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圃

張一圃

張一圃,男,漢族,河南省輝縣人。自幼酷愛美術。曾任中、國小校美術教師,從事豫劇舞台美術設計工作。

新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顧問

人物簡介

張一圃, 男,漢族,1917~2009年,河南省輝縣人。自幼酷愛美術。曾任中、國小校美術教師,從事豫劇

舞台美術設計工作。1964年創作的國畫《春水》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年畫《慶豐收》、《擁軍優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舞美設計《草原之歌》在省戲曲會演中評為一等獎。他曾任新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新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顧問,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新鄉市人大代表、新鄉市政協委員。傳略收錄於《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辭書。先後出版了《墨竹談藝》、《張一圃畫集》等專著。有“當代鄭板橋”之譽。社會評說
張一圃先生在學生陪同下參觀畫展。張一圃先生在學生陪同下參觀畫展。
竹石有深緣
——紀念老畫家張一圃先生
婁鴻泰
在牧野大地的衛水之濱,住著一位面容清癯、長髯飄胸的藝術老人。他潛心書畫,苦心孤詣,尤以墨竹而名重藝林;他謙和處世,胸襟開闊,因品藝雙馨而受人崇敬;他淡泊名利,心背塵囂,卻陶醉於廣裹的藝術天地中……他就是素有“河南板橋”之譽的著名老畫家張一圃先生。十多年前,我有幸與張老相識,得以經常登門問藝,對其人其畫頗有感觸。
一圃先生,號谷晨,1918年生於河南省輝縣市的一個水竹之鄉。早年曾長期從事美術數學和舞台美術工作,後先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新鄉市美協副主席、新鄉市美協及新鄉市書畫院顧問等職。張老平生嗜愛繪畫,擅于山水,兼涉花鳥,個晚年則清心靜氣主攻墨竹。他的學生、中央美院張憑教授在先生的專著《墨竹談藝》的序中這樣寫道:“(一圃先生)自幼與竹為友,以造化為師,眼觀心記,苦思冥行,不擇寒暑,默默耕耘”,顯見張老與竹是有很深緣分的。張老畫竹多配奇崛質樸之石,喻意“師竹友石”,可窺其品行、志趣之一斑。
張老的墨竹或畫境清新,或詩情渾厚,或妙趣天成,均出自“自幼與竹為友”的真情。他在寓所植有竹子數竿,朝夕與竹神會,物我交融,密合無間,對竹子的自然習性,四時風神,乃至一枝一葉都熟諳於胸。張老畫
竹,注重以書入畫,擅以中鋒取質,筆力遒勁挺健,雄強峻逸,大到幾組葉,小至一根枝權,都富有韻致,匠心別具。同時他畫竹又能剔蕪A要,融入自我,因而自是下筆無滯,神形兼備。他那規整而不乏靈動,洗鍊而不失雋永,朴茂而間有疏朗,沉穩而不無天趣的畫風,正出於他不為“胸中成竹”所囿的不倦探索。徐恩存先生評其畫為“筆筆有情感,處處有情趣,幅幅有情意。”此言可謂不虛。
數十年的藝術苦旅,使張老的藝術在執著與頑強的鍛造中不斷生化、不斷成熟,並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美展,其中《風雨知高節》於省群藝館系統美展中獲銀獎,並被《河南畫報》發表;他的《墨竹》、《全德君子》、《風竹》等作品曾入選“長春國際書畫大展”、美國馬里亞納“藝術交流展”等大展,還被鄭板橋紀念館等機構收藏。另外,他還應邀在台灣省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聯合舉辦了“太行四皓國畫聯展”,受到海內外觀眾的廣泛讚譽。其作品及評介文章被輯入河南出版社《中國畫小輯》、《中國書畫報》等報刊和專集之中,並先後出版了《墨竹談藝》、《張一圃畫集》等專著。
“斜倚欄桿竹几根,虛心亮節是師尊。老夫不忘日三顧,好借清風拂俗塵”。品讀一圃先生的“題竹詩”,使我在心受教誨啟迪之餘,不禁竊嘆他對藝術追求的真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