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喜[天津財經大學副校長]

張俊喜[天津財經大學副校長]

張俊喜,男,1963年8月出生,山西河津人。天津財經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現任天津天獅學院校長。

人物簡介

張俊喜老師主持會議 張俊喜老師主持會議

張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經濟金融學家,在2002年全球500名頂尖經濟學家排名中,居378位,名列華人經濟學家前茅。他如今是美國密西根大學William Davison研究所的研究員,是澳大利亞一個國際雜誌的副主編,多個國際雜誌的編委。他還參與了國內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兼職教授,還曾在眾多高校和人民銀行研究生部講過課。他擔任南開大學中小企業研究中心和亞太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擔任由耶魯大學、香港大學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研究課題的項目負責人(吳敬璉為召集人),擔任多個國內雜誌的編委。正主編建國以來第一本《中國中小企業白皮書》(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為名譽主編),為我國在中小企業研究領域填補了空白。

2009年底加入南開大學,出任南開金融發展研究院(FDI)院長,現任天津財經大學副校長。

1997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並成為首位在一年之內便晉升為高級講師的經濟學家。1998年起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於2002年取得終身教師資格。

1992年至1995年間,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之後又在英國的鄧迪大學教學研究兩年,為該校歷史上第一位華人經濟金融學教授。

1986年取得MBA學位後,以優異成績考取國家教委組織的鄒至莊留美經濟學項目。同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系學習,1992年獲得博士學位。

1983年考取由國家教委、南開大學和加拿大國際開發署合辦的經濟管理碩士班,朱鎔基總理和于光遠先生曾為該班的客座教授並做過報告,此班為中國現代MBA教育的先驅者。

1979年至1983年間,在天津南開大學攻讀物理學。

成就榮譽

張教授主要從事總量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金融財務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論文近三十篇,是華人經濟學家中研究總量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經濟成長理論成果眾多、影響頗深的佼佼者。

他的外文文章如下:

他發表的《通脹和增長的關係:交易成本和定性等同》一文,解開了曾困擾貨幣經濟學家達27年之久的謎,為最終統一三大貨幣理論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為表彰此貢獻,著名的《貨幣、信用和銀行學雜誌》將其刊登在21世紀的首篇,此殊榮為華人經濟學家的首次。

他和合作者發表的一篇《壟斷競爭、遞增規模和通脹的福利成本》,向傳統的、由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盧卡斯建立的低通脹福利成本理論提出挑戰,被廣為索引,發表在著名的《貨幣經濟學》雜誌,成為研究此領域的經典論文之一。

發表在著名的《經濟雜誌》上的論文《證券交易稅和市場波動之間的關係》,巧妙地在一個模型中同時呈現了兩個相互矛盾的監管政策的觀點,使得長期困惑學術界和監管當局的政策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張教授也撰寫了許多中文文章,如下:

其中《金融開放的次序研究》一文被前證監會主席、現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博士定為證監會人員必讀之物。

論文《當代貨幣經濟學:變遷和發展》刊登在《中國金融理論前沿》第二卷的首章,此書為2001年度十大最暢銷書籍的一本。

論文《當代貨幣經濟學的新發展》被《中國科技發展精典文庫》(第二輯)選中,獲贈“優秀文章著作證書”,此書是為全面總結建國50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經驗、由中國科技研究會於2001年6月主持首次編撰出版的。

論文《銀行監管的組織架構研究》被刊登在《金融研究》2001年12月期的首篇,成為央行成立銀監會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

論文《銀行監管的七大政策及其有效性》和《零息時代的貨幣政策》等,均在學術界得到了肯定和好評。

還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中國金融學》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數十篇文章。除此之外,張教授還曾在《新財經》雜誌上設有專欄,並為《21世紀經濟報導》、《經濟觀察報》、《香港信報》、《經濟學訊息報》等撰寫過文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