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但是,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者,並沒有像西方的保守主義者那樣贏得社會更多的理解與認同。作為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奠基者,張之洞在提醒人們關注文化民族性的同時,卻忽視了對文化時代性的追求,他在試圖維繫現有政治秩序、並立足國情對社會變革做出循序漸進地審慎安排的同時,卻無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能夠適應社會近代轉型的可靠思想資源。保守主義的關鍵不在於保守與否,而在於保守什麼,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可以把中國文化保守主義的前途,看做是一種作為心理傾向的保守思路,以期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到一種合理的張力。
作者簡介
任曉蘭,南開大學法學博士,現執教於天津財經大學法學院,主要從事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以及中西傳統法律文化比較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年來在核心期刊、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參譯著作數部,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
1.2.1 關於張之洞政治思想的研究
1.2.2 關於中國近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研究
第三節 概念界定
1.3.1 保守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
1.3.2 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路徑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難點
1.4.3 研究路徑
第二章 晚清社會歷史環境與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興起
第一節 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晚清社會
2.1.1 工業文明的進入與自然經濟的惰性
2.1.2 西方的入侵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秩序危機
2.1.3 西學東漸的加深對傳統儒學的衝擊
第二節 張之洞對“儒臣”形象的認同與追求
第三節 張之洞與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興起
2.3.1 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萌生
2.3.2 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特點
第三章 張之洞政治法律思想的學術來源
第一節 張之洞的中學根基
3.1.1 立足漢學,兼采宋學
3.1.2 堅持古文經學,力辟今文公羊說
3.1.3 權衡孔孟,讀子通經
第二節 張之洞思想的經世傾向
3.2.1 經世致用的學術旨趣
3.2.2 經世思想與西方文化的東漸
3.2.3 經世致用對道統的固守
第三節 張之洞對傳統義利之辨的繼承與突破
3.3.1 張之洞的義利之辨
3.3.2 從“不與民爭利”到“公利不可不講”
3.3.3 “私利不可講”與張之洞義利之辨的理論局限
第四節張之洞對西學的體認
3.4.1 對西方文化的基本立場
3.4.2 對日本文化的態度轉變
第四章 張之洞“中體西用”思想的形成及其表現
第一節 張之洞“中體西用”思想的形成
4.1.1 體用之辨的歷史溯源
4.1.2 張之洞對“西學中源”論的改良
4.1.3 對中學與西學體用關係的論證
第二節 張之洞的洋務思想
4.2.1 超越傳統產業結構的思想主張
4.2.2 官督商辦的經營思想
第三節 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4.3.1 對西方實業教育的倡導
4.3.2 對科舉制度的變革思想
4.3.3 廢除科舉之後的尊經主張
第四節 張之洞的法制思想
4.4.1 借鑑西方的立法舉措
4.4.2 以禮教為本的修律思想
4.4.3 儒家道德法律化的傳統與張之洞對禮治的固守
4.4.4 對西方憲政制度的體認與誤讀
4.1.3 對中學與西學體用關係的論證
第二節 張之洞的洋務思想
4.2.1 超越傳統產業結構的思想主張
4.2.2 官督商辦的經營思想
第三節 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4.3.1 對西方實業教育的倡導
4.3.2 對科舉制度的變革思想
4.3.3 廢除科舉之後的尊經主張
第四節 張之洞的法制思想
4.4.1 借鑑西方的立法舉措
4.4.2 以禮教為本的修律思想
4.4.3 儒家道德法律化的傳統與張之洞對禮治的固守
4.4.4 對西方憲政制度的體認與誤讀
第五章 張之洞在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中的地位
第一節 張之洞與晚清各思想流派中西文化觀的比較
5.1.1 張之洞洋務思想的時代特點
5.1.2 張之洞與維新派中西文化觀的主要差異
5.1.3 張之洞與晚清國粹派的一致與分歧
第二節 張之洞作為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奠基者
5.2.1 《勸學篇》與“中體西用”提法的流行
5.2.2 “中體西用”成為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核心理念
第三節 “中體西用”成為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核心理念的原因
5.3.1 對中西文化衝突的心理調節
5.3.2 傳統政治思維方式與保守意識的形成
第六章 張之洞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評價
第一節 張之洞“中體西用”思想的保守性質
“隆中抑西”的基本價值取向
6.1.2 “變器不變道”的審慎變革模式
第二節 張之洞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價值
6.2.1 對文化主體意識的堅守
6.2.2 漸進變革模式的合理性
第三節 張之洞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局限
6.3.1 張之洞文化衛道的現實困境
6.3.2 “中體西用”思想的流弊
6.3.3 中國文化保守主義的困境與前途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