貨。他還雇了4名男女傭人,專門侍候他和家人。張四朗利用手中大量不義之財,派他的心腹周成德到省城和當時的安徽省長羅君強搞私下交易,終於在民國32年當上了日偽時期最後一任當塗縣縣長。
張四朗對共產黨和抗日武裝力量懷著刻骨仇恨。他一當上縣長後,馬上就控制了縣保全隊(自衛團),自任大隊長,警保兩隊2000餘人的武裝由他直接調遣,全縣的封建刀會等也歸他掌管。他曾多次率領警、團兩部夥同日軍到大官圩、湖陽、江心洲、濮塘、橫山等地,圍剿新四軍和地方抗日游擊隊,進攻抗日民主政府,殺害中共地下黨員和抗日民主人士。
民國34年(1945)8月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流亡在宣城的當塗縣縣長儲文朗回縣接任,委任張四朗為縣自衛大隊副大隊長。不久,國民黨政府開展懲治漢奸活動,張四朗借治牙病為由逃往南京。張四朗潛逃之後省高級法院發出通緝令,縣政府派人查封了張公館。張四朗派人秘密地接走了妻子和兒子,隨後逃往上海,化名張石才。在上海,通過關係認識了中共地下黨員楊帆和民革領導人李濟深,搖身一變,混入蘇浙皖邊區司令部。然而好景不長,粟裕發現了張石才就是張四朗。張四朗的偽裝敗露後,他又趕忙逃往北京,開了1個菜羹香飯館,隱居下來。時值北京解放,張混到1950年夏天,終被我專政機關逮捕,押回當塗監禁,1953年伏法,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