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弱翅鸕鶿[1]【中文別名】加拉帕戈斯鸕鶿[2]
【拉丁學名】Phalacrocoraxharrisi
【命名時間】Rothschild,1898[3]
【英文名稱】flightlessCormorant
【科屬分類】鳥綱、鵜形目、鸕鶿科、鸕鶿屬
外形特徵
弱翅鸕鶿是一種大型的不能飛行的鸕鶿。它們相貌奇特,褐色的羽毛呈絨狀,腳和爪大而有力,又長又大的鉤型嘴巴可以轉過來放到背上,翅膀很小,不能飛翔。那付弱小的翅膀是其不能飛行的標誌。這種鸕鶿是所有鸕鶿家庭中唯一不能飛行的種類。象其他不能飛的鳥一樣,胸骨失去了顯著的船骨。[2]這種鸕鶿有鉛灰色的軀體;腹部是棕色的;眼睛是綠松石色。象鸕鶿家庭的所有親屬,全部四個腳趾由蜘蛛網狀皮膚組成。雄鳥和雌鳥相似,雄鳥體型更大。幼鳥通常類似成鳥,但是它們的羽的毛顏色更柔和,有一雙黑眼睛。[4]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也稱科隆群島)中的佛南狄那島上。生活習性
鸕鶿世代居住在方圓1.6~3.2千米的範圍里,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就地捕食鰻魚、章魚和各種小魚為食,從不遠行,日子過得既安樂又舒服。每天,弱翅鸕鶿都要在岸邊靜靜地呆上幾個小時,它們旁若無人地打著盹兒,偶爾睜開眼睛,向四周看一看,或者換一個姿勢,繼續打盹兒。弱翅鸕鶿的翅膀原來也很發達,也是善於飛翔的鳥。大約在幾十萬年到100萬年以前,它們的祖先隨著西行的南赤道海流,來到了佛南狄那島。這裡食物豐富,它們就定居下來,由於不再需要飛行就能夠得到食物,翅膀逐漸退化,多少萬年的演化結果,就使加拉帕戈斯鸕鶿喪失了飛翔能力。[2]