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臣

張乾臣,男,漢族,出生於寒亭區寒亭村,他一生立志以實業救國,且努力付諸實施,幾經坎坷,創辦大華染織廠,成為山東機械印染業的創始人。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乾臣(1894—1952) 民族工商業者。寒亭區寒亭村人。求學時期就有振興實

業、富國強民的志向。20歲時,抱著學習外國經驗、振興國家實業的宏願,湊集資

金, 赴日留學3年。回國後,先任齊魯大學教授,後又謀得濟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教務主任之職。1925年,與同鄉技師郭立平、技工馬長明、王壽之在校實習工廠搞

新法印染技術的試驗,在濰縣織布廠、周村絲織廠等廠家的支持下,白布、絲綢化

工新印染法皆獲成功。他謝絕周村絲織廠老闆的高薪聘請,1928年返回故里,與於

均生等人共商集資辦廠事宜。適青島有人開辦染廠,從日本引進全套機器設備,試

車失敗,認為機器不良,忍痛出賣。他與郭立平去青島察看,知機器無疵,當即以

1.2萬元銀幣買回,並以於均生為主集資3萬元,購濰城東關後門街東首園地一塊,

興建廠房。在安裝機器中,除聘用鐵、木、瓦工外,皆由他親自動手。1931年農曆

正月十五日, 工廠一次試車成功, 產品質地良好,且成本低,效率高,日產色布

400餘匹。 他取中華強大之意,將該廠定名為大華染織廠,自任經理,由郭立平任

廠長。其產品有“三顧茅廬”、“越國大夫”、“蘇武牧羊”、“木蘭從軍”等牌

號,暢銷全國70多個城市。他對技術精益求精,所產陰丹士林布,色澤之美,質地

之精,在當時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城鄉男女皆可穿用,一時穿士林布風靡四境,

久盛不衰,改變了當地勞動人民只穿青衣粗布的歷史。

受大華影響, 元聚、 信豐等機器染廠相繼成立,濰縣印染業躍居華北之冠。

1938年1月, 濰縣城為日軍侵占,他面對日商的威逼欺凌,抗爭周旋,使大華不致

停產,但元氣大傷。1945年8月,國民黨軍占據了濰城,他曾竭盡全力,以圖恢復

振興,但經不住苛捐雜稅和物價飛漲,殘喘數月終被迫停產。直到濰城解放,大華

染織廠才獲得新生。

他一生立志以實業救國,且努力付諸實施,幾經坎坷,創辦大華染織廠,成為

山東機械印染業的創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